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繞爲贏——凡事找到核心就會事半功倍 誰看誰受益

#正文下方#

工作對於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是賺錢的工具?

還是獲得自己想要生活的手段?

一個人每週至少要工作40個小時,

而平均每個人的工作年限是35年,

也就是說除了睡覺以外,佔據你最多時間的是——工作,

在每天8個小時的時間裡,怎麼度過取決於你,

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如何找到你擅長並且喜歡的工作?

########正文########

昨天《步步為贏》第二課是關於找到你擅長和喜歡的工作,

這一點很多人不太認同,混日子能餬口就行了,哪來那麼多說法,

這就是根源所在,這樣的人永遠不會理解為什麼有些人那麼拼命工作的源動力來自哪裡?

是因為這些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幹法》中,稻盛和夫將人分為三種類型:

不燃型: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人;

可燃型:點火就著的人;

自燃型:沒人點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人。

而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在同齡人中升職漲薪最快、成長進步最多的往往是第三種人——自燃型的人。

他們有極強的自主驅動力,長期處於學習區,他們不認為工作是一種任務,相反的是,他們認為工作很有意思,他們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才去幹,而是在被人吩咐之前就自發去幹。

稻盛和夫說過:“想要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乾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如果做不到這兩點,不用說,那就是在混日子,把現在的生活狀態再延續十幾年,幾十年,僅此而已。

昨天邀請你看一部電影《一切為了她》這部法國電影用幾句話就可以概括,一位普通的法語老師的老婆被誤判殺人要坐牢20年,男主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想以自己的方式拯救老婆脫離原本不應她承受的苦海。

他本是一個法語老師,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妻兒。不過伴隨著警察的突如其來,他的妻子被指證為殺人犯。他們的生活就徹底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經審判與上訴,妻子依然被裁定有罪,妻子承受不了這一切,決定自殺。丈夫不能看著妻子死去,不能看著自己的孩子沒有了媽媽。

這個法語老師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在摯愛的女人遭遇生命危險時,這個普通人做了一個不普通的決定:他要救自己的妻子出獄。

這個法語老師之前從未有過任何經驗可以參照,他找到當時法國一個曾經7次成功越獄的實戰者,學習越獄的經驗:

不繞為贏——凡事找到核心就會事半功倍 誰看誰受益

“世上沒有真正監獄是嚴密的,每個地方都有關鍵點,只要你找到它”,

“你必須切斷所有線索源:家人,老婆,孩子,你要計劃好到外面的一切,最理想是去國外,在他們張開網之前,逃出去,越遠越好,最好是買不到法國報紙的地方,地點要經常變動,不要引起注意,你要隱形,混入人群,另外要準備好錢,要很多的現金”

“你不能隨隨便便裝樣子,你必須要成為天生的罪犯,低調而無所畏懼,震懾住圍觀的人,除去設法阻擋你的每一個人,多數人做不到,如果一個做不到這些的人,我建議你不要做,下場會很慘”

各位總裁,你在追求目標的路上需要一位已經獲得你想要結果的教練,來給你指點在未來的行動中不走冤枉路的實戰經驗。

找對人很重要,你不可能去聽一個人告訴你炒股賺千萬的方法,他自己炒股都沒賺到過百萬,你更不能去聽一些人買房的建議,他自己本身都沒有一套房產,

法語老師開始作實地考察,根據監獄的地圖制訂了詳細的策劃,他家裡的一面牆成了策劃中心,總策劃,執行人,負責人,都是他一個人。

他弄到了錢,並在搶劫兩個毒販過程中失手殺了人,在自衛中殺死了毒梟,另一個死於同夥槍下,並且男主角之後也試圖救下重傷者。他內心的罪惡感影片沒有突出表現,在孩子床前的壓抑痛哭,是他的不能承受之重。

他已經沒有退路,花錢去買了假證件,設計好一切的逃亡路線。

策劃越獄出逃這件事成了法語老師每天生活的全部重心:每天睜開眼,吃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目光投入到那面牆上,進行深入思考和假想演習,他做了全局策劃,但一直沒有找到關鍵突破點,時間非常緊迫。

只要你把注意力完全聚焦,總會找到核心的關鍵點,法語老師終於找出來逃出監獄的關鍵點:進入醫院的救護車。

剩下的一切都按照周密計劃好的細節一一實施,最終成功出逃。

只要一個人動機強烈,沒有完不成的事情,但前提是你的佈局和思路不能出現漏洞,有時候這種漏洞是致命的。

當你眼中有一個非要實現不可的目標時,除了你自己是沒有人能阻止你的,所有人都會為你讓路。

影片最後,當他們一家三口成功逃到了另外一個之際,電影中的畫外音響起,是那個越獄專家所說的一句話:

“逃離很簡單,難的是如何保持自由。”

這是越獄專家告誡他成功出逃以後的另外一個關鍵點,至關重要!

是否有一天他們擺脫了的警察也會找上門來,而且錢也只有幾萬歐元,那麼,錢花完了以後,厭煩了陌生的環境,他們是否還能相互信任,是否還能保持自由?

這些都無需擔心,因為這個普通的法語老師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並不普通,在核心問題上,這個法語老師不會犯下低級錯誤,他會把所有的漏洞都會考慮進去,只要不犯下那些逃獄者常犯的愚蠢錯誤,切斷所有線索源……

這個曾經7次從監獄裡逃出來的實戰老手,他的經歷已經被寫進了學校的教科書,他給了法語老師兩個最重要的經驗:

“世上沒有真正監獄是嚴密的,每個地方都有關鍵點,只要你找到它”

“逃脫是簡單的,困難的是,怎麼一直保持自由”

不繞為贏——凡事找到核心就會事半功倍 誰看誰受益

一個男人的,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一個弟弟,一個法語老師,這些都是男主角身上的標籤……最後警察對著拼出來的一牆的記錄,他真的只是一個老師?

“他只是一個法語老師,普通的一個人。”臺詞裡這樣說的。

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一:普通人在特定狀況下可以完成不普通的事情

二:任何事情都可以進行周密策劃和佈局

三:凡事總有一個核心點,找到核心點就能突破

四:只要你的精力聚焦到一個事情上,你就是頂級高手

五:如果決定要做,就不要裝樣子。

特別是在有限時間壓力下,法語老師家裡的一面牆就是策劃方案的沙盤,他的專注和聚焦思考,讓一個普通人完成了一個驚天動地的事情。

我把電影中不同片段的截圖發出來供你回顧,片中主角除了必要的外出踩點,辦證件,法語老師全部時間和焦點都在這面牆上:

不繞為贏——凡事找到核心就會事半功倍 誰看誰受益

包括他的才幾歲的兒子也已經學會在牆上畫骨架圖,各位總裁,如果你做一件事情達到某種聚焦,專注的程度,你的能力和成績會讓你對自己刮目相看。

不繞為贏——凡事找到核心就會事半功倍 誰看誰受益

現在是信息氾濫的時代,每天各種信息轟炸著我們的眼球和神經,這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為了不落後而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對信息篩選和學習有用知識的焦慮正像幽靈一樣,無時無刻不折磨著那些,貪多而又嚼不爛的人。

你有沒有下面這些情況:

一聽說最近新出版了什麼暢銷書,就特別著急,生怕別人看了,知道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識;

一聽說出了個什麼新的賺錢項目,就特別緊張,生怕因為不瞭解,就錯過了賺幾百萬的機會;

一聽說得到、喜馬拉雅又新上了個什麼顛覆認知的專欄或者課程,就特別恐懼,生怕不訂閱,就落到一大群人的身後了;

這種狀態在使一個人越來越疲於奔命的同時,卻連自己最急需的事都沒有時間做了;什麼都想學,但最後什麼也沒有學到。

如何學習才能找到核心和關鍵,找到突破口?

肯•布蘭佳是 《一分鐘經理人》作者,在全球銷售了1 300萬冊。這個人主要工作是培訓,可是他卻失望地發現很多成年人學習很多,卻在行為上和結果上沒有多大改變。

所以他請教了很多人,思考和研究了很久,寫了一本《說到做到》的書來回答這個問題。

核心有三個:篩選、聚焦和重複。

第一是篩選

肯•布蘭佳認為,人們知道卻做不到的重要原因是信息過載。也就是說,你的成長不是因為你學得不夠多,而是恰巧毀在“學得太多”。

在信息時代,知識來得太容易了,除了學校的學習,還可以閱讀書籍、參加培訓、加入社群、收看直播、參與線上分享、訂閱付費專欄、報名付費課程、觀看名校公開課、看公眾號文章等等等。

知識產品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太貪心了,根本不肯停下來鞏固、整合並付諸實踐。

所以我們【獲取得有多快,遺忘就有多快】。

知識來得太容易了,我們就像自以為精明的大媽,去超市蒐羅一堆打折銷售的日用品,自以為佔了便宜,可實際上那些牙膏、衛生紙、肥皂已經多的到後年都用不完,只能閒置在家,擠佔空間。

同樣,你的電腦,手機,百度網盤裡存儲了大量的資料,你變成了知識囤積者,而不是真正的學習者。

真正的學習者明白“知道”不等於“學到”,“做到”才算“學到”。

貪多求快,學了太多知識,卻沒有留出時間鞏固、整合和實踐,是什麼也不會發生的。

不加甄別的什麼都想學,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懶惰,一種巨嬰式的學習。

聽別人說該學什麼,你就學什麼;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現階段的第一需求是什麼?

學完一個領域的課程,又發現該領域另一個課堂也很好,然後你又急不可耐的學習新的課程;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上一個課程真的嚼爛了嗎?

如果嚼爛了還有必要學習類似的課程嗎,如果沒嚼爛,那麼下一個課程基本也可以斷言,學了也白學。

你現階段的第一需求是什麼?

就是你現在學完,立馬就能用的知識。

這個能用指的是,你立馬就會著手實踐、練習的需求。

少而精地學習,而不是多而淺地接觸大量信息。

你必須放棄那些與你第一需求無關的知識,所以無論這本書乾貨有多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學會篩選,按需學習】,會讓你不再被氾濫成災的知識牽著鼻子走,而只是把知識當作成就自己的工具,在有需要時,隨取隨用,在不需要時,束之高閣。

進行篩選的方法只有一個:能否讓你思考維度有所提高,能否讓你的技能獲得提升,能否在你的生活中實際用出來。

時刻恪守這一原則,你可以去掉90%的無用學習。

包括賣家內參的課程,如果對你沒有實質上的幫助,那就不要選擇。

第二個核心是聚焦

學習是為了完成你的個人定位而進行的活動,昨天我們學習了下面幾個詞彙:

天賦:先天具備的一種特長,與生俱來的,你感覺自己有什麼天賦?

興趣:你喜歡做的並且樂此不疲,你有這樣令你著迷的事情嗎?

擅長:你優於別人的能力,你做什麼比別人又快又好?

使命:你為社會,為別人做什麼?

定位:找準你的方向和你的字眼,專屬於你的詞彙。

當上面無關問題你都梳理一遍以後,最後是找到屬於你的定位,如果你的定位很精準時,別人沒在做,你在做,所以你已經是第一了,只要朝著目標去做就好了,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只是過程了。

如果同樣的事情是別人擅長的,別人和你一起都在努力,無論你怎麼樣努力,對方也在努力,但對方用的是興趣,是天賦,不在一個起跑線上,無論你怎麼努力,你根本不可能超越他,這就是要做你擅長的事情的原因。

做好定位,就可以設定目標,鎖定目標,分解目標。目標沒有鎖定,就繼續細分下去,直到找到很小的一個點,就像電腦打開一個窗口,程序,一級一級的打開,一個焦點定位以後找準一個焦點,然後做最有生產力的事情。

當你在一個領域定位到一個很小的點的時候,就找到這個領域裡經典書籍讀,只讀一些經典的書,把書讀厚,把書讀薄,把書扔掉。把其他書籍全部隔絕,只留單一領域的一本書。

一開始你會感覺很慢,但當你把一個領域經典書讀透的時候,然後就把全部能收集到的經典圖書快速翻閱一遍,著重查閱目錄,找出與這個小模塊有關的所以章節,放在一起進行主題式閱讀,通過對比,找相似、找不同,把這一個單點吃透。

這個世界給我們的選擇太多,比如你看電視,聽收音機,有很多個頻道供你選擇,你不可能每一個都要看到,或者這看一下,那看一會兒,鎖定你的電臺和頻道,否則你什麼也得不到。

我每天有效學習和思考就三個小時,如果超過六個小時,那基本上是浪費時間和視力。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律能力。給你一個建議:在你每天開始重要工作的時候,3小時內切斷一切網絡來源、半小時內必須要達到固定成果產出等。

多數人每天時間有一半是浪費的,書店的書有一半是在糟蹋紙張,微信的各式雞湯文有一半都是注水的,包括本節課也是一樣,看你能否找出核心為你所用。

不繞為贏——凡事找到核心就會事半功倍 誰看誰受益

第三:重複

肯•布蘭佳認為,知和行之間缺失了重要的一環。這關鍵的一環就是解決知行合一難題的秘訣。

哪一環呢?

說出來你可能覺得不信,肯•布蘭佳研究半天,找到的答案極其簡單,那一環就是:重複,重複,重複,重複,重複,重複。

就像學舞蹈,需要動作分解,重複。教練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講解,學員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記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練習到位。

一般來說,對於初學者每節課學習的動作不會太多,老師講解完一個新動作之後,會停下來讓學員記憶和重複練習。

如果老師只顧著教很多新動作,卻沒有給出重複的練習的時間,舞蹈是永遠學不會的。

密集地接觸新知識,把自己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裡的學習者,就像不斷聽舞蹈老師講解新動作,卻跳不出舞的學生。這樣的低效勤奮者,卻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包括他自己宣告:我在學習,我在努力,我很上進。

在《說到做到》中作者建議,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信息。

請記住:對於只接觸一次的信息,我們通常只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要想掌握一件事情,需要間隔性地重複。

少而精的學習關鍵就在重複,比如反覆讀透一本好書的價值,比泛泛而讀20本書的價值還大。

賣家內參提供的學習演練方式是每隔36天進行間隔性的重複,“間隔性重複是一種學習技巧,在使用這種技巧時,你不止在一種場合接觸某一信息。你會隔段時間就重複接觸到這條信息,直到它最終沉澱下來。”

“有人把這種間隔性重複稱為行為條件學習或內部強化。約翰·海蓋稱其為‘持久變化之母’。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僅僅一句話很難讓一個人產生持久變化。它必須不斷地被重複,不是不間斷地反覆,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之後再重複。”

“每個人,包括你和我的大腦總是在不斷地處理一件或兩件事,要麼是學習新的東西,要麼是遺忘。一旦忽視了某件事,我們很快就會將其遺忘。而當學會用間隔性重複來集中思考某件事時,我們就會記住它。”

通過篩選,聚焦和重複,你所學為你所用,開闊思維,增長技能,同時還能賺錢,這是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

我們後面學習到逆推思維和分解思維,可以把這些更加細化和落地。

今天上午還有人跟我留言說,看了這部電影《一切為了她》,你可能感覺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社會其實就是一個無形的大監獄,每個社會中人,其實都在追求自己心中的自由。

電影最後一句話是:逃脫是簡單的,困難的是,怎麼一直保持自由。

通過《步步為贏》第二節課的學習,如果你真正找到你喜歡的事情,就可以從過去的行業逃脫出來,過好你的下半生。

我已經從過去的行業中逃脫出來,現在思考的是,怎麼保持目前的自由。

克亞老師提出一個口號:輕鬆賺錢,瀟灑生活。實現這八個字境界的關鍵是,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成果。

大多數所謂的成功都代價高昂,要想真正的更加成功,就要少一些工作,多一些思考。

昨天跟你分享了找到直接喜歡事情並且還能賺到錢的事情核心是:如果你能找到激情,你就能找到利潤,這適用於讓任何行業。

一個人最幸運的事就是,在很年輕的時候找到你喜歡做的事,並且可以幹一輩子,而且能賺很多錢。

控制自己命運的最佳方法是為自己工作。你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時間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因為我喜歡互聯網,我願意花全部時間在上面遨遊,因為我視力受限,所以每天能夠在線的四個小時格外珍貴,但也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對於一個視力糟糕的人而言,是一個很不方便,但非常美好的謀生方法!

我現在每天只需要工作四、五個小時,從工作中體會到的自由和成就感比那些國際物流同行殫精竭慮的用幾個月賺到百萬美金時體會的更多。

上面是我實踐克亞老師所說的輕鬆賺錢,瀟灑生活的實際體驗。

任何事情,都有核心,都有關鍵點,只要你去找到關鍵點,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不但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要找出問題的核心去解決問題,才能切中要害,“藥到病除”。

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看問題的 表面現象,結果只能捨本逐末,費力不討好。

做事應該像中醫上診斷病人,要“望、聞、問、切”,找出 病根對症下藥,才能治標治本。

對於一個病人:能找到問題的核心“病根”,就能治好病;

對於一份工作: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就能把工作做好;

面對各種騙局和陷阱,能找到問題核心就不會受騙。

比如第一天我們學習的是《不賭為贏——建立防騙防坑的多重防火牆》

長這麼大誰沒有被騙過?被騙一次是對方沒良心,被騙兩次是你沒腦子,被騙三次以上別說臉沒了,甚至連命都可能沒了。

《步步為贏》第一節課一共分享了十個深坑,要建立十個防火牆,但其中的核心關鍵只有一個:那就是識人。

核心的核心是識人,也可以叫讀人,閱人無數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無論是理財,投資,合夥,加盟,培訓,娶人,嫁人,交友,真正的關鍵都在於選對人,這其實是一種賭博,你賭的不是業績,不是履歷,不是表面的東西,都是在賭一個人,賭你遇到誰,賭的是這個人是否靠譜。

一切都是以人為本,任何時候的任何事情,說到底都是“人”的問題。

讀懂人就能不被坑騙,搞定人就搞定了一切,人靠譜了一切都對了。

所以,不需要學習那些激勵的成功學,真正的成功學是:識人。

上海灘大亨杜月笙說過:你可以不識字,但不可以不識人。

識人才是防坑防騙的真正核心。

因此,無論做什麼,都要找到關鍵核心,就會事半功倍。

不繞為贏——凡事找到核心就會事半功倍 誰看誰受益

下面我會把賣家內參的一些核心和關鍵思想分享一下,看你能否像今天分享的電影中的那個法語老師一樣把這些關鍵點落實到位。

多米諾佈局核心:目標倒推——任務分解——倒行逆施

序列式分享核心:貢獻價值——建立信任——順其自然

流程逆向設計的核心:

逆推式佈局---滑梯式流程---分解式步驟---結構式模板---個性化話術

落地順向執行的核心:

勾魂式提問---分享式引流---裂變式增員---序列式發售---合夥式加盟

賣家內參推廣核心:

主動推廣,被動添加,互動建交,自動成交!

上面分享的這幾個內容,字數不多,但很關鍵,這是你突破的核心。

凡是都要找到關鍵,核心,電影《教父》裡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老闆中有一句對員工說的話廣為流傳:“我是招你來解決問題的,如果你不能解決問題,那麼你就會成為一個問題。”

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他創造價值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相當部分工作來說甚至是創造價值最核心的部分。

現在社會是供大於求的階段,競爭劇烈,你要想差異化競爭,就需要掌握虛擬信息的製作方法,學會製作解決方案。

無論你做什麼行業,無論是虛擬的行業還是實體行業,賣家內參教給你的核心就是會製作解決方案。

這是李大慶親自做並且實踐過的,有資格把這些經驗分享給你。

我接觸互聯網開始做的第一個方案就是《零器械健身方案》。

後來做的是《零恐懼方案》《郵賺方案》。

直到現在做的《微信直郵方案》《改編技術方案》《一對一溝通方案》《以買家為中心的銷售方案》《職業群主盈利方案》《整體解決方案》等等。

這些不僅是用信息產品賺錢的核心關鍵,也是你做實體生意區別於競爭對手的殺手鐧。

在《微信直郵》公開課說過,真正銷售的永遠都不是產品,而是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裡邊就有一部分是知識載體,就有知識的內含。即便你是做實體產品也是如此。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買你了一臺淨水機,難道這臺淨水機只是一個食物的解決的方案的嗎?不是的,你買這臺淨水機的目的是為了健康,是為了安全,那麼你擁有了淨水機,你還需要淨水機的使用知識,這是不是一種問題解決方案的要求?

淨水機對你的飲水有了保障,同時你要健康還需要其它的知識,就是如何搭配食物的知識,還有如何鍛鍊身體的知識等等,所以你可以選擇買淨水機的為你的目標客戶,也可以選擇需求飲水健康、飲食健康、營養搭配這些方面知識的信息的作為你的目標客戶,因為目標客戶都是同一類的,他們的需求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健康。

所以既然我們的目標客戶都是同一類人,他們需求都是為了解決健康原問題,那為什麼不去製作那些知識化的、理念化的、信息類的解決方案呢?

真正人們認為有價值的往往都是一些無形的那個部分,這一點你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直接去購買商品的時候,我們要求大量的相關信息,而這些信息是支持我們解決疑難問題的核心價值。

比如上面提到的購買飲水機的例子,假如你選擇兩種產品,一種產品是淨水機,一種產品是附加了關於養生之道的指南,那麼你說哪一種產品能解決人們的普遍問題呢?

事實上淨水機只是解決人們飲用水的一小部分難題,人們要的是健康,健康是一個大的關鍵部分,是人們普遍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人們更願意去選擇那些養生保健的知識,假如你給10萬人提供了健康保健的解決方案,剩下有一萬人購買你的飲水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這些好的產品類型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知識類的、無形類的、信息類的,而且它能解決人們的普遍性的問題,這樣目標客戶就壯大了,如果你是做實體產品,就這一招就能把競爭對手甩在後面。

有時候真正的解決方案應該是無形的、數字化的,便於互聯網傳輸的。

那麼到底我們如何獲得產品背後隱藏的解決方案呢?

賣家內參每年增加的學習和演練內容就是幫助你學會製作解決方案,學會整體解決方案,這就是你要擁有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解決方案的核心是什麼?

解決方案的核心出發點:利他,解決客戶的某一個問題。

按照這個思路來進行佈局,設計流程。

佈局的關鍵核心是逆推,你出發點設計就是讓別人先賺到錢。

比如我設計賣家內參項目從一開始都是不賺錢,一開始甚至是賠錢的,所有設計的核心就是讓合作伙伴賺到錢。

這不是秘密,這是很簡單的事實,沒有什麼所謂的秘笈,都是普通的大白話,你能聽懂,能理解並能做到,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

營銷的核心就是符合人性,《天道》裡的一句旁白:按規律辦事,就是神,只要你符合人性,就是按規律辦事。

我們通過書籍,電影,幽默,笑話,段子,課程,講座,任何可能的途徑和道具來幫助客戶,能夠對他或她的生活有所幫助和啟發。

這些核心你掌握以後,至於賺錢的事情就是副產品,是隨之而來的事情,你的目標也隨之而實現。

下面我再分享幾個核心:

即刻獲得幸福感的核心是失而復得;

賺錢的核心是你先幫助別人賺到錢;

實現目標的核心是,你先幫助別人實現自己的目標;

快樂的核心是,你幫別人獲得快樂你自然也會快樂;

家庭關係的核心是,先把夫妻關係梳理好,婆媳關係,親子關係自然會更容易梳理;

產品佈局的核心是先設計後端產品,再設計前端產品;

浮躁時代賺錢的核心思想是農耕思維;

推廣的核心是自動自發的裂變;

和客戶博弈的核心是誰主動找誰;

克服銷售恐懼心理的核心是不是賣東西給客戶,而是幫客戶買

還是今天電影《一切為了她》裡的一句話:凡事都有關鍵點,你要找到它。

上面這些內容分享起來篇幅會很長,下面我分享其中一個核心:

即刻獲得幸福感的核心是失而復得

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和各種外界條件無關,在這個世界上,你未必是最幸福的,但你肯定不是最不幸的。

無論如何,相比之下,你都是幸福的,只是有時候你感覺不到你是幸福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詩人,才華橫溢且家境富裕,妻子美麗溫柔,兒子聰明伶俐,但他怎麼也感覺不到快樂。他請上帝幫他找回幸福,上帝先奪去了他的財產,再帶走他的妻兒,最後拿走了他的才華,詩人痛不欲生。

過了一個月,上帝把這些又重新還給了他,詩人摟著妻兒,長久地跪在上帝腳下,深深地致謝,感謝上帝賜予他幸福。

另一則關於窮人的故事。窮人家房子很小,四世同堂,異常擁擠。他請求上帝幫他擺脫這種困境。上帝說你把雞和鴨也關進屋子裡,和你們一起住,一週後來找我。

一週後,窮人備受折磨,苦不堪言,再次請求上帝幫他。上帝說你把牛和羊也關進屋子裡,和你們一起住,一週後再來找我。

又過了一週,窮人痛苦難耐,再次懇請上帝幫他。上帝說把那些動物都趕走吧,一週後再來找我。

一週後,窮人跪在上帝腳下,深深地致謝,感謝上帝賜予他幸福,讓他嚐到了久違的快樂。

其實上帝並沒有多給他們任何東西,只是給了他們一份失而復得的感覺而已,他們便從中體會到擁有的滿足,從而開始珍惜現狀。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上帝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幫助他們跳開來看待自己的現狀。

再舉一個心理層面的例子:比如一個有錢人要出200萬人民幣買你的兩隻眼睛,或者出錢200萬要你的兩條腿,你會幹嗎?如果真的有人跟你做這個交易,如果成交,你得到400萬。

但你會失去雙眼和雙腿,失去一切自由,失去你此生有可能賺到幾個400萬的機會和快樂;

如果你不成交。那就現在坐擁400萬的財富,你用本來可以到手的400萬換來了你的雙眼,你的雙腿,你現在可以用你健全的身體和心智,有足夠的機會和精力去賺你剛剛放棄的那400萬。

貧困最可怕的,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陷入貧困的思維模式。

貧窮思維就像遺產,不管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刻在孩子的人生裡。

物質上窮只是窮一時,思維上窮就能窮三代。

在中國,風水永遠都是輪流轉。富不過三代、也窮不過三代,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貧窮,每個人都有機會致富,輪不到你也能輪到你孩子。

我們無需成為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我們可以自己創造第一代,甚至我們無需給下一代留下鉅額財富,但只要你留給下一代格局,眼界,思維,動機,這就是財富。

進入賣家內參學習的朋友,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再受到這種窮困思維的桎梏,如果說貧困思維是一種遺產,不管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刻在孩子的人生裡。

那麼富足的思維也是一種遺產,只要你有意識的灌輸,都會伴隨孩子一生,這是你留給孩子最珍貴的財產,比存款,房產,債券,黃金都值錢。

今天課程結束之前,再邀請你看一部電影《我的神啊》,這部電影又名《外星醉漢PK地球神》,還有一部印度相關題材的優秀電影《哦滴神啊》,這是兩部不同的電影。

通過看這部電影,你會了解這個世界的一個真相:

沒有人會一直給你依靠,也沒有神會給你指點方向,

即然你沒有靠山,你就是山,只能你來給家人依靠,你就是家人的靠山。

電影《我的神啊》因為名字敏感無法上傳,改名為《自己最靠譜》

明天學習《步步為贏》第三節課:不求為贏——不求神不拜佛靠自己才靠譜。

明天再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