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創業當小老闆,做強很困難!

小老闆生意做的不大,上洗手間都在打“大哥大”,因為他們不僅忙,而且是相當的忙!通常小老闆是一專多能,有很強的綜合實力,能力大責任就越大,所以通常是身兼數職。通常他擔任著董事長、又兼任總經理,掛職業務員,客串著會計出納……搶可惜他們沒有三頭六臂,因此只能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尤其在創業前期(準備階段和創新階段),小老闆一無經驗,二缺資,三缺人手,小老闆通常即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甚至還要充當搬運工,大事小事一臂挑,多數是被逼的。問題是經過二三年發展,多少也收了三五斗,好壞也有了七八條槍,為什麼小老闆們還必須事必躬親,還必須親自上陳?其實這一切都是他們主動申請的。

榜樣的力量

小老搞企業投入最多就是精力,他們總勤奮勤奮再勤奮。小老推崇一個理念----領導帶頭,員工加油!老闆勤奮員工就不會偷懶,天道酬勤,只要勤奮生意就會好,企業就會成功。所以小老闆喜歡事必躬親,大事小事都要親自上陳沖鋒在前。

成功通常會讓人自信,小老闆因此自我感覺良好。創業期角色定位模糊,又身兼多職,小老闆因此自我感覺良好---有強大的綜合實力!於小老闆認為自己能時時處處放光彩,時時處處都能做和比別人更好,此時榜樣就變得有點拉風,只要能站在前面就絕對不站在中間,能站在中間就絕對不象黃花魚一樣溜邊。

現代商業基本原則是分功,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功,專業的事一定得讓專業人士來幹,當然誰幹誰出彩。老闆樹榜樣,放光彩,其實是不清楚知該幹什麼,做了自己本不該自己乾的事,多數時候他們卻渾然不知!

解決問題的習慣

小企業有一個基本戰略—----活下去。小老闆做企業生存是第一位的,講生存決不能做詳細的企業規劃或計劃,講的是活命哲學----實用,把細節做好,把身邊的問題解決掉決好!創業時小老多數是三無產品“無資金”“無技術”“無人員”,因此什麼事都是大事,什麼事都是自己的事,最後小老闆養成一個習慣“來什麼事,就幹什麼事”。

習慣有強大的依賴性,更何況這個習慣能帶來巨大的既得利益。解決問題是小老闆活命絕活成功之本,他們丟不掉也丟不得。只要見到事遇到問題,儘管有時他們也看到透,別人做可能會更好,可是他們忍不夠,解決問題總是好的,當然還有那麼一點點擔心下屬做不好。問題會激發小老闆的本能反應----不親自操刀也會指手畫腳一番。

麻雀雖小,五膽俱全,小老闆生意不大,人和事和也不會少,只要一進辦公室就被各種各樣的事務和人包圍,於是解決問題是第一要務。小老闆永遠會犯這個錯誤,明明有計劃,也清楚不同的事需要不同的人來做,一進辦公室就會處於緊急狀態,該幹不該乾的一起幹,永遠有幹不完的活,解決不完的問題。仔細一想,大多數是自己不該乾的,一些是自己幹得不好,不少別人幹會比自己幹得更好。

小老闆的一天通常是這樣度過的,剛聽完一個彙報,又來一個請示,接著的電話又響了,然後會議時間……老闆很累,很忙效果並不好,因為此時員工正在給老闆說問題提要求,等到老闆拿解決辦法。此時老闆與員工地位倒置,強勢的老闆被些弱勢的員工反領導!

中國公司治理,有一點皇權味道,老闆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為什麼此時卻如引被動?這一切還得從小老闆自身的領導風格說起。

小老闆用人有兩大特點,其一,總怕下屬做不好事,需要指指點點;其二,安全第一,要求一切盡在掌握!小老闆帶隊伍有一個基本法則一切行動聽指揮,早請示晚彙報!此舉一箭三雕,將自己方法落實到工作中,清楚知道工作進度,隨對可能了現問題進行糾錯糾偏,一切就在掌握之中,不出現任何閃失。

老闆的影響是強大的,通常命令是命令建議也是命令,即使不理解也要執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中國職場的最普遍的心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方法有二,其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二不做主謀只做幫兇。老闆求功,喜歡當主謀,員工避守,樂意當幫兇!於早請示晚匯就演變成員工給老闆提問題講困難,等到解決辦法,老闆在幹員工讓他乾的事,老闆就這樣被員工領導了。於是中國企業出最獨特一道風景,老闆很忙,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員工很閒,兩眼一盼著熄燈。

老闆一搶事員工就發笑

悠閒也是一種收益,老闆搶事幹,員工就沒事幹,老闆忙,員工就偷著樂。一個忙碌的老闆總手下總有一群清閒的員工。員工清閒並不會感激你,他們一邊看你表演一邊看你笑話。不管成敗他們都有話要說,老闆做事成了,他們就會說老闆理所當然,如果失敗了,他們又會所謂老闆也不過如此,要是聽我的,怎麼會是這樣一個結果。所以老闆永遠立於不勝之地。

問題是一個人精力是有限的,在一方事幹多了,其它方面就必然花得少,做為老闆其實只有兩件事--幹事和想事!做事多了,想事就必然少,不想事就不會有清晰的思維和戰略,沒有戰略就沒有人才策略,通常是該來的不來,該走的不走,最後小老闆總是一個人在戰鬥,永遠都在靠天吃飯,日子也就是時好時壞。

老闆法則:一日三問

孔子就吾一日省,作為老闆,必須學會一日三問,我是誰?我應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有沒有人比我幹得更好?

小老闆為什麼忙?不習慣放手(二)

小老闆的困感

小老闆一無經驗,二缺資,三缺人手,小老闆通常即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甚至還要充當搬運工,忙其實是被逼的出來的,可以說是別無選擇!

經過二三年發展,多少也收了三五斗,好壞也有了七八條槍,一些工作小老闆也主動與它們說再見。可是他們沒有因此而清閒,走近一點看他們在忙什麼?財務要指導,營銷要指示,出納要指點,工作重點要指出,工作方向在指明……原來小老闆只分工還要留一手,以便一切盡在掌握。由於習慣性不放手,對人對事總是分一半出,現給自己留一斗半,一件事總會切為多塊,產生十倍放大原理,不分還好,小老闆分越忙。

放手,小老闆不敢

小老闆多數是被迫走上創業之路,中國產業環境是嫌貧愛富的。多數小老闆創業時姥姥不疼---政策抓大放小,舅舅不愛-----資本從來都是錦上添花,從不雪中送碳!他們的創業故事多悲狀的色彩,不僅自己砸鍋賣鐵,多數還拉上大姨子,小舅子墊背。

由於我們把掌聲和鮮花送給成功者,對失者不寬容,一但失不僅自將被打入萬劫不復的地獄,而且還會誅連九族,成功對於小老闆來說是已無退路,別無選擇!所以小老闆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命,珍愛程度甚至超過過自己的身命!偉大者如柳傳志也曾說過要在聯想混就必須把聯想當命。

小老闆做企業總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捧在手裡怕飛了,銜在嘴時怕化了。安全第一永完是他們第一法則,一切必須盡在掌握,必須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因此小老闆做企業有兩條鋼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早請示晚彙報。

當然也人例外,如果能證明你與小老闆是一條心同路人!,可是多數小老闆不是伯樂,用人識人不是他們強項,只能通過滿腹狐疑,最後才能深信不疑,這又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不久經考驗不可獲得,讓小老闆放手,其難度不不亞於獲奧運金牌。

放手小老闆很受傷

小老闆多數有大思想,雖然他們不是佈道,多實卻是實踐家,成長為企業家,做百年老店的夢想十分強烈。他們也知道做百年老店憑一己之力是不行,必須借力借勢借腦,也曾償試過放手。只是一放手,老闆就很受傷,多數老闆吃過放手的虧,不少老闆上過放手的當,一些老闆死在放手上。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小老寧願起得比雞還早睡得比狗過晚,寧願累死,也不原意放手。

放手小老闆不會

資本有一個屬性—悠閒利益,只要能能輕鬆就絕對不會賺辛苦錢,血汗錢,美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小老闆雖不是資本家,但悠閒是一種收益,所以他們一樣有賺大錢賺快錢輕鬆賺錢的夢想。

要輕鬆就必先手鬆,世間事知易行難!放手其實是個技術活,有一個嚴謹的體制,強大的平臺,嚴格的監督系統。其中的拿捏相當精妙,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澱和累積,交學費必不可少。

小老闆創業憑是膽子太,走的是野路子,沒有系統化的商業思想,對規流程通常不感冒,把體系建設看作紙上談兵,喜歡在實踐中摸索。要麼握得太,要麼放得太鬆,缺乏必要的監督,結果放手就成了放任!一放任災難就發生了,自己出師未捷,他人搶先一步,佔領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場,代價十分沉重。

小老闆做企業總是很糾結,不放手是等死,放手是找死。同樣的結果過程卻有差異性,不放手死的慢,放手卻是快死,好死不如賴活,於是很多老闆選擇不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