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古代的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相信大家已經有過了瞭解,在這裡就暫且以長安為準。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長安城是中國最具有歷史的都城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從西周開始算起,其實有十三個國家在這裡定都,強大的秦朝,還有劉邦的漢朝,隋唐時期也是建都在這裡,可以說中國古代最輝煌最繁華的時光都在這裡。另外當年的絲綢之路也是開始從這裡走得,但是為什麼在唐代以後,再也沒有國家定這裡為國度呢?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首先,小編先帶大家來看一下曾經建都長安的朝代都有哪些。

歷史上在長安建都的有十二個,分別是西周時期、秦漢時期、西漢時期、新朝、西晉時期、前趙、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那麼後代的君王不在長安建都,去了哪裡呢?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這就要說道洛陽了,首先開始培養髮掘洛陽的是西周,當時周幽王烽火戲周後,引起了很大的暴亂,為了躲避戰亂,所以遷都到了洛陽。從此周王室就都待在這裡了,統稱東周。但是在這裡要說清楚的是,東周並不是建都洛陽,是遷都洛陽,原屬的是長安,只是為了躲避災難,來到這裡。

那麼第一個在洛陽建立政權的是誰呢,是劉秀成立的東漢,從這以後曹魏西晉都是建都與洛陽的。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從上面的闡述我們其實都可以看出,定都長安的那些政權其實都很有上進心,不管是政治決策還是對外擴張,做的都很好(除了那幾個亂世建立的小政權)。反過來建都洛陽的除了東漢強一點,其他的格局都偏小。但是因為洛陽位於全國中央,地勢險峻,可以很好的預防危險,不僅有山河防護,還有人力建造的城牆阻擋。在這裡建都不僅能形成天子坐鎮中間縱觀天下的局勢,還可以預防危險。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但這些都不是很重要,論其根本其實是因為長安在西漢末年,王莽的更始,和綠林赤眉軍的叛逆對長安造成了毀滅性的摧毀,而繁華過的長安已經比不過洛陽了,所以對於整個局勢來說,東漢建立在洛陽上比較好點。

再者是交通條件,這個其實還要說道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因為在隋煬帝修建完成大運河後,那些來自其他域的糧食啊還有一些日常用品之類的都被運往洛陽了,以此下去,長安肯定不行了啊,史書中還曾這樣描述:那些住在長安附近的居民都想要出去乞討了。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而長安一代的農產物入不敷出,成為了長安最大的阻礙。大運河的交通讓洛陽的交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慢慢的,洛陽取代了長安的位置。

其實影響長安的還有北方。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西周、秦漢、三國兩晉時期,異族都是從西北打進來的,但是在唐朝之後,首要的威脅來自於北方。先是契丹族崛起,過來打壓北宋,最後北宋被來自北方的金朝所滅,而南宋和金朝又被來自北方的蒙古所滅。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有點可怕。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金朝和元朝都是在北京建都的,而明朝為了抵抗來自北方的威脅,也是遷都北京,由皇帝來守衛國門,而滅掉明朝的清朝也是來自北方的,已是天然並且持續三代都城的北京,也是成為了清朝的首選。

先是洛陽開封的地形和交通便利替代了長安,後來北京又把洛陽給替代了,迄今為止,再也沒有政權把國都建在長安了。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總體上來講呢,中國古代建都的規律是從西往東,再從南往北。建在長安的朝代國立強勢,而建在洛陽的朝代比較守舊,建在南京的偏安一方,建在北京的武力最為強大。

但其實長安也就是西安在近代史上又差點成為了新的國都。當時在抗日戰爭時期,全民爆發的戰爭讓西安又一次進入了中央政府的視野,這麼說,在“九一八”事變以後,民國政府決定把西安改為西京,由行政院直轄,準備隨時接替危險的南京,但是當時在丟掉了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的民國政府已經不具備控制全國的能力了。在針具中國東部的日本面前,民國政府更像是一個偏安西部的地方政權。

為什麼唐朝以後不在長安建都,時勢所逼還是思想變化

戰爭年代,西安的軍事防禦又再次起到了作用,所以才有了這個決定。但這些都是暫時性的,因為戰爭警報一旦解除,西安又會失去競爭首都的資格。因為西安太偏西了,現在又不是秦漢隋唐時代了,現在的忠心是在沿海地區和江南一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