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督查組暗訪運營商發現的多是老問題


國務院督查組暗訪運營商發現的多是老問題


央視9月14日報道了《國務院大督查:天津移動變相收取開卡費違反規定》,在暗訪天津移動營業廳時發現,新入戶需辦理36元的“咪咕會員半年包”。


國務院督查組暗訪運營商發現的多是老問題


這是一種明顯的捆綁行為。奇怪天津移動為什麼要用這種手段阻止新用戶入網。

不過我到天津移動的官網上,連這款督查組工作人員暗訪時提出的18元套餐,也沒有,最低的是38元的套餐。


國務院督查組暗訪運營商發現的多是老問題


而毗鄰的北京移動官網首頁在主推“移動王卡”。


國務院督查組暗訪運營商發現的多是老問題


18元/月,前三個月免月租,含30GB定向流量,其他1元1GB,不用不花錢,自動累加,當日有效。首充50元還送50元話費。


國務院督查組暗訪運營商發現的多是老問題


難道這個“天津移動”不是“中國移動”的?奇怪的是,在國務院督查組暗訪中的這兩組對話:

(1)國務院督查組工作人員:我們在其他的地方辦沒收卡費啊

中國移動天津營業廳工作人員:在天津不可能!

(2)國務院督查組工作人員:我想了解一下咱們天津移動的政策,咱們開卡是需要交開卡費嗎?

中國移動天津10086客服工作人員:開卡沒有費用。

營業廳和10086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這個暗訪的是服務投訴,與“提速降費”關係不大。我們再看看央視報道中,結尾一段“不止是開卡費,根據國務院督查組核實的情況,幾家電信運營商都不同程度存在限制老用戶享受新套餐優惠、不限量套餐誇大宣傳、手機資費‘明降實漲’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大多非“提速降費”的問題,而更像是服務。僅從羅列的問題看,大多是通信服務的痼疾,已多次被媒體報道(包括錯誤報道)。

先看看不限量套餐誇大宣傳。這是近期媒體集中、反覆報道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現在並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差不多兩年前北京三大運營商相繼推出了不到50元的不限量套餐,可在1GB~3GB就限速。當時媒體只說是“假的不限量”,有關部門也並未重視。看看現在的不限量套餐廣告已經改成了什麼樣子?


國務院督查組暗訪運營商發現的多是老問題


變化:

1、已經不說“不限量套餐”了,而是改成了“40G套餐”;

2、內容中也找不到不限量的字眼了,而變成了“達量限速 流量暢享”;

3、40GB後限速,與之前的限速最高1Mbps不通,改成了不低於1Mbps,這一限速調整,保證限速後用戶基本體驗,是我一直在忽悠的,但4G網絡的特點,做到“不低於”並不容易,我們一起在足球場看比賽或演唱會,沒有限速,想發個微博都不容易,這時網速都可能報道1Mbps。

不限量套餐更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工信部主導、三大運營商協商制定一個行業規範,如不限量套餐第一檔限速應不低於20GB,最低限速應不低於1Mbps,限速觸發前,運營商應提前告知用戶。

手機資費‘明降實漲’,這問題出現在7月1日取消手機流量國內漫遊費後,雖然運營商將大部分套餐中的本地流量都改為了全國流量,但這種一刀切的做法,限制了運營商低價資費的推出,此前推出的低價省內套餐、省內流量包等不再推出,因此出現了暫時的資費上漲情況,但說手機資費‘明降實漲’,明顯以偏概全,這也是強力取消手機流量國內漫遊費的必然結果,而從總體看,流量資費還是在下降。

限制老用戶享受新套餐優惠,這個問題去年變得嚴重起來,工信部也反覆明確,現在運營商的做法是不限制老用戶改用新套餐,但其中促銷中面向新用戶的讓利,老用戶不能享受,

上面提到的這幾個暗訪中“發現”的問題,實際早就已發現過多次,有的已經在解決中。希望督查組真正瞭解這個行業,發現問題及問題癥結所在,併力推解決。例如,難道就沒有用戶反饋由於資源壟斷,運營商IPTV用戶收不到央視3568頻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