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日三:血灑祁連山下的紅軍戰將

長征結束時,紅4方面軍主力組成西路軍繼續遠征,紅9軍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在曾日三,率領9軍指戰員,血戰河西走廊,用最後的生命,譜寫了祁連山下一曲雄壯的悲歌。

脫離反動營壘,走進革命陣營

曾日三,1904年5月6日生於湖南省宜章縣城的南關街。他家世代書香門第,過著“亦耕亦讀”的富家生活。1919年夏,15歲的曾日三考入衡陽三師。

“五四運動”後,衡陽三師學生受新思想激勵,學潮此起彼伏。有一次,宜章籍學友高靜山(後為紅12軍政治部主任)邀請曾日三參加驅逐反動校長劉志遠的活動,他怕得罪校方丟了學籍婉言推脫。當時在同學們眼中,都認為他膽小怕事,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

曾日三在學校5年的學習中,除成績優秀外,很少參加政治活動,畢業後,到宜章縣稅捐局作職員。他既無理財的興趣亦不願在仕途上競爭。因此,他每天應付了稅捐局的差事後,便閉門讀書。不久,他辭去厭惡的差事,到母校第一區高小執教。

曾日三:血灑祁連山下的紅軍戰將

用生命譜寫了雄壯悲歌的紅軍將領曾日三

1924年春,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建立。宜章與廣東毗連,工農運動迅速興起。曾日三的許多同學投入了革命洪流,他卻依然抱著“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遊離在社會活動之外。但是,由於他治學嚴謹,又無官更習氣,被推舉為第一區學務委員。

1927年5月,湖南發生“馬日事變”。曾日三是個中間色彩的人物,在宜章教育界略有名氣。國民黨右派勢力拉攏他,委他為縣署督學官員,並裹脅他參加了國民黨。

1928年1月12日,湘南暴動部隊化裝智取宜章縣城。縣長楊孝以為是國民黨軍隊來縣駐防,率縣城頭面人物出迎,被起義部隊一網打盡。曾日三隨縣長出來作陪,亦被當場逮捕。次日,縣城召開萬人公審大會,處楊孝等死刑。吳仲廉將曾日三平日的表現介紹給朱德,認為他是可以爭取的對象,使他獲釋。

2月6日,湘南第一個紅色政權——宜章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經吳仲廉的動員和教育,曾日三打消了順慮,答應“幫共產黨辦事”,與受苦的工農群眾站到一邊來。他被介紹到縣蘇維埃主席毛科文那裡,做編印宣傳材料的工作。不久,彭曬、肖克領導的碕石獨立營和陳東日、陳光領導的慄源農民武裝合編,成立工農革命軍第3師,胡少海為師長,曾日三擔任師部秘書。他曾和龔楷去梅田,發動農民參加紅軍。接著,便隨部隊轉戰湘粵邊境,打擊胡風璋、鄺鏡明、李紹文等地主武裝。此後,他沒有回過家,決心拋棄優裕和安逸的生活,跟共產黨走下去。

大革命失敗之後,曾日三經歷了人生重要的轉折。他是個正直的青年,終於脫離反動營壘,走到革命隊伍裡來了。

嚴峻戰爭歲月,鍛鍊堅強意志

1928年4月,曾日三隨湘南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在寧岡與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宜章農軍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後改稱紅軍)第10師第29團,團長胡少海,黨代表龔楚,曾日三為團部秘書。不久,因井岡山“人口不滿五千,產谷不過萬石”,無法解決上萬名紅軍戰士的給養問題,又動員了大量湘南農民返回。曾日三被留下來,投入了保衛井岡山的戰鬥,並由毛科文、胡少海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曾日三:血灑祁連山下的紅軍戰將

漳州一役使得赤色高潮震動東南,圖為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為了粉碎湘贛之敵的圍剿,第29團奉命奪取新七溪嶺。槍支不夠,曾日三腰揣兩顆手榴彈,與吳仲廉等爬到前沿陣地喊話,瓦解敵軍鬥志。戰鬥中,他用繳到的槍支武裝了自己。不久中共湖南省委代表社修經利用湘南農軍的鄉土觀念,鼓動第29團離開井岡山,被敵人打散。曾日三協助胡少海收攏殘部,衝開一條血路,返回井岡山。由於第29團失去番號,他調到紅4軍軍部任參謀。

12月11日,彭德懷率平江起義部隊上井岡山。曾日三與軍直機關人員連夜搭了一個戲臺,歡迎兄弟部隊。他還邀張際春、吳漢傑等人,拜訪了協助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的老同學李燦。李燦拉住他的手說:“真想不到,昔日的白面書生也造反了!”

1930年6月,曾日三隨紅1軍團從福建長河出發,支援紅3軍團攻打長沙。8月,兩支部隊在瀏陽永和鎮合編紅1方面軍,總指揮部是在原紅4軍軍部的基礎上組成的,曾日三為紅1方面軍總部負責文秘工作的參謀。不久,又調升為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將中央蘇區劃分為江南、福建、粵贛、閩贛四個省,曾日三被派遣到福建省軍區擔任政委。

曾日三到閩西后,協助省軍區司令員葉劍英加強地方武裝建設,與胡少海領導的紅21軍協同作戰,抵抗著國民黨第19路軍蔡廷鍇部6個師的進攻,成了拱衛中央蘇區的東方前哨。

1932年3月,毛澤東率紅1方面軍東路軍入閩作戰,曾日三領導福建省軍區地方部隊積極配合,奪取龍巖、漳州。特別是漳州一役,紅軍破城俘敵1600名,繳獲飛機2架,赤色高潮震動東南。

紅軍連續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三次大規模軍事“圍剿”,國民黨第26路軍在內戰前線舉行寧都起義,編為紅5軍團。為了加強這支新組建部隊的戰鬥力,紅軍總部將原紅1軍團第3軍調入。此時,曾日三到紅3軍,接替李濤的政治部主任職務。他上任不久,便隨紅5軍團投入了第四次反圍剿的酣戰,與紅3軍政委朱瑞一道,冒著槍林彈雨,深入前沿陣地,組織突擊隊。紅3軍能攻善戰,奪樂昌,克宜黃,迫使敵軍退守撫州、南城,大振了紅5軍團的軍威。

曾日三:血灑祁連山下的紅軍戰將

錯誤的“左”傾作戰方針使紅軍蒙受重大損失,被迫進行長征

1933年2月,陳誠指揮蔣介石的嫡系部隊12個師,企圖消滅紅軍主力。周恩來、朱德率紅3、5軍團打伏擊,在黃陂殲敵第52、59師,俘敵師長李明、陳時二人。紅3軍在此役中擔負右翼出擊任務,曾日三飲冰臥雪,向潛伏的戰士們進行戰前動員。戰鬥結束後,他要求指戰員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迅速運動到草臺岡,又殲敵第9師和第10師各一部。蔣介石對這次失敗十分沮喪,在給陳誠的手諭中寫道:“惟此次挫失,慘悽異常,實有生以來惟一之隱痛。”

1933年9月,蔣介石以50萬重兵“圍剿”中央蘇區。戰爭打了1年,由於“左”傾機會主義者錯誤的作戰方針,使紅軍蒙受重大損失,被迫進行長征。曾日三接到突圍命令,率部從高虎堖、萬年亭前線歸來,與主力紅軍在瑞金集結,踏上了戰略大轉移的征途。

從開闢井岡山根據地到保衛中央蘇區,曾日三浴血奮鬥了7個春秋,他在嚴峻的戰爭歲月,鍛鍊成為堅強的共產黨員,聰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堅決發對“左”傾,批評分裂陰謀

1934年10月,紅5軍團從瑞金出發長征。中共中央決定留軍團政治部主任劉伯堅在江西堅持游擊戰爭,調曾日三接替他的職務。長征中,紅5軍團擔任全軍後衛,曾日三和軍團長振堂、政委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後為陳伯鈞)一起,指揮部隊邊打邊撒。

部隊進入湖南境內後,蔣介石調集40萬重兵圍追堵截,形勢更加嚴重。敵人在湘江佈下第4道封鎖線,紅5軍團打得異常艱苦。曾日三與戰友們扼守東岸的每一個山頭,擋住如潮的追兵,激戰三晝夜,才掩護龐大的中央機關和輜重隊伍渡過湘江。此時,8萬紅軍已減員過半,紅5軍團第34師也因來不及過江,全軍覆沒。

面對嚴重挫折,曾日三痛心疾首,對“左”傾冒險主義者產生了強烈的懷疑和不滿。1935年1月,紅軍打下遵義,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領導在中央的統治。遵義城頭的霞光,使曾日三臉上的愁雲為之一掃。他和李卓然陪同中央代表陳雲,連日向紅5軍團所屬部隊傳達會議精神。指戰員精神振奮,堅決擁護毛澤東倡導的運動戰方針,高度機動靈活地活動在雲貴高原上。

二三月間,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甩開敵入。接著又突破烏江天險,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兵臨貴陽逼昆明,調動敵人保守中心城市。入夏以後,中央紅軍進入彝民區。曾日三反覆向全軍團指戰員宣傳民族政策。接著,部隊橫渡金沙江,跨越瀘定橋,翻過夾金山,於6月中句到達四川懋功,與紅4方面軍會師。

曾日三:血灑祁連山下的紅軍戰將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領導在中央的統治

8月6日舉行的沙窩會議,中央決定組織左、右路軍經草地北上。紅5軍團改番號為紅5軍,編作左路軍前鋒。因李卓然重傷,曾日三代理政委職務。他在團以上幹部會上,反覆強調要克服困難,堅決北上,然後率部隊踏上了茫茫草地。

可是,進至噶曲河邊時,眼看只有3天路程就要與毛澤東、周恩來率領的右路軍會合了,曾日三突然接到張國燾的電報,調紅5軍南返阿壩地區,曾日三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只好率部從草地退回。返回途中,因糧食早已吃完,許多戰士餓死在草地上。張國燾擅自決定率軍南下,走上了分裂黨和紅軍的道路。

曾日三對此極為氣憤。在張國燾召集的紅5軍營以上幹部會議上,他當場與軍長董振堂、保衛局長歐陽毅抵制張國燾的命令。張國燾惱羞成怒,挑動少數受矇蔽的人尋釁鬧事,曾日三挺身而出予以制止。他一方面要求部下維護1、4方面軍的團結;另一方面與董振堂、歐陽毅聯名向紅軍總司令朱德寫報告,反映情況。當時,紅5軍的電臺仍與進抵陝甘的中共中央保持著聯繫,能夠將中央的指示精神及時告訴廣大指戰員。張國燾察覺此事,更加惱火,指責曾日三“造謠生事,擾亂軍心”,沒收了電報密碼。從此,紅5軍失去了與中央的直接聯繫。

長征期間,曾日三以一個共產黨員高度的原則性,先後與黨內“左”錯誤和張國燾的分裂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無愧是紅軍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領導幹部。

張國燾頑固堅持錯誤,率部向川康邊界退卻,在卓木碉另立“中央”。由於屢受挫折部隊損失嚴重,不得不向西康東北部轉移。

掩護部隊撤離,書寫悲壯豪歌

1936年7月與紅2、6軍團在甘孜會師後,在朱德、任弼時、賀龍、劉伯承等的堅決鬥爭和紅4方面軍指戰員的強烈要求下,張國燾被迫取消偽中央,同意和紅2方面軍共同北上。曾日三和戰友們第3次涉過泥濘的草地,9月初到達甘南。想到即將與紅1方面軍的戰友重逢,他心情格外激動。可是不久,紅9軍接到命令,與紅5軍、紅30軍組成西路軍,調往黃河以西。

曾日三:血灑祁連山下的紅軍戰將

圖為張國燾堅持錯誤方針,主張南下的電文

10月底,西路軍2萬餘人從靖遠包河口西渡黃河,向甘肅河西走廊進軍。總指揮部隨紅9軍在左翼行動,經五佛寺時,殲滅前來阻擋的國民黨馬步芳部騎5師,直奔古浪。古浪為河西走廊門戶,歷來為兵家爭戰之地。敵馬元海部聞訊大驚,從後路包抄上來。曾日三留一支部隊阻擊,率主力進至城下,先派4個小紅軍入城送信,大意是:西路軍要打通國際路線,請允許借路通過。但守敵殘忍地殺害了送信的小紅軍,不肯讓路。曾日三義憤填膺,下令攻城。守敵僅1個團,抵擋不住,棄城逃跑,紅軍攻佔古浪。

1937年1月,紅5軍攻佔高臺,但被敵馬元海部兩萬餘眾圍困,軍長董振堂以下3000人全部捐軀。紅9軍攻甘州(今張掖)未克;與紅30軍到達臨澤,進駐倪家營子。倪家營子地處平川沙灘,居民稀散分佈方圓數里內。敵以6個步騎旅及民團武裝7萬人三面包圍,將紅軍縱橫分割成數士塊。紅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入祁連山區。曾日三率紅9軍300餘人斷後掩護主力部隊繼續西進。

巍巍祈連山,白雪皚皚,朔風肅殺。西路軍僅存3000人的隊伍,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他們攙扶著傷病員,出入荒山野漠,一連50多天沒有見到老百姓。糧食吃光了,連樹皮草根都很難找到,生活比過雪山、草地時更艱難。一天早晨,曾日三從總指揮部趕回,興奮地對大家呼喊起來:“好消息!我們的電臺和黨中央聯繫上了,黨中央毛主席叫我們到新疆去,還派陳雲和滕代遠同志接應我們哩!”

4月下旬,部隊抵達安西,決定打下縣城補充給養。敵軍防守甚嚴,攻城未克,部隊撤到紅柳園子。敵人策馬包抄上來,曾日三立即命令一部分戰士拖護傷病員和婦女先走。情況緊急,不容多說,他簡單地交待了幾句:“你們順著電線杆子的方向,往西北突圍,再過兩天就到新邊境的星星峽了,那裡有人接應!”說畢,轉身帶領一部分戰士,利用殘牆斷垣作掩護,向敵人馬隊射擊。

突圍的同志,後來會合左、右支隊的800餘人,安全抵達新疆。可是,曾日三始終沒有歸隊。據最後衝出來的戰士說,曾日三被敵人包圍,子彈耗盡,為避免被俘受辱,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幾個撲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時年33歲。他用自己的鮮血,為西路軍英勇悲壯的歷史寫下了最後殷紅的一筆,永遠值得後人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