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諮詢案例:初中生厭學怎麼辦?


青少年心理諮詢案例:初中生厭學怎麼辦?

初三孩子厭學怎麼辦?尤其是即將面臨中考,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肯上學,這一直是令父母頭痛,甚至讓整個家庭混亂的問題。

當孩子出現厭學端倪時,家長就應給予重視,及早積極地解決。

孩子厭學情況非常嚴重時,進行專業的青少年心理諮詢更是刻不容緩了。

本期專家: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諮詢師鄭啟涓

青少年心理諮詢案例:初中生厭學怎麼辦?

(PS:本案例已徵得當事人書面授權同意,其個人信息已作技術處理)

第一次見到琳琳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她14歲,剛上初三,因厭學問題被媽媽帶過來諮詢。

在新學期開始後的十一假期,我見到琳琳,滿臉愁容,在媽媽的旁邊,顯得很沉默。

媽媽一見我就焦慮地說,孩子剛上初三,本來是要衝刺的一年,老師卻反饋孩子狀態不對,發現孩子變得不愛學習了,經常呆坐幾個小時都沒有做完作業,老師講了什麼都忘記了,也不願意跟父母交流。

最近一週,說身體很不舒服,頭痛頭暈、胃難受和胸悶,不肯去上學,可帶去醫院檢查又沒有病症,醫生建議通過心理諮詢來處理。

在媽媽跟我溝通時,琳琳拿出手機低頭刷起來,媽媽立馬輕聲制止她,她好像沒聽到一樣。媽媽就跟我抱怨:“這孩子真沒禮貌,講她也不聽”。

我觀察著這對母女的互動,繼續將心理諮詢的專業設置告知她們。

介紹完畢,我徵求她們的意見哪位先開始談,媽媽迫不及待想說,女兒把手機收起來,看了我一眼。我又重新對琳琳強調一下保密設置,並告訴她如果她想先與我溝通也是可以的,媽媽可以先到外面休息一下。

她點了下頭,我尊重了她的意願,於是將媽媽先請出諮詢室。

青少年心理諮詢案例:初中生厭學怎麼辦?

媽媽出去後,琳琳開始憂傷的講起自己的故事:她是家中的獨女,父母要求比較高,希望自己考上重點大學。

媽媽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經常嘮叨、督促自己要好好學習,她對丈夫亦如此,爸爸為了逃避媽媽的喋喋不休,經常在外面躲著少回家。即使自己考了班上第一名,父母也從來不會肯定、鼓勵自己,爸爸從不管學習,媽媽則是時時強調“危機意識”——不能驕傲、不進則退,要時刻比別人更努力來保持優秀。

感覺自己猶如西西弗斯(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每天都要很吃力地把學習那塊大石頭推向山頂,一有懈怠石頭就會滑落山底,自己還得重頭再來。

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好,但慢慢感覺自己跟不上了,尤其是上了初中。越趕不上,越被媽媽嘮叨、批評、督促,現在爸爸也加入了媽媽的陣營。

媽媽很不滿意琳琳的成績,為了在初三備考的這一年能夠大大提升,在暑假裡,媽媽幫琳琳報了一個精英強化輔導班,每天從早到晚高強度的學習、預習、複習,一整天下來腦袋是暈的,壓力很大,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身體出現了失眠、頭痛、消瘦的現象。

暑假班結束後,新學期就開始了,琳琳發現自己無法正常學習了,想看書、想聽課,但看不進、聽不進,感覺腦子如同漿糊一樣轉不動,晚上常常一個人躲在被子裡哭,不願意跟同學說話,沒有能說真心話的朋友。

她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變成這樣,自己原本是一個很愛學習的女孩,而如今,面對媽媽的要求,琳琳覺得很壓抑和無力,內心很崩潰,身體變得虛弱。

青少年心理諮詢案例:初中生厭學怎麼辦?

琳琳的成長經歷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使她在學業上面臨巨大的壓力,而假期的精英班導致了她最後的心理防線完全崩塌。

在琳琳的潛意識深處,學習跟痛苦、壓抑、無助、沮喪等感受畫上了等號,但凡觸及與學習有關的事物和情景,比如看書、上課、做作業,便本能地陷入這些負性情緒的包圍中。

她被這些情緒濃濃地包裹著,難以找到出口,並出現抑鬱早期症狀。

因此,根據琳琳的現況,諮詢要分為三步走,逐步攻破:

①:處理和轉化琳琳內心壓抑的情緒,改善她的抑鬱狀態。

②:進行親子關係的輔導,改善家庭的氛圍,成為可滋養的能量來幫助她走出抑鬱。

③:幫助琳琳重塑學習的價值,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經過談話治療後,我和琳琳初步建立了信任關係。其後通過在諮詢室內創造一種“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

我鼓勵她表達內心的想法——她的壓抑更多來自對父母的憤怒,這些憤怒她無法在現實中跟父母去表達,一直強壓在自己的內心,但憤怒並不會因壓制而消失,它如同火焰,越積越旺,憋得她快要崩潰,而壓抑的同時,她也會責備自己不夠好、無能,難以達到媽媽的期盼。

青少年心理諮詢案例:初中生厭學怎麼辦?

我採用完型療法的空椅子技術,幫助她通過意象對話的方式與“父母”對話,大聲喊出內心的感受。

剛開始她不敢大聲說,只是小聲說了句“我很難受”。我鼓勵她繼續、大聲點兒,她慢慢放開自己,“我都被你們逼得無路可走了,我都要崩潰了”、“你們就知道學習學習,根本就不關心我”、“我生病了,你們從來都不問我感受,就知道催學習學習”......

釋放後,我引導她說出自己希望父母如何對待自己,“我希望媽媽能少說幾句,我已經長大了,曉得該做什麼”、“我希望爸爸能多與媽媽說話,這樣媽媽就不用老是盯著我了”......我讓她想象一下父母聽到她這些話,父母會怎樣回應。

當她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回應時,她慢慢能理解父母了,也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和對她的愛。

有一次,當她表達了對媽媽的希望後,“媽媽”說,“我希望自己少說,少操心,可是我控制不住,忍不住。我太孤獨了,你爸爸不願意跟我說話,我也沒有朋友,你是我的女兒,我不跟你說,我跟誰說啊”,她邊說邊流淚。

我引導她把這份理解昇華為內心的力量,最後,她跟“媽媽”說道:

“媽媽,我能理解你的孤獨和寂寞,但你的情緒讓我喘不過氣來了。你是獨立的個體,你有你的人生,你要為你的人生負責,你可以與爸爸好好說話、好好相處,你也可以去找朋友啊,沒有朋友那就從現在開始去交往吧。這樣我輕鬆一些,我才能夠做好自己,希望媽媽能夠信任我,尊重我。”

每次諮詢後,她感到自己輕鬆了許多,西西弗斯的石頭越來越輕了,對自己、對父母、對父母間的關係都多了一些理解。

這樣一次次處理完之後,琳琳的身體不適已經漸漸消失,並可以回學校上課了。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會在諮詢室看到來訪者家庭系統存在的問題,建議家長參與諮詢,形成療愈聯盟,這樣孩子不僅能在諮詢室內感受到“安全島”,獲得內在力量的成長,離開諮詢室、回到家庭中也能獲得“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從中得到滋養的力量。

許多父母經過諮詢、指導後能夠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並適度改善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升親子關係及自己的生活質量。

琳琳媽媽本意是希望孩子愛學習,快樂學習,但因自己與丈夫關係不良,夫妻缺乏情感溝通,於是孩子出生後她便把自己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盯著孩子的成長,逼著孩子優秀,反而讓孩子感到被控制、被強迫,感到壓抑,對學習產生厭倦。

經過探討,琳琳媽媽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但沒有達到效果,還讓孩子走向厭學和抑鬱的邊緣,她下決心要改變自己,於是,我與之約定在諮詢期間不再貶低、批評、指責孩子,感到孤獨、焦慮的時候,及時將注意力轉移到工作和家務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情緒平和後再與丈夫、女兒溝通交流,交流時要學會理解和鼓勵、少說多聽,扭轉之前的溝通模式。幾次諮詢後媽媽有了很大變化,從開始的孩子說一句她說十句,到孩子說五句她說五句,及最後能安靜的聽孩子說話,讓琳琳很欣喜,母女之間的關係變得溫情多了,她也開始敢於向媽媽表達了。

琳琳向我反饋,有一次她看到媽媽又想嘮叨了,但想起老師的交代只好憋了回去,當時媽媽的模樣可愛極了。

青少年心理諮詢案例:初中生厭學怎麼辦?

當琳琳的抑鬱情緒緩解後,我們針對她的學習問題進行了正面的討論。

受“學習無用論”的影響,她也覺得學習並沒有太大的用途,學習更像例行公事。我們討論了她的興趣愛好、未來的夢想和想成為怎樣的人。

她表示自己對未來並沒有太多的期盼,因為父母已經幫自己規劃好了——好好學習,上大學,找工作,好好工作;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不知道自己現在是怎樣的人,更不知道自己未來會是怎樣的人。

我相信這是她內心真實的感受,但也知道她內心隱藏著更有動力的希望和力量。

在詳細討論了“我是誰?”之後,她對自己的認識更清晰了,對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未來的自己有了更多的瞭解 (此環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幾次進行,不斷深入、鞏固)。

終於,袒露自己其實很崇拜村上春樹那樣的作家,也曾夢想當作家,但覺得不現實,且自己寫作水平也還不夠好。

我們一起發掘她的優點與特長,探討怎樣才能與偶像靠近,達到那樣的文字功底、文學基礎、情感體驗,將目標細化,具體到每一個階段自己能夠做些什麼。

經過探討,她開始賦予學習新的意義——為成為一個好的作家打基礎,磨鍊自己的才能,增加自己的閱歷和體驗。

在是否還上輔導班的問題上,琳琳表達了她的不願意。媽媽從心底是希望孩子在節假日能繼續上,因此存在著衝突。

我與媽媽總結了孩子的狀況,媽媽也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更能讓孩子日漸恢復學習動力。

於是,在引導下,媽媽與孩子達成一致:孩子恢復良好狀態來學習課堂上的知識為首要,在此情況下,由孩子根據學習的進度來決定是否參加輔導班。

多年來從各種青少年心理諮詢個案中可以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內心是很單純的,如果不被外界所影響和扭曲,他們學習的能力和探索的興趣是完好的。

而青春期的孩子體驗著“成為大人”的過渡階段,更想要的是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從父母那裡奪回自由選擇的權利。否則,學習興趣就被扭曲了。

在學習興趣完好的情況下,孩子遇到挑戰和困難會自己思考、克服和解決;若孩子對學習生厭,不願意上學,父母再大的責備或苦口婆心去勸,孩子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難以靜下心來認真學習。與其這樣,父母不如適度給孩子決定權,讓她自己思考及選擇,並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媽媽後來反饋,她的改變,有了意外的收穫——孩子的爸爸回家變多了,願意給家庭更多的陪伴。孩子的學習態度也越來越積極,雖然沒有參加輔導班,但她主動的購買了一些輔導書籍去學習,成績也在穩步的上升。

如今琳琳已是一所重點高中高二學生,她如願以償分到了文科班,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