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畸高片酬的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數據造假

限制畸高片酬的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數據造假

日前,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采購方平臺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等六大影視製作公司聯合發表《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矛頭直指演員高片酬。

文藝界關於抵制行業不良之風的倡議並不少見,但這一次9家公司明確提出“單集不超過100萬元,總價不超過5000萬元”的具體限額,聲明一出,輿論喧囂。對天價片酬進行限價,在業界頗具共識,但同時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對9家公司發聲資格的質詢,有對限價聯盟能否統一行動的懷疑,有對天價明星規避限價的擔心,也有對“一刀切”是否會侵害普通從業者利益的憂慮。

不能否認,行業規範的形成需要不同立場的主體出來發聲、協商。作為在專業領域沉潛多年、熟諳情況的從業者,當他們有不同思路並提出自己的困惑時,確實需要認真對待。發出限價聲明的9家公司本身就是市場主體,可能曾經或多或少與天價片酬相關,但現在他們覺醒了、行動了,這本身就是市場在發揮調節價格的作用。其中也有兩對關係,需要謹慎處理。

一是要把市場行為和道德評判區別開來。生產成本過高以至高過銷售收入,企業就會壓縮成本,這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畸高片酬是行業問題的表徵而不是根源,如果把市場中出現的結構性問題完全歸因於演員,並不符合實際情況,將會導致我們對影視行業發展狀況的誤判,不利於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是要把少數演員的天價片酬和多數演員的合理收入區別開來。明顯超過正常範圍、達到“天價片酬”層級的演員畢竟是少數。這些畸高片酬消耗過多優質資源,佔據片酬總額過高比例,留下價高質次的不良示範,必須接受市場重新定價,而那些專業水平精湛的演員和能力合格的普通從業者不應該受到誤傷。只有兼顧公平和效率,才能推動影視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過去2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給中國影視行業注入巨大活力,催生了一批龍頭企業和經典作品,不僅豐富了大眾精神生活,也使影視從業者受益。影視行業現如今所積攢的問題,不僅僅應該依靠市場無形的手去解決,也需要用政策去引導。以法律為框架,以政策為指導,尊重創作規律和市場規律,才能找到正確出路。

比如,導致天價片酬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數據造假。由於點擊量是大多數投資方評價網播劇的唯一指標,點擊量造假使劇組急功近利,高價爭搶“流量明星”製造噱頭,助推明星高片酬。8月,國內首起因在視頻網站“刷量”而引發的不正當競爭案件在上海宣判,被告“刷量”公司等被判賠償50萬元並公開道歉。數據造假是違法行為,需要執法部門介入才能根除。就在上週,愛奇藝發表聲明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希望能夠讓影視行業更加關注“唯數據量”帶來的問題,將焦點回歸內容,這也是市場主體的主動調節。無論是數據造假還是天價片酬,既然行業痛點集中於此,那也就意味著解決的時機已經成熟。成熟一個解決一個,是推動行業改革、破除行業積弊清醒而現實的態度。

治理好天價片酬問題,有助於導演、編劇、演員等各個行當在一個趨於合理的價格體系下開展工作,構建良好創作氛圍和良性市場秩序。從目前的情況看,行業常識正在迴歸,希望能夠穩紮穩打,逐漸完善,為觀眾提供越來越多精品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