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牀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諺語是比較經典的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即使一輩子沒讀過書,不認識字的人,也能說出很多諺語俗語之類的,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咱們來說說少有人知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這句話只能算是說了後一半,另一半也是取自於農村,全部合起來說的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上面的諺語總結了古代木匠們,在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加上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寄託才得到的。在冷兵器時代,沒有任何科技基礎,但就是在這樣貧苦的生活條件下,仍然創造了很多經典的不朽佳作,那時候會一手木工手藝,簡直是大熱門的搶手活。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是一刻也沒有停止,像諺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後面跟著的數字,都是諧音或者寓意,滿滿的大學問,看完就能明白古人們的智慧是多麼的強大。

“凳不離三”就是屁股下面的凳子,幾千年來一直都在使用,後面的三是不是感覺很特別呢?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三”,其中的“三”是取自“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因為“桃園三結義”象徵了人與人之間的忠義,寓意只要是一起做到了凳子上,那就是兄弟,是朋友了,是可以一起共事的夥伴。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門不離五”,以前農村都是大木門,家家大屋小屋都少不了木門。木工在做木門的時候,不論門的大小還是寬窄,其中尺寸總會帶著“五”,寓意是“五福臨門”之意,五福都從大門而入,是不是很新鮮呢。

“床不離七”,床是個舒服的地方,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床不離七”的諧音是“床不離妻”,您想想,如果床上少了妻子,是不是就顯得很荒涼呢?本來夫妻雙方是相互扶持走過這一生的風風雨雨,假如少了其中的一個,就顯得有那麼一點不圓滿了。還有就是如果達不到“七”的話,生怕這一生中找不到媳婦,所以以前的床板大都在二尺七寸,雙人床的話也會帶著七的。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棺不離八”指的是棺材,棺材有升官的意思,“八”同“發”,所以“棺不離八”有升官發財的意思,所以懂行的人,不管逝去的人個子高與矮,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也是有道理的。

“桌不離九”的桌子,在以前都是四方的八仙桌或者簡單的四方桌子,“九”有長久的意思,也有“酒”的諧音。在古代,人們家裡來客人或者親戚了,桌子上是少不了好酒的,有句俗語說的好“桌上無酒難留客,心口不一難做人”,是不是道出了咱們老祖宗們熱情憨厚好客的場景呢?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這幾句諺語是我們村一個老木匠告訴我們的,做了一輩子木匠,十里八鄉的人都認識他,以前誰家有個婚喪嫁娶的事,需要用到木匠的話,第一個準是想到了他。

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不是虛的,您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去查查看看,這裡面的數據是不是有道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