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窮根子」蹚出「好路子」!孝昌「空殼村」華麗變身小康村!

全村1184人,耕地面積只有606畝,人均半畝。村民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村集體收入為零,是全鎮有名的“空殼村”……基礎薄弱、人多田少、村情複雜,幹部難派進,工作難開展,這是孝昌縣王店鎮盛畈村曾經的真實寫照。

如今,盛畈村成了王店鎮的一張名片,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脫貧攻堅步履鏗鏘、農業產業初具雛形、幹群關係團結和諧。

拔掉“窮根子”蹚出“好路子”!孝昌“空殼村”華麗變身小康村!

為何出現如此大的變化?村委會主任盛運剛說:“2016年,省教育廳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盛畈村迎來‘翻身’的機遇,對標施策,發展產業,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建強攻堅戰鬥堡壘

這兩天,村委會副主任餘少林正在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忙個不停,“我們現在重點圍繞完成精準扶貧的任務目標,科學務實編制好戶脫貧和村出列的規劃修編,真正下足繡花功夫。”

49歲的餘少林一直想為村裡幹些實事,過去因為缺乏方式方法,總是好心辦壞事,工作沒有成績,得不到群眾的信任。

2016年,餘少林跟省教育廳駐村工作隊員梅新華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遇到問題,梅新華都主動與餘少林一起分析解決,組織餘少林等村幹部到外地學習考察,借鑑優秀經驗。“現在感覺解決群眾問題更加得心應手了,村民遇事也樂於找我幫忙,我深感責任重大的同時也有了些成就感。”談起自己的變化,餘少林打開了話匣子。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駐村工作關鍵還是要依靠村幹部。省教育廳駐村工作隊始終堅持抓黨建促脫貧,針對村“兩委”班子年齡知識結構老化,凝聚力、戰鬥力不強的實際,在鎮黨委的支持下,協調盛畈村“兩委”班子調整,培養充實1名年輕黨員進班子。

指導加強村“兩委”規範化建設,對村“兩委”班子履職辦法、村務民主評議等30餘項制度規定進行修訂。工作隊隊員堅持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村黨支部組織生活,結對幫扶村“兩委”班子成員,督促落實“三會一課”和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提高村“兩委”班子的群眾凝聚力和攻堅戰鬥力。

推動和鼓勵全村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為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公共廁所、垃圾池等公共設施得到有效維護,實行村黨員包保責任制,明確具體責任人和管護人,讓村級公共設施建得起、用得好、長受益。

增強駐村造血功能

“4月種植,12月收穫,整個生長週期為8至10個月,完成採摘後除皮切片真空包裝,直接銷往黃岡。”盛畈村鼎盛農業合作社山藥種植基地,農場主盛剛喜逐顏開。

拔掉“窮根子”蹚出“好路子”!孝昌“空殼村”華麗變身小康村!

鼎盛農業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主要種植佛手山藥,網絡60餘戶農戶,其中有31戶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基地務工貼補家用,人均增收2.6萬元。

該項目由省教育廳駐村工作隊長陳以民幫忙引進,“我去黃崗武穴考察時,發現山藥的市場前景大並且效益好,就與老闆聯繫,將山藥引進到盛畈種植,希望能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

培育扶持主導產業是駐村扶貧的重點工作之一。省教育廳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幫助盛畈村找準產業發展方向,發揮盛畈村鼎盛農業合作社的作用,通過土地流轉、租賃、聯營等形式,在原有80畝蔬菜種植基地的基礎上,新增50畝種植佛手山藥、土豆等作物。

拔掉“窮根子”蹚出“好路子”!孝昌“空殼村”華麗變身小康村!

工作隊利用省財政10萬元駐村幫扶資金,扶持豐泰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黑山羊養殖,培育養殖扶貧產業,帶動2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村集體增收1萬餘元。“合作社不僅流轉了我家的土地,還給了我一份工作,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我很滿意。”貧困戶陳坤和在合作社就近打工,年收入1萬多元,全家在2017年成功脫貧。

真心實意解民所難

在培育主導產業的同時,工作隊積極整合現有資源,幫助落實小額信貸和扶貧專項資金140萬元,12戶貧困戶通過光伏產業帶動,每年每戶增收3000元。村集體本年度增收3.5萬元,去年村集體經濟收益達到9.5萬元。

拔掉“窮根子”蹚出“好路子”!孝昌“空殼村”華麗變身小康村!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黃金。”工作隊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組織協調廳機關24個處室的45名機關幹部與86戶貧困戶“結窮親”。

廳基教處幹部王立彬包保貧困戶陳建新。由於兒子殘疾,陳建新和妻子一直在家照顧,靠種田維持生計,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

拔掉“窮根子”蹚出“好路子”!孝昌“空殼村”華麗變身小康村!

王立彬根據陳建新家的情況,為他家制定稻蝦綜合種養的脫貧策略。一開始,陳建新很猶豫,認為自己沒有經驗,怕會失敗。王立彬多次到他家中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

去年11月,陳立新流轉12畝土地開展稻蝦養殖,“一期蝦苗已經收益,純利潤有5萬元,二期蝦苗已經投下去了,目前長勢很好。”說起家裡的變化,陳建新喜上眉梢。

拔掉“窮根子”蹚出“好路子”!孝昌“空殼村”華麗變身小康村!

暢通的道路、明亮的路燈、越過越好的日子,點燃了盛畈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