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毀了索尼?

績效管理毀了索尼?

最近讀了索尼的常務副董事天外伺郎先生寫的《績效主義毀了索尼》一文,天外伺郎先生在他的文章裡認為是索尼公司推行的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的輝煌,筆者沒在索尼公司服務過,沒有天外伺郎先生的感同身受。僅就文章介紹的情況來看,表面上是績效主義毀了索尼,深層次的原因是索尼的企業文化發生了變化。

索尼公司在公司創立的宗旨中強調“自由,豁達,愉快”,這正是索尼公司企業文化的精髓,然而遺憾的是,隨著索尼公司的不斷髮展壯大,這種文化慢慢發生了變化,直接的表現就是“身心疲憊的職工急劇增加,職工逐漸失去工作熱情”,甚至索尼公司創業時期的三大傳統“激情集團”消失了、“挑戰精神”消失了、“團隊精神”消失了。

天外伺郎先生將索尼公司的這種退化歸咎於索尼推行的績效主義。其實筆者認為不能全盤否定績效考核,績效考核的目的是激勵員工,為員工更好的服務。但如果績效考核只是簡單的“你努力幹我就給你加工資”,就會適得其反。這樣的績效考核其實已經背離了索尼公司創業初期的企業文化理念。

索尼創業初期的宗旨裡強調“愉快”,其實是希望員工能在索尼這個團隊裡愉快的工作,並通過工作獲得成就感;而如果把員工簡單地當作經濟動物來管理,認為“職工是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努力工作”,把業務成果和金錢報酬直接掛鉤,在這種“追求報酬”的文化理念導向下的績效考核,時間久了只會導致員工缺少工作的快樂感,並最終失去工作熱情。

另一方面,天外伺郎也談到:“過去在一些日本企業,即便部下做得有點出格,上司也不那麼苛求,工作失敗了也敢於為部下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儘管部下在喝酒的時候說上司的壞話,但在實際工作中仍非常支持上司。”,之所以在過去能形成團隊精神,實質是索尼文化早期理念裡強調“豁達”,也就是要有包容性,心胸要寬廣,在這種文化理念下容易形成團隊精神;後期雖然加強了管理,可他的考核目的已經背離了他的原始文化內核,容易造成“各人自掃門前雪”,因此出現“後來強化了管理,實行了看上去很合理的評價制度。於是大家都極力逃避責任。這樣一來就不可能有團隊精神。”的結果。

反思索尼的興衰,在創業初期,因為有井深大這樣強勢的創始人,他的人格魅力影響了一代人,這代人在井深大的影響下,忠實地貫徹著索尼的企業文化理念,因而索尼能夠整個集團擰成一股繩,充滿鬥志地向目標邁進;而當這代人慢慢退下來之後,新一代的領導人沒有將索尼的文化理念很好傳承下去。

隨著索尼的逐步成長,外部環境不斷變化,行業競爭加劇,推行績效考核本身並沒有錯,關鍵是索尼的現行績效考核政策沒能很好體現它早期的文化理念。換句話講,是索尼現在的企業文化理念影響了他進一步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