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與成飛設計出來的飛機風格完全不同嗎?爲什麼?

端點星上畫端點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裡,軍用戰鬥機研製能力最強的兩個廠商,沈飛與成飛,二者設計與研發的軍用戰鬥機在其中國空軍與海軍當中,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確實是情有可原的。

成飛的全稱是,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很早就有了,創建於1958年,是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製造商,國家重點優勢企業。是我們國家軍用戰鬥機領域裡,國產戰鬥機的重點設計研發的軍工企業,先後生產研製了殲5、殲7、梟龍、殲10 等系列飛機數千架,殲-10飛機更是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該獎項是中國軍工航空領域最高獎項)。

最近更是研製出了第五代戰鬥機殲-20,很是給國人長臉的一家軍工企業。同樣其從其設計與製造的戰鬥機來看,基本都是立足於中國人自己的航空技術,研製的戰鬥機在其氣動外形上,也會有濃厚的中國特色設計風格在裡面。


而沈飛,全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即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張學良在1930年建的飛機場。1951年6月29日正式創建,被命名為“國營112廠”。1957年6月15日,啟用廠名――國營松陵機械廠。1979年6月5日,改稱國營松陵機械公司。1986年1月1日更名為瀋陽飛機制造公司,是一家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軍工企業。

其沈飛主要負責設計研發,中國空軍或海軍重型的殲擊機的工作,該軍工企業先後生產設計了殲-5、殲-11、殲-15、FC-31等著名機型,也由於在上世紀末,整體引進了其俄羅斯蘇-27戰機的生產線與其相關技術,沈飛設計的戰鬥機多半與之相似或在其內在機身有所創新,但在整體研製戰鬥機風格上來看,還是偏向俄羅斯戰機風格化的設計。



航空君


當然不同了啊,不然怎麼會有“成米格”、“沈霍伊”的叫法?

成飛專注魔改米格21戰鬥機多年,而沈飛則始終鍾情於蘇27技術,哪怕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也會造的與蘇霍伊的飛機猶如兄弟。你能說這是一個風格麼?

要說從一開始,倆廠都是研發米格17起家的,成飛還是靠研究升級沈飛的殲5才真正弄出個身份,包括殲7戰機也是沈飛研製後轉移給成飛的。

殲七戰鬥機是米格21於1961年的引進版本,也是當年中國戰機制造的極限。當年的米格21技術轉讓,因為中蘇交惡,實際中方並沒有得到完整的資料,空白部分的技術全部是中國專家“照貓畫虎”硬生生填充的,故而殲7的技術其實也是被中國吃得最透的,得以在隨後的年月裡不斷髮展改造。

在這個過程裡,成飛積攢了大量關於殲7的技術,設計製造出各種殲7的改型,甚至後期的殲7比原版米格21的水準和性能高得多。改造過程中最值得說的是1998年試飛的“超7”計劃。這個計劃本來想研發一種基於殲7的改進型飛機,結果成飛的專家們一個浪頭沒壓下來,拉著巴鐵一起搞出了FC-1“梟龍”。

“發財1號”以後,成飛又搞出了大名鼎鼎的“殲10”,隨後又弄出了殲20,他們的風格其實表現的很突出。但唯獨到殲20研製上,一直搞單發的成飛居然搞了款雙發重戰鬥機,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殲20完全突破了成飛自身,反倒是一貫喜歡重型的沈飛卻搞出了FC-31那樣的雙中推飛機。


至於“沈霍伊”的發展,他們最早是張學良的空軍機場,51年設立為國營112廠,後面很長一段時間都叫“國營松陵機械廠”,我們熟知的“瀋陽飛機制造公司”是改革開放後才改的名字,不過現在應該稱呼為“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沈飛移交殲5以後,從米格-19上研製出新中國第一架超音速戰鬥機“殲6”,六爺活的長,一直到2010年才退役。

沈飛中間很大的精力都用在幾款不成功的戰機以及殲八的研製上。當時的中國技術底子薄,寄希望於通過放大米格21得到更先進的高空高速截擊機。看的出來沈飛在研製過程中參考了許多蘇11和蘇15的資料,但這個過程實在耗費心血。直到改革開放時殲八戰機才得以生產,並通過 與美國的“和平典範”計劃獲得了繼續發展下去的能力。

也許正是從美國的飛機制造廠那邊學習到了更多成熟的經驗,以及往年的歲月中對蘇聯飛機的研究,鍛造出沈飛對雙發重型飛機的熱情。因為同樣對米格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測繪,這個階段他們可以被稱為“沈高揚”。

中國引進SU27戰機後,沈飛很快就投入了對其的仿製,後面的一系列飛機研製工作中,沈飛的重頭都是蘇霍伊系列的飛機。結果沈飛很快就從“沈高揚”轉身,搖身一變成了“沈霍伊”。

從蘇27的國產化到殲11,再到航母艦載機殲15,以及後面的攻擊型號殲16,沈飛的盤子比正牌的蘇霍伊還大,設計風格也是始終脫不開蘇27的模板。

再後面的差異大家也看得到,沈飛推出了“FC-31”,成飛推出了“殲20”,兩款四代機都代表了各自的航空方面的設計風格,不需要多說了。


王司徒老百科


首先說說成飛的戰鬥機。大家知道,成飛是殲-10和殲-20戰鬥機的研製單位,這兩型戰鬥機分別是中國國產三代機和四代機的代表,都是採用了鴨式氣動佈局,都代表著國產殲擊機在氣動佈局方面最具有原創精神的一面。

成飛研製鴨式戰鬥機,時間已經有40年曆史。從當年“雙25”指標的殲-9開始,成飛就對鴨式氣動佈局具備的高機動優勢在現代空戰中的重要意義瞭然於心,經歷了殲-9下馬的挫折後,在殲-10身上得以實現,攻克了鴨式氣動佈局飛控系統研製難度高、飛控軟件設計難的問題,在殲-20身上,不僅實現了全隱形設計,還把傳統的近耦鴨式佈局“昇華”為小展弦比升力體鴨式佈局。

沈飛雖然說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成為了蘇-27系列國產化和系列化發展的研發、生產基地,其實他們也有一條三代機、四代機的“流派”,那就是正常式氣動佈局,這個要從70年代的殲-13項目說起,它本身就是一種邊條翼正常式氣動佈局的“準三代機”,但是在1984年輸給了成都的殲-10。

(航博裡的殲-13小比例模型)

在90年代,沈飛其實沒有停止三代半和四代機的研製步伐,李天院士之所以被稱為“隱形之父”,就因為他率領團隊在90年代推出了包括著名的“新93”在內多個三代半高機動戰鬥機方案,不過沈飛在四代機競標時“走了邪路”,被俄羅斯人的三翼面高機動戰鬥機流派帶到溝裡去了,三翼面的“雪鴞”四代機方案輸給了成都的殲-20方案,據說是因為超重,國產發動機這麼不給力,這樣的弱點是很致命的。

(雪鴞的風洞模型早已公開過了)

現在沈飛推出的FC-31(殲-31)“鶻鷹”四代外貿型戰鬥機,其實就是全隱形化的“新98”方案,所以也還是他們擅長的正常式氣動佈局,這是中國南北兩大戰鬥機研發機構氣動佈局差異這麼大的主要原因所在。

(新93方案和鶻鷹戰鬥機)


跟烏龍漲姿勢


沈飛的設計一直都是翻譯圖紙,把米格17,米格19,蘇27的改成中文,缺的圖紙就拿實際部件測繪。

所以也沒有進行過具體研究為什麼這麼設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研製殲八的時候,也是單純放大,後機身是照搬米格19的進行放大。殲八2的機頭和進氣道是

照搬米格23的。與其說是設計的不如說是拼裝的。基本沒有改動。就這樣試飛還折騰了十年。

沈飛還不如西飛,起碼畫了一套CAD圖紙。

成飛開始也是修改米格21,但是對殲九的研究探討一直沒有停止。l


天明遙遙山海關


也不是完全不同,只是各有側重,成飛目前更加側重於完全獨立自主研發製造的新型作戰飛機,比如殲10C和殲20等我國空軍新的主力戰鬥機,而沈飛則更加側重於運用成熟的技術研發艦載機、重型第四代各類型作戰飛機,如電子攻擊機、戰鬥轟炸機、雙座或者單座的殲擊機等。

成飛殲20是我國空軍新一代作戰力量的主力機型。


現在很多人都質疑沈飛的研發能力水平,不過其實來說,沈飛做的貢獻也不小,比如說殲15飛鯊重型艦載機,這款飛機是目前世界上唯有的三款重型艦載機之一,和他的參考產品俄羅斯的蘇33不同的是,他的攻擊能力更加強大,可以掛載YJ83K反艦導彈4枚,還擁有一定的夥伴加油能力,是世界上功能比較完善的艦載機之一,而且沈飛還藉助在艦載機上的成就,幾乎獲得了我國海軍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的研發任務。

成飛殲10系列戰鬥機也是目前我國空軍國土防空系統中的重要部分。


不得不說,過去算是小兄弟的成飛這幾年發展很快,立足於自主創新,果斷上馬了一批新型戰鬥機,尤其是在殲10和殲20系列飛機的研發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一舉奠定了中國第一航空研發企業的基礎,而且在外貿戰鬥機中,成飛研發的梟龍也獲得了不俗的訂單,巴基斯坦還整套引進了生產線,緬甸購買的梟龍戰鬥機也進入了交付階段。

梟龍是我國最好的外貿高端戰鬥機。


殲20作為我國新一代空軍飛機的主力,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作戰飛機,也是一款明星武器,甚至堪稱是目前全球最強制空型飛機,可以說,幸運的是國家,同時擁有了兩個強大的航空研發製造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航空研發基地,其實這還不是全部,我們還有專門研發大型運輸機、預警機、轟炸機的西飛和研發客機的商飛,還有貴飛等在教練機領域頗有建樹的企業,這是國家大幸。


海事先鋒


這倒是個問題,為什麼現如今中國最頂尖的兩大飛機制造廠設計風格完全不同呢?

其實這代表的是當今飛機的兩大主流理念在同一個地區相互碰撞產生火花,所形成的兩種不同的代表。

建國初期,在這裡生產出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架戰鬥機,殲六,記住這和前蘇聯離得比較近,還有一開始的時候,他的底子當時中國東北可以說是整個中國重工業的重要集結地,這也就造成了,瀋陽飛機制造廠,她從出生到現在整個骨子都是流淌著濃重的俄羅斯血液,所以他的飛機繼承的都是俄羅斯的血統。

比如說他自己製造的殲11,殲15,都是繼承前蘇聯的蘇兩七家族,你包括他整套生產線也是引進前蘇聯的,這個飛機制造廠就是有一種濃濃的俄羅斯的風格。

比起瀋陽飛機制造廠,成都飛機制造廠的話,他的出生,再到最後的發展這條路就坎坷的許多,如果不是我國積極的向西方的先進的軍事技術進行學習的話,成飛就沒有現如今的蓬勃發展。

我們都知道雞蛋不能夠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免得一個籃子咔嚓一下子全碎了,我們沒有其他雞蛋可以用了,當時我們也是打著這樣的主意,讓作為中國飛機制造業的老大哥,沈飛,繼續保持自己這種優勢的那種勢頭一直髮展下去,與此同時,我們積極地培養類似於成飛這樣的小弟,幹什麼?反正你是一個新灘子,打爛了,咱們可以重建吧,你就去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自主地發展另外一條道路,為我國的航空事業。添磚加瓦。

就這樣開啟了成飛積極尋求與外部合作,然後發展自己新一套風格。

這一點在美國人身上最有體會,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進入噴氣式作戰飛機後,美國的所有的飛機發動機都是來自一家公司,這也就算成了這家公司在某些時候給美國軍隊特供減量。

美國人打算升級他們的f14熊貓戰鬥機,結果要新的發動機,這家公司倒好,直接選擇將原先的一套老的方案修修補補,以後直接應付式的交給了美國軍隊,美國軍隊一怒之下直接找了其他公司進行合作,(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雖然在這之後,這家公司幡然悔悟,哎呀,我做錯事情了,趕緊弄了一套新方案交給美國軍隊,但是美國軍隊在這之後不上她當了,今後每次美國軍隊選擇發動機項目的時候,還有其他項目的時候,再也不是一家獨大,你要選擇飛機,你必須兩家公司一起良性競爭,這樣既保證我的飛機質量能夠有所保障,同時你們兩家公司進行競爭的話,說不定價格技術都是可以商量的事情嘛!

我覺得現如今兩家公司保持齊頭並進的發展對於中國的航空事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兒,這待著嘞,中國在未來航空工業發展上面具有多元化的選項,美國人用自己血一般的教訓告訴了中國人單一的發展道路不行,必須追求多元化的發展,公平的競爭,這才是王道。


漩渦鳴人yy


知道兩家公司的江湖綽號嗎?沈霍伊和成洛馬,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一個走蘇系路線,一個走美系風格。當然,不太一樣,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隱身戰機,出自成洛馬的原因,蘇聯解體後軍事實力下滑嚴重的俄羅斯,已經失去了超級大國的底子。只能玩非對稱優勢,用點兒歪門邪道的技術,儘量抹平整體差距。


湯姆與巧克力工廠


同樣是大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和成飛,設計理念並不是一條路,造出來的戰鬥機也不是一個風格,至於誰的設計更高更強,各位自己看一看,橫向比較一下,自然會有結論。

先看沈飛,這是共和國航空工業的長子,成立於1951年6月29日。

沈飛的戰鬥機型號很多,如殲-5、殲-6、殲-7(後移交成飛)、殲-8、殲-11、殲-15、殲-16、還未定型的“鶻鷹”等等,看起來陣容十分龐大。

但仔細考察一下,殲-5、6、7仿自米格-17、19、21,殲-11、15、16則仿自蘇-27、33、30,原版型號和沈飛的型號不能說完全一樣,設備和細節有區別,但總體上還是仿製、改進,並不能算是沈飛(601所)的設計。

真正屬於沈飛自行設計的只有殲-8和“鶻鷹”,而這兩位的風格,怎麼講呢……

殲-8系列,不用筆者多談,世界上最後一款第二代戰鬥機,其實就是一架雙發、放大的米格-21,機動性不佳,等於是截擊機,多年來沈飛改了又改,到最新的殲-8F也沒能讓空軍滿意,目前只配屬給二線航空師,權當充數,保持編制。

再說“鶻鷹”,至今沒弄到一個“殲-XX”的戶口,單看外形是挺時尚,可仔細一瞧,前面看像F-22,上面看像F-35,1.0版的側面像F-22、2.0版的側面像F-35……

其實外形的事吧,大差不差,成熟的氣動設計都有相似之處,無可厚非。

問題在於“鶻鷹”的性能,到底怎麼樣?

沈飛奔走了這麼久,我空軍和海航沒一個鬆口的,總之是不想要,大家心裡還沒點那啥數嗎。

說完了沈飛,再說成飛,成立於1958年的成飛(611所)首個產品是沈飛轉交的殲-7,再有改進型號FC-1“梟龍”,然後才是自研的殲-10系列戰機,一直到最新的殲-20,可以說成飛的戰鬥機設計完全自主,且有一定的技術沿襲度。

性能方面,當年殲-10就是在空軍已大量裝備蘇-27、殲-11的背景下服役的,說明空軍和海航對其十分認可;到了第四代隱身戰鬥機角逐,成飛的方案一舉勝出,順利發展為殲-20並進入空軍服役,可以說多年磨礪、終成正果。

如今的成飛已取代了沈飛,成為我空軍、海航主力戰鬥機的第一大供應商。

沈飛和成飛,一個拿來主義,一個自力更生,前者的自主產品“鶻鷹”前途未卜,後者的自主產品“威龍”順利服役,兩相比較,戰鬥機的設計風格不一樣,背後的發展理念和戰略也大相徑庭。

有句話說得好,“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這裡並不是要批評沈飛,畢竟蘇-27系列的國產化、替代化牽扯了太多精力,但也希望其能儘快擺脫仿製、改進的路線,練就過硬的技術實力和研發能力,才能拿出性能優異的新一代戰鬥機,而不是守著地位尷尬的“鶻鷹”過日子。

——


炎黃軍武


這是兩個兄弟單位,成飛611所最早是從沈飛分出來的,原本叫601研究所成都分所,人員設備都是從沈飛抽調過去的,是專門為研製殲9戰鬥機成立的(殲10的鴨翼+無尾三角翼氣動佈局就是繼承了殲9的設計)。這兩家現在還是很緊密的合作關係,殲20最早的外形氣動佈局是沈飛設計的,後來因為沈飛承接了上級的其他設計任務(估計就是殲15),所以將殲20的後續研製任務轉給了成飛。戰機的氣動外形是根據需要來的,而不是設計所的風格來的。


番茄炒蛋要加糖


從設計上講現在的成飛比沈飛的設計考量的更多,從實際出發,更具有創新能力。




就從成飛的殲20和沈飛殲31的對比中就可以看出,為什麼空軍首先選擇了成飛的殲20。




也可以看出成飛知道空軍要的是什麼樣的飛機,然後從實際出發,釆用鴨翼的隱形氣動佈局方案,在我國還沒有矢量發動機加持的情況下,鴨翼設計能有效提高了戰機機動性能。同時隱形效果也比殲31更好,殲20又是重型隱身戰機,航程遠,載彈量比殲31要多,而且以F22為對手來研製的。從實際出發,有質有量的戰機。






再來看殲31是中型戰機,比殲20航程短,載彈量少,而我國疆土遼闊,從這裡看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設計上模防設計更重一些,先不說隱身效果,更不能和F22對飆了。




沈飛最早確實是老大哥,在殲八研製上花了太多時間,過於遷就模防,成飛後來居上研製出殲十,搶得了先機,一鼓作氣贏得了殲20,風水輪流轉,覺得成飛走出的創新的路子更多一點,更務實。不管如何,反正這兩家都我們的一流戰機設計公司,也說不定沈飛正在加緊研製下一代六代機,說不定沈飛是我國六代機的供應商,不管誰供應都一樣,都能體現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



關注我。 歡迎評論 點贊。 後續更多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