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散文」陳春花:不占有的創造

「有聲散文」陳春花:不佔有的創造

又是落日時分,我們依然去散步,這一次選了去卡農-楓薩克,因為雪芹的葡萄園領地,有兩塊是在卡農-楓薩克,這也是她很驕傲的地方,因為標註卡農-楓薩克產區的名字,意味著是品質優異的代名詞。

走出楓薩克就進入到卡農-楓薩克的區域,這一區的山丘起伏更加明顯,山巒疊翠,碧水飄帶,一塊一塊葡萄田猶如被畫筆畫上的一般,令人賞心悅目。其實,這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感,還是葡萄生長的美好之地。

在法語中有一詞叫「Terroir」,意譯成中文是「風土」的意思,神秘一點的說法叫天地人之間的Message,可以理解成葡萄在生長過程中所依賴的環境因素總稱,包含了土壤、雨水、日照、天氣,甚至當地人的習俗等等。成就一款好酒的關鍵就是這個「風土」,有句名言說葡萄酒是種出來的,就是指先天環境決定了一瓶葡萄酒的命運。卡農-楓薩克就是被上天眷顧,它的風土品質極其優良。

雪芹再進一步的介紹讓我們瞭解到,卡農-楓薩克產區的葡萄酒擁有深寶石紅的酒裙,會泛著紫色的柔光,經過陳釀會轉變成茶褐色。酒香包括覆盆子、櫻桃和香草的香氣,經過陳釀,則能發展出糖漬李子幹、巧克力和咖啡的香氣;口感純正而強勁,口味豐富,醇厚濃郁;單寧柔順,酸度低有絲絨般的順滑感。

卡農-楓薩克的葡萄酒大多用梅洛、品麗珠和赤霞珠混釀,酒體優雅豐滿。梅洛的特點是果香味豐富,單寧不太濃烈,入口順滑;赤霞珠葡萄則是香味醇厚,經陳年釀造後,骨架勁道並有精細感;所以這兩種葡萄混釀後相得益彰,隨著時光,酒體會變得越來越細膩和精緻,再搭配一定比例的品麗珠,最後的成品葡萄酒純正醇厚,餘味悠長,極具複雜的個性。飲上一杯會讓生活充滿熱忱,猶如蘇東坡的詞:「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我雖不會喝酒,但就傾聽這個介紹,就已經覺得美得不得了啦。

我們順著卡農-楓薩克的葡萄園慢慢地散步,田間有酒農在操作,葡萄在生息生長之中。開闊的視野,可以遙望更遠處,山丘之間蘊含著每一粒葡萄的夢想。我駐足於山丘上的大樹下,明亮的陽光覆蓋著整個田園,內心裡感慨自然的神蹟。那一刻我竟然想到武夷山,那裡則是一片完美的茶園,山巒峭壁之間是每一片葉子的夢想。

「有聲散文」陳春花:不佔有的創造

這幾日去看酒莊,每一個名莊在介紹自己的時候,第一個安排的動作,都是帶我們到葡萄園,介紹葡萄生長的土地,開始的時候我沒有覺得這個動作有什麼特別之處,後來我明白了這個動作的深刻意義,這是對土地巨大的敬意,是一種讚美與回饋,因為他們甚至自己一百多年的輝煌,都是由這片土地所賜予。

在波爾多發現到這一點,讓我很感動也很開心。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贈予者,人類的每一個進步、每一次成長、每一筆收穫,無不是大自然的回饋,我們實在不該高估人類自己的力量,如果大自然不做贈予的話,人類會一事無成。

我曾經去南極看企鵝,非常喜歡在浮冰上的企鵝,因為它們更符合羅素的倡導:「在這種不為佔有只求創造的精神主導下的生活,包含著一種真正的幸福。」企鵝與浮冰之間,就是這樣一種關係,企鵝不會佔有任何一塊浮冰,它與浮冰的相遇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緣分,企鵝不會懷有其他的想法,浮冰的存在令其能夠不懼長遠的跋涉,浮冰幫助企鵝找到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一次南極浮冰上的企鵝給了我幸福的啟示:擁有創造活力,生活就會是一次充滿幸福與快樂的歷程。在這裡不再有佔有與保護的情形,而是由創造所主導,一切都在本能中自由地發展,所有外界外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因為各自獨立而自由地存在,在不佔有的互動中充滿了喜悅。這種喜悅是獨立的、自由的,不再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不需要擔心缺失什麼,也不需要擔心受到約束,不佔有的創造,會讓我們生活在自由的環境中,並擁有真正的幸福。

企鵝與南極,酒莊與卡農楓薩克,他們都可以長久地擁有生活的美好空間及幸福,是因為擁有了羅素所倡導的「在這種不為佔有只求創造的精神主導下的生活,包含著一種真正的幸福。」傾聽雪芹介紹她的葡萄園中酒農的故事,看著此地每一個人對於土地的摯愛,嗅著葡萄酒豐饒的味道,以及望著卡農-楓薩克起伏山丘上一望無際的葡園,我也一樣感受到這份持久的幸福。

我們繼續在葡萄田園之間穿行,藍天與綠地組成的畫面清晰、和諧,晴朗的天空與綿延的田園完美地契合著,錯落的葡萄園也與天上的朵朵白雲遙相呼應著。這裡幾乎擁有了所有田園的柔美與壯麗、寧靜與綿延,窮目所及,刻畫著生機勃勃;鵝卵石帶著海的深邃,沙土含著遙遠的黏度,巨大溫暖的陽光,這一切都參與到了波爾多的整體設計之中,我敬畏這自然造化的力量,哪怕是一塊細小「楓薩克的砂岩」的出現,也是自然美妙情愫的呈現,都是為了一個絕美的角色出現,都在昭示著自然的秘密,我們又怎能太過相信自己的力量呢?

「有聲散文」陳春花:不佔有的創造

這一次我沒有機會與酒農接觸,但是知道這裡的酒農都是世代相傳,以此可知這份喜愛與責任是如何的強大。一個早晨,我們還在吃早餐的時候,雪芹家的酒農已經帶著他的兩個孩子在葡萄園裡工作了,他的小女兒還在上小學,這是週末,所以會跟隨父親到葡萄園工作,我想這已經是又一代的傳承,他們傳承的不僅僅是技藝,更是對這片土地的摯愛。

土地與大自然是真正的創造者,正是它給予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一切。蒙田寫道:「對於兒童,小屋、花園、桌子、床、獨居、交友、早晨、晚上,每時每刻都應該一樣,一切地方都是他的書房。因為陶冶判斷力和情操的哲學是他的主課。」是啊!美德居住在美麗富饒的原野,綠樹成蔭的山坡,青草融融的鄉徑,百花芬芳的田園,挺拔峻峭的山巒,綿延深遠的江河,川流不息的大海……這種至上、秀美、歡快的美德,與煩惱、憂愁、怯懦毫不相干,它憑藉自然嵌入到我們生活,而這個楓薩克之夏,又再一次讓我感受這塊土地的創造力。

「自然賜與我們走路的腳,也賜與我們生活的智慧。這種智慧當然不如哲學家進行創造的智慧那麼敏銳、健全,那麼令人驚歎,卻相當簡單而有益,只要有什麼要求,它都能妥善地完成,每個人都十分幸運地懂得如何簡捷正確地,亦即自然而然地運用它。一個人對自然的依賴越單純,便越明智。」這是蒙田多年前給我的啟示,可惜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自己被所謂的「知識」困住,被所謂的「經驗」矇蔽,用理性訓練替代了感性觸動,遠離自然的同時,也迷失了自己。

蒙田的啟示已經深嵌於我的內心,並時時可以在生活中體認和感受,這一天走在卡農楓薩克的四周,讓我從內心深處去理解和感受這片土地、這片葡萄園、這裡創造的美酒以及由此而來的快樂與幸福,這裡的人們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完整地詮釋蒙田的觀點:「一個人對自然的依賴越單純,便越明智。」在他們成為土地的讚美者的同時,也獲得了大自然的最美好的饋贈,而我則慶幸自己在這個夏日與這裡相遇。(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