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如此「仰慕」孝莊太后,爲何不給她下葬?這一放就是38年

說起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康熙皇帝。康熙在位期間不僅平定了“三番”及葛爾單的叛亂,還很好的維持了民族關係。清朝在康熙的治理下經濟繁榮,出現了罕見的“盛世”。

康熙如此“仰慕”孝莊太后,為何不給她下葬?這一放就是38年

在康熙即位之初,清朝可是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內部不僅有權臣鰲拜想要專權,更是有三個藩王蠢蠢欲動,外部更是有很多不安分的“封疆大吏”。而年幼的康熙之所以能有之後如此的成就,離不開他祖母,一代傳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幫助,所以康熙對這位祖母及“仰慕”又感激。

康熙如此“仰慕”孝莊太后,為何不給她下葬?這一放就是38年

孝莊文皇后原名為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出生在蒙古科爾沁部。後金天命十年,十三歲的孝莊嫁給了皇太極成了他的側福晉,之後因為生下皇子福臨有功受到皇太極的寵愛。皇太極在崇德八年突發疾病駕崩,但是皇太極生前沒有提前冊立太子,所以在他駕崩之後就開始了皇位的爭奪。這其中有兩個主要的勢力,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另一個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兩個人一直爭搶也沒個結果,最後卻便宜了孝莊的兒子福臨。

康熙如此“仰慕”孝莊太后,為何不給她下葬?這一放就是38年

福臨繼位之後,孝莊就被奉為皇太后,但是福臨卻不是一個長壽的皇帝,不久之後福臨也因病去世了,中年喪子的孝莊忍著悲痛把康熙扶上了皇位。此時的康熙才只有八歲,所以朝廷的大事還是得孝莊做主,孝莊就這樣一邊輔助康熙處理政務,一邊敦促他學習治國理政的方法,終於把康熙培養成了一代明君。

康熙如此“仰慕”孝莊太后,為何不給她下葬?這一放就是38年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因病去世,按照清朝的祖制這時候的孝莊應該和皇太極合葬,但是孝莊卻在臨終之前特意囑咐,堅決不願意和他的丈夫皇太極葬在一起,康熙對這位皇祖母很是尊敬,所以他不敢違背皇祖母的遺命。但是康熙卻不知道應該把祖母葬在何處,只好暫時把孝莊的遺體放在了“暫安奉殿”。

康熙如此“仰慕”孝莊太后,為何不給她下葬?這一放就是38年

而這一放就是38年,因為康熙既不敢違背孝莊的遺命和先祖皇太極合葬,也不敢貿然的選擇一個新的陵園。直到雍正三年,經過慎重的決定,就在“暫安奉殿”的原地建立了一個新的陵園,也就是後來的“昭西陵”。

康熙如此“仰慕”孝莊太后,為何不給她下葬?這一放就是38年

後來,人們就琢磨為什麼孝莊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在一起,其中有一種說法就是孝莊覺得自己無顏面對皇太極。這就要牽扯到以前的一段歷史。在皇太極死之後的爭權奪位中,年幼的福臨之所以可以有幸登上皇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孝莊在背後的運作,而在運作的過程中就需要取得一方的支持,在得到多爾袞的支持後,為了打破僵局豪格也只好同意這個皇弟繼承大統。

康熙如此“仰慕”孝莊太后,為何不給她下葬?這一放就是38年

所以就有人猜測為什麼多爾袞會同意支持福臨,野史一般都說孝莊和這位多爾袞有過一段情事,但是到底有沒有還不好說,因為清史的中只有對多爾袞有“皇父攝政王”的稱號,具體是不是因為靠著和攀上多爾袞才來的皇位還不可下結論,所以孝莊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的原因至今還是個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