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炫富

來源:小學生學習(ID:xxsxuexi )

如今太多的孩子受到爸爸媽媽的寵愛,在蜜罐中長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當孩子想要擁有某件東西,即使再貴,爸爸媽媽也會盡量滿足孩子。如此成長,在孩子真正步入社會時,反而會束手無策。

1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熱門帖,一個母親,因為女兒想拿自己因高考成績獲得的5萬元獎勵買LV包而向網友求助。

原來,母親為了激勵孩子考上好的大學,而許下5萬元的重獎。可是孩子卻想拿出一部分去買LV,母親大怒,情急之下,說了一句:“德不配位。”

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炫富

一些人可能會說既然這個媽媽答應了讓孩子自己支配這筆錢,就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

然而這些人忽略了一個事實:既然媽媽十分生氣女兒的行為,就說明媽媽其實並不富裕,這五萬塊也是媽媽的血汗錢。

2

真正讓媽媽生氣的原因在於:我辛辛苦苦攢下五萬塊,你卻輕而易舉去買一個毫無用處的包。

現實中很多孩子並不知道錢的意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父母,平時也幾乎不和孩子談錢,一旦涉及到錢的問題,家長們大多都會搪塞過去,從不做教導。

這樣無形中就給孩子一個模糊的金錢觀,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錢的概念,更不懂得如何支配金錢。

金錢教育的實質是幸福教育,金錢教育的實質是人格教育,一個人的金錢觀,會影響他一生的幸福,所以今天學習哥想和各位爸爸媽媽談談金錢教育。

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炫富

3

如果孩子沒有正確的金錢觀,不懂得金錢是通過辛勤的勞動付出得來的,想花錢就跟父母或長輩要,就會形成揮霍、浪費、沒有節制的消費習慣,沒有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順父母。

而有一天,當父母不願意給孩子零花錢時,孩子很可能會產生怨恨,還可能釀造相當可怕的結局……

因此,若想讓孩子學會珍惜生活,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爸爸媽媽需要儘早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懂得金錢是從哪裡來的、怎麼花錢才是合理的、金錢可以購買到什麼。

暑假,學習哥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去超市逛一逛,讓孩子知道一袋大米的價格是多少、一條魚的價格是多少?

而購買這些東西,可以讓一家人吃幾頓?同等的金錢,可以買一個什麼樣的玩具。

讓孩子明白:金錢只是工具。

我們可以用它來幫助別人,也可以用它來達到個人目標。

既然這個世界,“沒有錢萬萬不行”,你就必須敢於和孩子討論金錢,坦然和孩子討論金錢,而不是一邊焦慮,一邊又害怕,和孩子談錢太勢利。

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炫富

4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發表過這樣的金錢觀論述:“我們別把錢看得太大,因為錢之上還有比錢更大的事;也別把錢看得太小,因為錢是用來做大事的。”

在孩子明白金錢能夠帶來物質享受的“好處”時,也要引導他們認識和實踐金錢可以“用來做大事”的功能。

比如,一瓶飲料3塊錢,但是如果我們少喝飲料,就可以攢夠幾百塊,買一個飛機模型。

有很多的父母,一廂情願地為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就故意說自己家的情況很糟糕,跟孩子哭窮。

或者總是跟孩子說,讀書家裡花了很多錢,都是爸媽擠牙膏一樣擠出來的。這樣不僅僅讓孩子產生深深的自卑,而且成年後也擺脫不了貧窮思維

但是也不要給孩子炫富,讓孩子養成驕奢的習慣。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的是,爸爸媽媽有能力讓你衣食無憂,讓你開心讀書,但是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東西,就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炫富

5

零花錢除了讓孩子購買喜歡的東西外,也是財商素養訓練的重要工具。一些心理學研究表明即使是幼童也會為擁有自己的小錢包而感到自豪。

而六歲以前的孩子,因為他們不會計算,對他們來說,金錢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給他們零花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從他們開始進入小學,受到教育後,知道如何計算了,就可以一點一點給他們零花錢,讓他們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對金錢有一定的概念。

所以當孩子步入小學一年級後,我們就可以給孩子一些零花錢了。

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炫富

6

給孩子零花錢,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在固定時間給,年紀較小的孩子要每週給一次,等孩子年齡再大一點,我們可以一個月給一次。要拒絕老人給孩子塞錢等行為。

2. 區分做家務給零花錢:例如擦桌子,打掃自己的房間等這些生活中必要的家務事沒有必要給孩子零花錢。而給爸爸洗汽車等,我們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零花錢。

3. 不要用金錢獎勵成績,孩子考的好,我們可以適當的給一些獎勵,一個禮物,但不是金錢。

4.花錢要記賬,這個習慣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一隻鉛筆,一塊橡皮都要讓孩子記錄在內,這樣孩子就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了。

5.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需要給予相應的錢

。三年級以前,我們少給一些;而三年級以後,孩子要自己買作業本等,我們可以提高額度。

6. 讓孩子適當存錢。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一個漂亮的存錢罐,告訴孩子,每次存一點錢,當遇見自己非常想要的玩具時,就可以用存錢罐中的錢購買。

好的父母,不哭窮,也不炫富

7

教育家默克爾說:“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我們不要覺得一談錢就俗就功利,然後不教給孩子關於金錢的知識。

在“缺錢”教育下長大的孩子,不僅對金錢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更難以理清金錢和人生的關係,所以人生總是“錢惱”不斷,甚至因為金錢而毀滅了人生。

爸爸媽媽們,請別再對孩子說“家裡窮,買不起”,而是讓他們知道工作來獲取金錢的樂趣;

請別再嘮叨孩子“要懂事,別亂花錢”,而是告訴孩子你可以通過努力擁有美好富足的物質生活;

請別再對孩子傾訴“賺錢多不容易,養家多辛苦”,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奮鬥的自豪感和滿足感;

請收回我們對待生活和金錢的沉重感以及匱乏感,將希望與豐盛傳遞給下一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