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末伏需注意

1

防秋老虎

現在已經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兇。由於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

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另外"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2

重清補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溼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溼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羊肉、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取涼須有節制,切忌猛吹空調、過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不利於健康。

3

護脾胃

末伏天氣仍熱,且雨水較多。溼熱交蒸,合而為溼熱邪氣。在這個時節,如果脾傷於溼,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症,還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中醫講"溼氣通於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

末伏時節養護脾胃,可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夠化溼、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末伏吃什麼

末伏期間,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蔔、木耳、山藥、枸杞、羊肉、魚肉、蘋果等。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家常美味魚羊鮮

對於魚羊鮮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孔子周遊列國初期,四處碰壁,舉步維艱,連飯都吃不上,其弟子只能四處乞討,一天,偶得一些魚肉和羊肉,由於大家都飢腸轆轆,遂將魚、羊肉混在一起煮,發現其味竟鮮美無比,自此流傳開來。據說,“鮮”字便是這般得來。

北方人以羊為鮮,南方人以鱉為鮮,鱉、羊同蒸,聚南北兩鮮于一盤,故稱“魚腹藏羊”。春秋時代,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其御廚易牙,善調五味,首創食療養生膳,據說“魚腹藏羊”便出自易牙之手,易牙將鱉與羊合蒸,味道鮮美無比,腥、羶味全消,故後人將魚和羊組了個“鮮”字。這道宮廷名菜在南宋又稱“鱉蒸羊”,與“魚咬羊”有口味上的類似。接下來介紹一下具體的做法!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主料:鯽魚750g(也可使用鱖魚、鯉魚等代替)、寧夏灘羊肉600g、番茄2個、香菜2根、小白菜2根。

輔料:生抽2g,鹽2g,蠔油2g,料酒2g,白胡椒2g,澱粉2g,蔥結10g,薑片10g。

做法:

1.將鯽魚洗淨,在表面切上花刀備用;

2.羊肉切成薄片,加入2克鹽、生抽、蠔油、料酒、白胡椒粉拌勻;

3.再加入薑末、澱粉拌勻醃製15分鐘備用;

4.番茄切成大片、小白菜洗淨瀝乾,香菜洗淨;

5.鍋燒熱,倒入油,下鯽魚煎至兩面金黃;

6.倒入一大碗清水,大火燒開,繼續煮成奶白色的魚湯;

7.加入醃製好的羊肉,用筷子迅速劃散,保持大火煮滾;

8.最後加入香菜、番茄和小白菜,適當加入鹽調味,稍滾即可。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用“負負得正”這個詞用來形容“魚羊鮮”恰到好處,當這兩種氣味濃烈的食材碰撞在一起時,魚羊腥羶味和兩種食材的鮮味此消彼長,燜出一鍋看似清潤的湯水,品起來卻是濃得化不開的鮮、稠得讓人咂不開舌……

末伏來了,不懂這些就要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