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港:與城市共榮與世界相融

煙臺港:與城市共榮與世界相融

說起煙臺,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人們也始終不會忘了它是“港城”,對內連接主要城市,對外直通日韓,是“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建設的港口城市。

與城市共榮共生的煙臺港,同樣光彩奪目:它是國家26個沿海主要港口、12個郵輪始發港,更是“一帶一路”倡議確定重點建設的15個港口之一。

2017年,煙臺港集團實現貨物吞吐量2.88億噸,繼2007年突破1億噸之後,10年時間,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近2倍,穩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十位。

不僅如此,煙臺港更提前三年完成港航“十三五”發展目標,集裝箱吞吐量達270.23萬標箱,位列全國沿海港口第10位。鋁礬土進口量、對非口岸貿易量等指標居全國首位。

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煙臺港已經踏著改革的節拍,悄然佈局了一項宏大的戰略:建成六大基地,推動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基本實現一流強港目標。

調整港區功能碧水藍天還於城市

近日,筆者來到煙臺芝罘灣港區時,發現以往熱鬧繁忙的碼頭變得稍許冷清,港區內包括東港鐵路機房、化肥北區收發室以及多個庫房在內的不少建築已完成拆除,標誌著芝罘灣老港區的改造已經進入新階段。

作為煙臺港歷史最悠久的港區,芝罘灣港區是難得的優良港區。然而,芝罘灣沿岸13.5公里岸線已基本開發完畢,併為城市建築群環圍,港口發展空間有限,亟待改造。“芝罘灣港區是煙臺港和煙臺市的開埠地和發祥地,是我們這個港口城市的根。”煙臺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波說:“我們堅決服從關於芝罘灣港區的發展規劃,進行大規模的功能調整,還城市一個碧水藍天。”

眼下,芝罘灣老港區的改造正穩步推進,這不僅是煙臺港實現跨越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煙臺市實施港航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突破口。根據規劃,芝罘灣港區今後以功能調整為主,將煤炭、礦石等大宗幹散貨以及化肥、鋼鐵、集裝箱、商品汽車等通用貨類逐步調整至西港區,保留客滾、客箱、鐵路輪渡功能,拓展郵輪、遊艇功能。通過改造升級,芝罘灣老港區將蛻變為一座海上千帆林立、岸上游客如織,“山、海、島、城、港、灣”融合發展的魅力新港區,為人們帶來全新、舒適的港口服務體驗。

豐富物流種類鋪設“鋁業絲綢之路”

當一艘30萬噸鋁礬土船離開幾內亞,經過40多天航行,在煙臺港西港區30萬噸級(兼顧40萬噸)礦石碼頭緩緩停穩後,流程按秒操作的大型卸船機將鋁礬土卸下,通過二程船轉水至濱州套爾河,再經公路運輸直達原料用戶。

這條橫跨三國四方、長達14000海里的鋁礬土全程物流體系,是煙臺港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大力實施海外拓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憑藉項目的成功運營,煙臺港不僅成為中國首個走出國門建碼頭的港口企業,也是中國鋁礬土進口的第一港。

目前,幾內亞兩個港區9個碼頭全部由煙臺港負責運營管理,2017年,出貨量達3000萬噸。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完成出礦量1048萬噸,同比增長74.8%,再創歷史新高。截至6月底,幾內亞博凱內港預計完成駁船轉運2794艘次,實現裝船量2100萬噸。這條“鋁業絲綢之路”不僅為鞏固煙臺港世界鋁礬土進口第一港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撐,還正在改變著中國乃至世界鋁業資源的供需格局。

貨源是港口發展的動力。除了鋁礬土進口體系,近年來,煙臺港在物流體系種類上不斷突破,從上百種進出口貨物品種中甄選出鐵礦石、能源、集裝箱、化肥等支柱產業。通過與中海油達成戰略合作,煙臺港成功打造集碼頭裝卸、罐區倉儲、管道運輸於一體的能源進口體系。目前,西港區30萬噸原油碼頭、271萬立方米倉儲罐區、540公里油品管道全部投產運營。能源體系的打造將改變環渤海區域油品運輸體系佈局,成為煙臺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主要的經濟增長極。同時,依託西港區40萬噸級礦石碼頭,煙臺港著力打造礦石混配品牌。2016年先後完成了六批次、254萬噸礦石混配,產品質量穩居全國首位。強大的基礎設施、一流的混配技術、優質的物流服務為煙臺港帶來了礦石類大宗貨源吞吐量的逆勢增長。

在集裝箱、化肥方面,煙臺港同樣可圈可點。利用自有船隊,以渤海灣南岸港口集群為依託,煙臺港不斷優化集裝箱支線、幹線、國際航線佈局,打造集裝箱全程物流體系。以化肥集疏運、倉儲中轉、臨港產業等體系建設為抓手,向打造“中國化肥集散中心”轉型,進一步擴大煙臺港“精裝化肥”服務品牌影響力。

以鋁礬土、鐵礦石、能源、集裝箱、化肥為標誌的物流體系的建設,為煙臺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現代化物流樞紐已經初具規模。

打造六大基地構建多式聯運平臺

建設國際一流強港首先需要堅實的“筋骨肉”,“建設中國油品進出口基地,建設中國新能源進出口基地,建設中國礦石進口、加工、分撥、配送基地,建設中國北方集裝箱中轉基地,建設中國化肥集散基地,建設中國北方煤炭物流混配分撥基地”,煙臺港將通過這六大基地的建設錘鍊自身的“筋骨肉”。

其中,油品進出口基地吞吐能力將達到每年8500萬噸,為我國北方油品進出口提供保障;新能源進出口基地中的LNG接卸系統、管道輸送系統、冷能利用系統將為煙臺市“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建設奠定基礎,也將為煙臺市藍色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礦石進口、加工、分撥、配送基地將為幾內亞全程物流鏈4000萬噸鋁礬土轉運和芝罘灣港區全部的鋁礬土西遷夯實長遠發展基礎;北方集裝箱中轉基地將開發東南亞、歐美等遠洋航線,提升煙臺港集裝箱服務功能,同時加強集裝箱支線餵給功能,繼續打造及擴大“散集雙向”特型船運輸規模,以滿足煙臺港集裝箱網絡發展需要;化肥集散基地將充分利用保稅港區政策優勢,不斷加強與鐵路、航運、生產企業、銷售商的合作,大力創新鐵水聯運、水水聯運、“散改集”集裝化運輸、國際中轉等物流模式;北方煤炭物流混配分撥基地將爭取在2020年完成煤炭吞吐量1850萬噸,2022年超過2000萬噸。

在錘鍊“筋骨肉”的同時,煙臺港還做好了雕琢“精氣神”的準備,“完善兩大港口集疏運功能、建設三大綜合服務平臺”的戰略亦被提上日程。在未來,煙臺港將通過小清河內河碼頭的建設完善河海聯運功能,通過德龍煙鐵路複線建設完善鐵水聯運功能。港口融資平臺、港口貿易平臺、港口管理平臺三大平臺的建設也將有效促進港口的經貿發展和智慧管理。周波說:“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將繼續通過六大基地建設,夯實港口發展基礎;通過搭建三大綜合服務平臺,發展臨港經濟;通過打通兩大集疏運通道,補齊發展短板;通過煙臺港集團由一流大港向一流強港轉變,全力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共生共榮,為煙臺經濟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