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一):財富

因為拼音的童子功沒學好,所以從學打字一開始就只能無奈地選擇五筆型,這是本系列開篇前要

交待的一句廢話。所以,當敲擊XTTM這幾個鍵,五筆型給我的第一選擇是“終身”,第二選擇才是“比特幣”,頓時感覺到某種冥冥之中的對應。

比特幣=終身?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能讓我們終身追逐的,無非名利二字,前者多半是為後者搭設平臺罷了。我知道這樣的話非常不主旋律,不正能量,但這是事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沒什麼可諱言的,否則你以為我們辛辛苦苦寫作更文所為何來!

大凡學習區塊鏈知識的,都繞不過比特幣這一關,這是啟蒙篇,就如古時幼兒上學堂的第一課是學習《三字經》。在區塊鏈世界裡,你學的第一課不是“人之初”,而是“幣之初”——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的比特幣概念。


比特幣挖礦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一):財富


數字貨幣與人類社會中流通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佈式數據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而在幣圈中人盡皆知的挖礦,也與傳統意義上的煤礦、鑽礦截然不同。比特幣已經歷經十年發展,現實生活中,如果把挖礦放在桌面上去談,我敢保證,99%以上的人還是以為去挖煤,打破腦袋也想不出會用電腦挖礦。所以說,不在幣圈絕不談幣、不在鏈圈絕不談鏈,雞同鴨講,越扯越亂。

不用跟可以無限增發的法幣相比,單單就圈內其它數字貨幣而言,比特幣便具有極強的稀缺性,原因如下: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因其總數量有限,所以逾顯稀有,所以珍貴,這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

你一定會追問:扯了半天,也沒說明白BTC的實際價值,別急,飯要一口一口吃,文章要一個字一個字寫,馬上要涉及正題了。

比特幣的實際價值,說起來好像很高深,但掰開揉碎了講,道理其實很簡單——你就去想一下,為什麼黃金會那麼昂貴,以至成了全世界通用結算方式,黃金不就是金屬嗎?鑽石為什麼會價值恆永久,一顆永流傳?鑽石不就是塊石頭嗎?它們究竟價值何在?就用黃金跟比特幣PK一下吧。

首先,黃金的儲量有限:地球上的黃金總儲量是有一個上限的,比特幣也是如此,總量無限接近於2100萬枚。


比特幣挖礦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一):財富


其次,挖掘難度越來越高:黃金並不是一開始就很值錢,人類社會的初始階段,估計滿地都是,但後來要挖地三尺,甚至要到深海中才能挖到。比特幣也一樣,在頭四年裡,被挖出的比特幣大約有一半,但之後的挖掘難度就日復一日地艱難了。

說這麼多,大家應該已經發現比特幣和黃金的一些共性了,但如果你不依不饒要繼續發難,讓我解釋為什麼作為區區一種金屬的黃金居然可以作為貨幣,那我只有搬出偉人來自救了。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說的清清楚楚: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貨幣的本質已經越來越清晰了——物與物交換的中間物,無論是貝殼、銅錢、硬幣、紙幣、金銀珠寶,還是我們現在討論的比特幣,它的本質就是如此。其實說簡單點,貨幣就是一種信物,是人類賦予這種信物以價值。

偉大的馬克思沒說比特幣的價值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只能靠咱自己總結,因為比特幣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匿名、無監管、跨國、無法偽造、安全性等優點盡人皆知,無可比擬,所以造成它大熱、大火、大流行、大值錢。

這下你明白了吧,為什麼虛擬的比特幣能從分文不值,到今年初的最高價值兩萬美金,其價值完全取決於作為“信物”的它能換到什麼。8年前,一萬枚比特幣才僅僅能換到兩份披薩——這是那位美國程序員小哥的終身遺憾,卻也造就了比特幣價值的開端——沒有這個渺小的開端,比特幣也無法成為財富奇蹟,屬於這個時代的奇蹟。

下一篇跟大家聊聊比特幣的迷人之處。咱們明天見。


比特幣挖礦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一):財富


【更多區塊鏈,更多數字貨幣行情分析,可以訪問--石小猴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