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之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因為父母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都對孩子起了榜樣的作用。那麼家庭中父母親密關係對孩子性格有什麼影響呢,接下來我們看看五種父母關係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種:夫妻關係親密,孩子同時擁有相等的愛。

父母必讀: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專家表示,在這種模式中,一方面,夫妻關係很和睦,能給孩子充分的家庭環境,由於父母關係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生美好的感覺和嚮往,感受到婚姻就是像父母那樣相處;另一方面,父母雙方能給孩子比較均衡的愛,這樣,孩子便能從父母那裡同時學習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益的。

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異性相吸”的情形,家庭中也不例外。有時,男孩更傾向於母親,女孩更傾向於父親。南寧佼佼喜托兒中心園長、心理諮詢師劉鳳和徐亮都認為,在夫妻關係較近的家庭模式中,“異性相吸”也是家庭關係達到平衡的“功臣”:男孩喜歡母親,就會在潛意識中“嫉妒”父親,“為什麼母親會喜歡父親呢?”他就會在觀察的過程中以父親為榜樣,學習父親的很多優點,所以夫妻關係融洽,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很關鍵的。

第二種:夫妻關係較遠,離孩子較近。

父母必讀: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第二種模式就是通常咱們說的“以孩子為中心”可能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這種模式常發生在夫妻關係一般,雖然沒有太大沖突,但時常處於“冷戰”狀態的家庭中。由於夫妻之間的關係比較淡薄,因此常常到孩子那裡尋求補償,因此孩子常常被溺愛、過度保護、過度干涉。徐亮表示,這種模式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比較任性和自私等,不利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這樣的家庭表面上看起來尚能平穩,但卻潛藏著危機。

第三種:夫妻關係完全依靠孩子維繫

父母必讀: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是第二種模式的極端化,夫妻間距離更遠,問題更突出,兩人的關係完全依靠孩子來維繫,孩子甚至成為了婚姻的阻隔、障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婚內第三者”。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常常被極端地溺愛。徐亮認為,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這種模式。夫妻之間幾乎沒有感情,婚姻成了“將錯就錯”,他們寧肯和對方沒感情,但為了孩子,他們還是忍著,維持家庭的完整。這類孩子更大可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第四種:孩子與母親關係較近

父母必讀: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這種模式常常發生在以下這些情況下:第一,母親從小帶女兒,如果在2歲半~3歲時父親沒有介入,常常會出現女兒對母親過度依賴,與父親關係越來越遠;第二,由於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母親要給女孩做好榜樣,父親要給男孩做好榜樣,所以女孩長大了,應該與母親更近一些,男孩長大了,應該與父親更近一些,因此導致同性的親子關係越來越近;第三,在夫妻關係不和的家庭中,由於父親和母親常常相互敵視,總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結果常常是孩子與父母中的一方關係越來越緊密,而與另一方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專家表示,這種模式可能會導致在女兒的心中,父親的形象離他很遙遠,那麼當她長大後就會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或不敢接觸異性。對於男孩也是一樣的道理。這類孩子長大後,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

第五種:孩子與父親關係較近

父母必讀: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女孩與母親關係較近,或男孩與父親關係較近 很多家長認為,父親能給予孩子陽剛堅毅的榜樣,母親能給予孩子溫柔細膩的榜樣,於是女孩應該與母親更近一些,男孩應該與父親更近一些,因此導致同性的親子關係越來越近。其實這樣並不可取,因為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影響孩子心理建設,如果缺少父親的影響,對於女孩子來說,可能讓她們更渴望父愛,成年後出於補償心理會趨向於找年長的男性當配偶尋找安全感,或者會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不敢接觸異性。對於男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最初接觸到的就是父母,父母的關係會影響到日後孩子的人際關係。比較完美的家庭關係應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三個人的關係是等距離的,親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讓孩子長大後難以對人產生信任,產生社交障礙,也會讓這個家庭出現不穩定的跡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