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外國人是怎麼看的嗎

乾隆盛世的時候,英國人漂洋過海來到大清朝。當時來的許多英國人大部分是傳教士,帶來了大部分科學技術,同時滿足乾隆皇帝學習的興趣。另外,在他們的筆記中,也曾不加掩飾地記載著對乾隆皇帝的看法。

1、乾隆僅僅為了自己的面子就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說勞民傷財太輕,簡直是禍國殃民。

當時的中國正值”乾隆盛世”,中國人是好面子的,乾隆帝更是好面子的。對這次英國人的來訪,乾隆皇帝不但在接待工作上做了精心準備。

皇帝確定的接待工作是,一要隆重熱烈,照顧好外國友人的衣食住行,保證他們的心情愉快。二是利用這個機會,充分展示中國的富庶強大。

你知道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外國人是怎麼看的嗎

據估算,英國人一行使北京花費了五十多萬兩白銀,即十七萬三千多鎊白銀。折成今天的價值,為一億零三百八十萬元。這其中當然不包括皇帝賞賜的禮品,這些禮品價值要遠遠高於此數。

2.比經濟上的貧困更令英國人驚訝的,是政治上的貧困。

“清朝大臣對於吃飯真是過於奢侈了。他們每天吃幾頓飯,每頓都有葷菜許多道。”與底層的普遍貧困強烈對照的,則是上層社會生活的豪奢。尤其是那些八旗子弟,滿清貴胄。雖然底層社會中很少發現臉色紅潤的人,但朝中大臣中卻不乏胖人,這些達官貴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吃。

英國人在中國所見到的房子,只有兩種,一種是大富之家,一種是貧寒人家。“所經過的地方以及河的兩岸,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舍。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裝飾的房子,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在其他國家裡,富有者和赤貧之間,還有著許多不同等級的中等人家。”

英國人得出的結論是,大清朝的貧富差距之大,是他們見過的國家中最厲害的。“華夏有一句名言:‘富者甲第連雲,貧者無立錐之地’……但這句話在其他國家並不適用。”

你知道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外國人是怎麼看的嗎

3、思想封鎖很嚴重

英國人認為,中國人缺乏自尊心,是因為朝廷從來沒有把百姓當成成年人來看待,而是當成了兒童和奴隸。“在這樣的朝代裡,人人都有可能變成奴隸,人人都有可能因官府中最低級官員的一點頭而挨板子,還要被迫親吻打他的板子、鞭子或類似的玩意,跪倒在地上,為麻煩了官府來教育自己而謝罪。於是榮譽觀和尊嚴感就無處可尋了……人的尊嚴的概念巧妙地消滅於無形。”

英國人回國之後,西方人的中國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中國從天上掉到地下,從文明變成野蠻,從光明變為陰暗。在滿清之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印象向來是天朝上國,自滿清以來,中國的地位一落千丈。要知道,在明末的時候,中國的天文曆法,諸子算術,科技知識,並不落後西方多少。明朝在西方人眼中的地位還是不可撼動的。

他們還對乾隆的印象畫像了:

年輕時候的乾隆皇帝還是比較帥氣的,他頭上戴著錦帽,身上穿著龍袍,一張白白的臉龐,顯現出書生儒雅之氣,顯然這幅畫是經過美化的。

你知道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外國人是怎麼看的嗎

從十八世紀末開始,西方各國使團來到了中國,他們在熱河的行宮中見到了清朝大皇帝乾隆,使團中有人對乾隆皇帝畫了像,其中有美化他的,也有醜化他的。

你知道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外國人是怎麼看的嗎

這幅圖片是表現乾隆皇帝至高無上的,下面一位臣子唯唯諾諾的跪著,乾隆皇帝的身邊站著其餘威風凜凜的大臣。

你知道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外國人是怎麼看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