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摄影:老木

大别山南簏群山脚下的湖北省罗田县,一个名叫河铺镇地坪村的地方,有这么一位乡村医生——胡传金。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他生于1942年4月,于1958年经当时乡政府介绍,考入罗田县卫生学校第一届医士班,毕业后在河铺镇凉亭河卫生所工作。

1963年,当地疟疾爆发,胡传金给患病群众送药,背着药箱,提着热水瓶,每天徒步往返山路30余公里,田边、地角、山林都曾有过他匆忙的身影。

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把药送到群众的手中,并一定要患病群众当面服用,才肯放心。正因为他与同行们的坚持与坚守,很快当地的疟疾便被彻底根除。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1966年10月,应地坪村村干部和群众要求,胡传金放弃了比较稳定的待遇和可能更好的前程。回到地坪村创办村卫生室。并于1968年到1969年,率先创办村级合作医疗,他自采自种中草药一百余种给群众免费治病,多次受到上级单位和领导的表扬。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2002年夏季,老伴突发中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为了既能照顾好老伴,又不耽误为群众看病,他咬牙在卫生室旁边加盖了两间小房子,供自己和老伴同住,每天他清早起床,料理好老伴,将她扶在轮椅上坐好,然后开展一天的紧张工作。乡村医生几乎每天都要出诊,这时老伴便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轮椅上。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2015年,胡传金已经73岁,老伴的病情也越发严重。政府出资新建了高标准的村卫生室,他将卫校毕业后在外工作的儿子儿媳召回来,到新卫生室担任村医工作,自己和老伴吃住在老卫生室里,继续为周边群众开展以中医药为主的诊疗服务。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一方不起眼的小房子,一张略显凌乱的办公桌,一副陈旧的老花镜,一位白衣泛黄的平凡老人,在这平平凡凡的地方,用“大医”的态度书写了无数张给人带来健康的处方,用看似平凡的医术治好了数不清的病人。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地坪村4组的肖仲书,农忙时伤了腰,导致腰椎骨错位,胡医生就地取材,一根麻绳悬于横梁之上,帮其恰到好处复位了腰椎,后又以竹筒夹固定。一月后肖仲书痊愈。

7组的周其发,急性骨髓炎,家徒四壁的他无钱求医。胡医生将他收进诊所,以抗生素控制病情,以艾草灸经络,以雷火银针之法扎穴位,病人治愈后他分文未取。

3组的肖国民,胃出血,休克一天,昏迷五天,医院劝其放弃治疗出院,胡医生将其收进诊所,将人从死亡的边缘抢救了回来。家属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用颤抖的声音讲着说不完的“谢谢”。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治病,不是为了收获感动,他说他只是在尽自己的“本分”。

在他的诊所里,时不时总有老远过来,强塞在他手里的时蔬,也许是几颗大白菜,亦或者是一把刚摘的豇豆。

面对他的推辞,村民们每次都会说:“就这么点吃的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收下吧。”

平凡之中,也有着太多不平凡,三言两语已道不清这内蕴的玄机,或许,白菜也好,豇豆也罢,上面残留的温度,让他和病人都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他不是及时雨,不能让枯木逢春,也不能起死回生,他能做的,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如今,胡医生已经76岁,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清晨六点起床,料理好老伴后便打开诊所的门,在这个守了一辈子的地方,安静地坚守着。

也许世人皆知扁鹊济世救人敢于直言,记得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传颂孙思邈为民救世的精与诚,不忘李时珍尝遍百草著《本草纲目》,知道叶天仕谦逊好学树立医德,但在地坪村这一方山水中,人们也必然不会忘记,有一个人,用尽了一生的力气,在这里的每个角落,遍撒健康的种子。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人一生中能做好的事情不多,一心一意,便已足够。

我问:“后悔当一名乡村医生吗?”

他说:“学这个职业,做自己的事,有啥后悔的。”

初来也曾少年,风度翩翩,无心回首已至迟暮之年,向前,那年背的《汤头歌》,如今还能再来一遍。

一位大别山村医的誓言:让这一方人少花钱,治好病!

六十年,这个岗位不曾调换,他的足迹遍布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哪怕黑发早已斑白,杏林春暖,他的青春在这里百年不衰。(本文系读者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