《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寫在前面:

我們總是在追求著人人平等,爭取著出生即賦予我們的權利。然而人和人人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哈姆雷特過著一千種不一樣的生活。所以就有了生老、病死、富貴、貧窮……

然而推動著社會進步的永遠是利益與經濟,我們看到的也永遠是光鮮亮麗。但是貧窮一直都在,就像是白天的月亮,雖然看不見但卻無法被否認。

於是關於會什麼會貧窮我們做了一個專題,內容上分為幾個模塊,逐一來分享給大家。



世界,你好

丹麥有一個叫做“非盈利組織”的存在,在2013年1月有這麼一群人準備著去做一件讓全世界反思的事情,於是志同道合且享譽國際的8位紀錄片導演,為觀眾導演了以“為什麼貧窮”為共同題目的紀錄片,於是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生孩子是一件讓人很快樂的事情,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大家一起努力,最終為從最初的兩個人變成了三個人,或者更多。然而在之後的時間裡,一直到長大成人,總有各種各樣的矛盾摻雜在裡面,但是最終所有的矛盾都被克服,因為我們不曾放棄。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當一個人逐漸變老後,能有滿堂的兒孫圍繞膝下,不管是吵鬧還是歡笑都是一件讓人很開心的事情。然而我想表達的是:對不起,你錯了。

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教會了我們“師夷長技以制夷”,從那一刻起人們開始去睜開眼睛看世界:原來在我們所能看到的世界外面有一個同樣看不懂的世界,所以我們首先看到了塞拉利昂共和國。



塞拉利昂位於西非大西洋岸,北部及東部被幾內亞包圍、東南與利比里亞接壤,首都弗里敦。臺灣譯為獅子山共和國,中國大陸和香港譯為塞拉利昂共和國。

由於礦產豐富,塞拉利昂的經濟主要依賴礦業,尤其鑽礦業佔了很大分量。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是從塞拉利昂開採的血鑽石,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作為曾經是歐洲奴隸的供應來源地,現為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無論是購買能力、健康長壽或是受教育程度都是位於世界的末端,建設嚴重不足,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都因內戰而崩潰。2002年元月國內戰爭趨近尾聲,大量的外國援助湧入幫助塞拉利昂的重建。目前的塞拉利昂約有600萬人口,但是本土及人道主義援助的醫生數目卻只有區區的200人。也正是因為這些國外的人道主義援助我們今天才能看到一個相對完善的塞拉利昂克里波多診所以及岡達瑪轉介中心。也就是這些簡陋的醫療設施維繫著整個塞拉利昂人的醫療健康。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1)


岡達瑪轉介中心是一所專門為孕婦和兒童提供援助的特殊醫院,有點像國內的婦幼保健院。然而在國內只要你有錢,可以得到各式各樣的醫療措施,實在不行甚至可以出國。然而在這裡不行,連年的戰爭及資本主義的介入,使得“如何生存下去”成為了這裡的主題。在這裡只有幾名無國界醫生,幾張張看起來像手術檯的床,幾張看起來像床的木板,拉上簾子就算單間的病房來照顧著全世界最貧窮的患病孕婦和兒童。然而岡達瑪中心在這裡已經是塞拉利昂最先進的醫療環境了,錢的概念變的微乎其微,因為大家都沒有錢。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這些無國界醫生完成了各種各樣的產科手術,挽救了數不勝數的難產孕婦,向這些無國界醫療人員致敬,向國際人道組織致敬。

儘管人道主義已經開始介入其中,但事實上在塞拉利昂依然有很多孕婦無法得到有效醫療介入。分娩時只能在自己的村落裡由產婆照料,沒有專業醫生、沒有藥物、沒有基本的搶救措施,只能把生命交給接下來的不確定性,在塞拉利昂僅有17%的女性採取避孕措施,而在挪威的比例則高達88%,貧窮往往伴隨著高生育率,高生育率因為醫療、教育的稀缺性反過來再次作用於貧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陷入死循環當中。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子宮破裂的婦女,她是5個孩子的母親,最後一次懷孕時因為子宮破裂被轉運到岡達瑪轉介中心,而這距離她最開始出現症狀已經好幾天前的事情了。菲利普醫生經過初步判斷診斷為“子宮破裂”,於是進行了緊急手術,只是可惜的是因為時間耽擱了太久最終剖開腹腔取出來的是已經窒息的胎兒,更可惜的是雖然醫生已經竭盡全力但最終母親還是沒能熬過來,就在當天的夜裡,沒有一絲的不確定性,眼中滿是無盡的茫然。或許、或許死亡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因為即使最終能活下來,等待她的依然是無休止的懷孕、分娩、撫養孩子與死亡。

克萊爾醫生自己在記錄片中講到:我們並不認為這裡的婦產手術要難於其他的地方,只是因為得不到及時的醫療救助而已。問題不是出在手術難度,而是根本無法進行手術。此時的她剛剛做完一臺臍帶繞頸的手術,胎兒因為缺氧而死,而母親因為大出血一直沒能脫離危險期。在國內因為有著健康的用血系統,輸血只要按照流程取血就可以,然而塞拉利昂需要用血時只能想辦法自己去找。輸血、用血、手術人員的安全性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全球每1000名新生兒中,有42名活不到1歲,非洲是每1000名有82名,歐洲是每1000名中有6名;在非洲的孩子比在歐洲的孩子,更容易在嬰兒時期就死亡。相比較死亡率最低的地點是新加坡,最差的地點是塞拉利昂共和國;在塞拉利昂每10萬名婦女就有840名死於分娩,在意大利則只有4名。


2)

同樣的故事不只是發生在塞拉利昂。

在美國紐約有著著名的五大區,而五大區中心環繞的身世曼哈頓(Manhattan)它的建築密度很高,高樓林立,是美國金融和貿易的中心,有人說這裡是把人類智慧變為財富的地方。

從第五大道向東、列剋星敦大道向西是紐約最昂貴也是最受歡迎的住宅地區域,被稱為紐約的“黃金海岸”——上東區,這裡居住著紐約最富有的人群,是真正的富人區。即使受到後來崛起的曼哈頓翠貝卡區和西村區聲望的威脅,也沒有抑制它的價格上漲。曼哈頓上東富人區不僅僅代表著紐約最富有人群的聚居區,它的空氣中還瀰漫著舊錢的味道和保守的價值觀,有著一種由資本和時間錘鍊出來的老於世故的魅力,它的眾多著名博物館與世界頂級設計師專賣店流露出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品位,最好的私立和公立學校在潛意識中營造著階層的概念。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然而離開上東區沒多遠的距離我們找到了37歲的斯塔爾,一場家庭鉅變後迎接他們就只有貧窮。此時的斯塔爾已經是2個孩子的母親,更不幸的是這時候她已經再次懷有身孕,因為沒錢他們只能居住在一間只有幾平方的家庭庇護所裡。在這裡有一張雙人床、一個櫃子以及雜亂滿地的衣服。曾經他們的生活富足,從來不用為衣食住行困擾,只是一場事故就成了現在的樣子,基本的生活沒有保障,每日全部生活都在依靠社會救濟生存。視頻中沒有介紹兩人為什麼不去工作,但是我們或許可以臆測一下。因為在美國的社會構成中一旦脫離了原始的社會架構,融入到另一個群體中就很難再次跋涉出來,習慣了每日的救濟,沉浸在痛苦當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終終究成為一種習慣,這就是美國社會中的群體力量,當然我們今天談的並不是這個話題。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生產的日子越來越近,斯塔爾開始頻繁的前往救濟中心。相對於塞拉利昂,她們已經算是幸運的了,不管是妊娠、分娩、還是後期的照顧都會有社會福利的救助。在美國社會中有很多愛心人士自發的籌建、組織起來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當然社會救濟也算是其中的一個部分。這樣我們在美國就可以看到很多流浪者,他們或許無所事事,或許遊手好閒,然而他們都沒有被餓死,但他們永遠都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整日與蟑螂、螞蟻、老鼠為伍,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何談下一代的醫療與教育呢?在美國每年有160萬名無家可歸的兒童,而這些兒童的未來我不敢去想象。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接受不到正確的教育、沒有合適的醫療環境,只能在夾縫中生存,要麼渾渾噩噩、虛度一生、要麼違法亂紀走上一條無法回頭的罪惡之路,永遠的為主流社會所排斥、為上流社會所鄙夷。從一開始就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所有社會觀、價值觀統統被社會塑造成當下所需要的類型,一如《雪國列車》中無法拋棄的最末等的車廂。


3)

無論貧窮與富貴,當每一個新生兒降臨時,都會對這個世界說聲你好。然而這個世界卻總以一種高傲、諂媚的姿態來區分著每一個新生兒。在美國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兒童3歲之前要比貧窮家庭的新生兒多學會差不多1萬個單詞,而未來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而塞拉利昂的新生兒是還沒出生就已經失敗在起跑線上,命運早早就被寫好。

塞拉利昂和美國只是這部紀錄片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反應的卻是整個社會中現實存在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圈子只涉及到周圍的一小部分人群與建築,我們不瞭解外面的世界,對的要求也涉及到當地水平就可以了,至於別人在做什麼就是了。殊不知此時的整個社會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分好了階層、規劃好了人生,以個人的存在而定格了下一代。人一輩子最可悲的事情就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而殘忍的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貧窮的可怕,目前正在竭盡全力的鞭策孩子的成長,總是希望他能有所超越,一朝等頂,然而不幸的是,往往事與願違。當然這或許不是誰的錯誤,一個人對於世界的認知很早就定格在了幼年時期,而幼年的我們當時在做什麼呢?

最後我想用紀伯倫的一首詩來結束今天的文章,願餘生安好,自此晴天。



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why poverty》系列之一:世界你好


獨立思想,獨立見解,獨上江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