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線,讓中秋更有「廉味」

2018年中秋、國慶臨近,“四風”問題進入易發多發期。中國紀檢監察報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共同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兩節期間這些‘線’不要踩”,選取近年來中秋、國慶期間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受處分的典型案例,給廣大黨員幹部提個醒。(9月17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中秋佳節至,“四風”易多發。在節日的濃味下,一些嗅覺靈敏的商家聞到了金錢的香味,而另一些意欲通過“捷徑”升官發財的幹部、老闆也嗅到了難得的“時機”。雖說,數年以來,在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之下因“月餅”引發的“四風”問題不勝枚舉,因此受處分落馬的官員數量令人歎為觀止,但在利益驅使之下,一些黨員幹部心有不甘、心存僥倖、利益燻心,似乎有“前腐後繼”的趨勢。雖然這算是以身試紀,但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喪失政治底線和紀律原則的幹部難免不會作出喪心病狂的舉動,需要各級紀委監委、媒體和群眾形成監督合力,讓“四風”無處遁形,勿讓“月餅”變了味。

“月餅”變味緣於監管不嚴。中秋月圓,思鄉情切,廣大的黨員幹部或急著回家團圓或無奈加班,愜意之時,皓月之下,也難免遭遇各種的“飯局”和帶著高檔月餅不請自來的客人,盛情難卻之際難免落入“圈套”,悔時已晚。的確,“月餅”變味,內在的原因是一些幹部心術不正、把官場當獵場,打著禮尚往來的“幌子”進行權錢交易、利益交換,以致讓不良商家逮著機會推出名目繁多的“專供月餅”,甚至為了躲避監管而走“地下渠道”。實則,高檔包裝的月餅只是幌子,背地裡是“求官者”、老闆們與個別“帶毒”領導的利益結盟,具有極強的隱蔽性、欺騙性,一般的監管手段難以奏效。但外因同樣不可忽視,一些地方和場所遠離監督或掛羊頭賣狗肉,越是基層,監管力量越薄弱、群眾的監督意識越弱,加之一些監督執紀行為失之於軟失之於寬,助長了一些幹部的僥倖心理,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守住底線,心歸恬淡。紀律底線是黨員幹部的政治生命線,守住底線,清清白白為官、老老實實做人,不為一切利益所誘惑,這需要莫大的毅力,更需要信仰的力量。堅守底線的人,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心中無愧,工作上拼得安心、生活上過得開心;失去底線的人,心中有愧、心中有鬼,惶惶不可終日,早已被貪婪吞噬了靈魂,身心俱疲,無法享受正常的人生樂趣,在監督陽光下有如過街老鼠。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月餅承載著國人樸素、深沉的家國情懷,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守住廉潔底線,亟需各級監督力量發揮切實作用,緊盯關鍵環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勿讓任何猥瑣的貪念讓月餅淪為腐敗的工具,玷汙中秋節的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