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潮汕有一羣代購祖師爺:懂多種語言、熟悉水路、膽識過人……

暹羅船,水迢迢,會生會死在今朝。

過番若是賺無食,變作番鬼恨難消。

心慌慌,意忙忙,上山做苦工。

日出分伊曝(曬),落雨分伊淋。

所扛大杉楹(大木頭),所做日共夜。

五更去洗浴,睡落又走起。

亙日拼生死,磨到目塌塌。

又怕毒蛇咬,又怕惡豺狼?

海水來相隔,唔知東與西。

一日無頓飽,實在慘過蝦。

渡過黑水(七洲洋),吃過苦水,

滿懷心事付流水;

想做座山(基業),無回唐山,

終老屍骨歸義山(墳墓群)。

這是一首“過番歌”,講的是以前潮汕人飄洋過海去南洋賣苦力的悲慘經歷,可以看出,每個歌詞都沾染著潮汕人的血和淚。

舊時潮汕有一群代購祖師爺:懂多種語言、熟悉水路、膽識過人……

以前出外謀生的潮人究竟有多少呢?有這樣一個說法,叫做“國內一個潮汕,國外也有一個潮汕”,據《潮汕僑批簡史》載:潮汕地區,僅僅只在1869年到1948年,潮汕過番總人數就達到580餘萬人。到了20世紀末,人數猛增至1000多萬人,這一數字,相當於那時期潮汕本土人口數。

舊時潮汕有一群代購祖師爺:懂多種語言、熟悉水路、膽識過人……

舊時,潮汕地狹人眾,勤勞的潮汕人再怎麼辛苦勞作,生活也總是半餓半飢,再加上天災人禍、暴政、動亂,過番謀生就成了許多潮汕人無可奈何的選擇。

國外的潮汕人在異鄉努力工作,將賺來的錢寄回給家裡老小,這“番批”可是一家人的救命錢!當時,匯寄信款可沒有今天這麼發達,於是就有些潮僑趁返回家鄉之便,幫助親友帶錢物或信件給家鄉的親人,並從中收取一定的佣金,後來就有人專門從事這樣的工作。這些人長期穿走於大洋水道,熟悉往返潮鄉,南洋路程,見識廣,經驗足,初時被人們稱為“走水”,現時被稱為“水客”。

舊時潮汕有一群代購祖師爺:懂多種語言、熟悉水路、膽識過人……

從事水客這一行業的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能夠記錄好各種信息,熟悉潮僑的情況和分佈,在潮僑的某一圈子有較高的信譽,具備一定的經營能力,還得會講多種語言。水客收攬僑批,沒有收據、沒有擔保,主要依憑宗族鄰里關係與鄉親戚屬的誠信作用,取得僑胞信賴的。水客從海外回國時,通常是攜帶大批銀信或較貴重的貨物,旅途中無時不潛伏著風險。

舊時潮汕有一群代購祖師爺:懂多種語言、熟悉水路、膽識過人……

水客收攬僑批時向潮僑收取的手續費,一般按寄款額收取3~5%,有的高至10%。有些水客解款時還向收款人再收取一些手續費。有的水客遞送僑批不收取手續費,而從匯價差額中獲取利潤。水客“走水”時攜帶的僑匯,有的是將客戶的原信原銀帶回家鄉,交給收款人。有的則還要再賺一筆,怎麼個賺法呢?

他們將客戶託帶的錢款先行挪來購買當地較便宜而家鄉緊缺的“洋貨”,如布匹、胡椒等,然後運回家鄉賣,脫銷後再把款項交給收款人。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了,如果水客單憑信用做生意,難道不會有從業者私吞錢財。還真的有,有一個故事講的是這樣一件事:

相傳有一位暹羅(今泰國)華僑叫開伯,託水客帶信款100銀元給家鄉的妻子。由於開伯沒文化不識字,只得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他在信裡畫了4條狗(潮汕音“狗”與“9”字同音,4條狗表示36的意思)和8只鱉(潮汕音“鱉”與“8”字諧音,8只鱉表示64的意思)。水客見開伯只是在批信上畫圖,而沒有寫明批銀數目,就暗中扣留了2個銀元。開伯的妻子雖然也不識字,但她非常聰明,從信中悟出丈夫寄來的是100銀元,就對水客說:“阿兄,你唔對開伯個數路。8只鱉代表八八六十四,4條狗代表四九三十六,兩者合起來共100銀元,怎麼只有98銀元呢?”水客羞愧難當,趕緊奉上短缺的2個銀元。

舊時潮汕有一群代購祖師爺:懂多種語言、熟悉水路、膽識過人……

後來“闖南洋”的人多了,“水客”供不應求,一種行業性的“僑批局”就應運而生。較早期的如新加坡潮商黃繼英創立的“致誠批館”和澄海黃枯亭設在汕頭的“餘莊批局”。

水客和“僑批局”都是過番謀生者和家人聯繫的重要紐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940年至1945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番批中斷,在潮汕的眷屬,求借無門,不少人淪為乞丐,流落他鄉,有的被迫改嫁,有的賣兒賣女,境況淒涼。

舊時潮汕有一群代購祖師爺:懂多種語言、熟悉水路、膽識過人……

如今,不管是水客也好,僑批局也好,早已經被埋進歷史的塵埃裡,但是那段潮汕人過番謀生的血淚史,我們每個潮汕人必須銘記。而潮汕人直面苦難、自強不息的精神也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