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爲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要說時下在中國賣得最好的外國電影,印度電影絕對排進了前三。一幫“會玩“的印度大叔,用電影的藝術手法,

直擊印度現實社會里的疼與痛,不光推動了印度社會的變革,更是超越了民族文化的隔閡,獲得世界認可的同時,他們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

眼下,正在影院熱映的電影《蘇丹》,是中國觀眾今年在中國的大銀幕上看見的第六部印度電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六是個吉利數字,意味著順利和好運。

然而,從目前的市場戰績來看,傳統“逢六順“的運勢一點也沒有照顧到《蘇丹》。上映4天,勉強過兩千萬的票房成績,讓《蘇丹》成為了最近兩年中國市場上表現最差的印度電影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電影《蘇丹》講述的是普通青年蘇丹在一見鍾情摔跤教練的女兒阿爾法,並瞭解到她想成為摔跤冠軍的想法後,也決定成為一名摔跤手來贏取阿爾法芳心的故事。

再次在大銀幕上見到印度摔跤類的電影作品,熟悉和喜歡印度電影的觀眾,自然會在第一時間會將其和去年在中國銀幕上映,併為印度電影鋪墊了口碑的另外一部同題材電影《摔跤吧,爸爸》相提並論。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不過,相比《摔跤吧,爸爸》當年在《速度與激情7》的強勢下,一路靠著口碑逆襲,最後拿下了13億票房的戰績,如今,在電影《碟中諜6》和《蟻人2》的雙重夾擊下潰不成軍的《蘇丹》則顯得有些狼狽。

從品質上來看,《蘇丹》不光算不上傳統意義上的“爛片“,相反,作為2016年印度國內口碑與票房齊飛的佳作,《蘇丹》有著它不可忽視的亮點。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電影以“摔跤”作為載體,將主人公蘇丹的成長經歷全部寄託在了這項充滿了荷爾蒙爆棚的運動上,包括他通過成為摔跤手變成事業愛情雙豐收的人生贏家,后冠軍時代裡金盆洗手的loser,以及中年時期的逆風翻盤,向陽而生的覺醒。

三段經歷,串聯起了電影的主要脈絡。在故事推進中,男女主的愛情,摔跤格鬥時的貼身肉搏,緊張刺激的角鬥,以及印度神曲“頭頂青天,腳踏大地,“蘇丹”的氣氛烘托,讓電影充滿了勵志的熱血。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同時,那些隱藏在臺詞中,關於印度社會中的男女不平等、女權主義等社會現實問題,每一樣都在還原著印度電影的原汁原味。

所以,如果將《蘇丹》當成簡單的爆米花電影來看時,你不光覺得“印度味道“正宗,還會讓你覺得過癮和值回票價。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遺憾的是,這樣的感覺也只會停留在電影院裡,當你走出電影院後,你會發現有種什麼也沒有留下的空虛,因為,和電影的亮點相比,它存在的瑕疵帶來的影響力更大也更直接。

從電影的設定來看,即使全篇都洋溢著熱血的燃和爽,但歸根結底,它還是一部愛情片,畢竟觸發故事開始和男主人公完成人生自我救贖的種種行為,其目的都不過是想要得到(挽回)女主阿爾法的心而已。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只可惜,在“為愛摔跤“的故事裡,代表著蘇丹困境的破與立佔了大多數篇幅,這種視覺效果極佳的篇幅,一度讓你又覺得電影是部以勵志為核心的體育競技電影。

這樣愛情與勵志的交錯,主體一再模糊的情景,導致電影裡的愛情和勵志都有,但又都不出彩。加之,圍繞主人公幾次從普通人到冠軍,從冠軍到“活死人“幾次過渡的生硬與牽強 ,讓電影整體上確實不如《摔跤吧,爸爸》來得圓潤工整。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不過,相比這些觀眾可能會隨著劇情推進逐漸忘記的瑕疵,男主缺乏足夠現實支撐的人設,才是電影最大的缺憾所在。

男主從普通的小鎮青年轉變成為摔跤手不過是為了“撩妹“成功,這樣的設置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出在了男主轉化成一個摔跤手後開掛的種種。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三個月時間裡,男主蘇丹從一個普通人在短時間內變成了地方、州、全國冠軍,然後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最後,為完成失去孩子和愛情的救贖,僅用了六週的時間,讓一個身材走樣的中年大叔成為跨界成功的格鬥冠軍。

這樣的轉變,充滿了誇張主義的造夢色彩,雖然很有喜劇效果,但卻很難讓觀眾信服。最可怕的是,在最後的擂臺上,幾次三番的被撂翻在地,但又總在關鍵時刻爬起來的過程,將故事本來有可能帶給觀眾的同情、遺憾等感覺,變成了一聲“主角光環太大“的嘆息。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所以,相比《摔跤吧,爸爸》中,女孩摔跤為了改變自己命運,

為廣大女性樹立榜樣的宏大格局,以及為達到目的所經歷的成長陣痛帶來的現實主義的情感共鳴,電影《蘇丹》帶來的浪漫與理想主義,也只能滿足一下觀眾的眼癮,而這種出了電影院即忘的觀感,對於電影長線放映需要的口碑效應,並沒有太多的助益。

事實上,縱觀過去兩年受追捧的印度電影發現,觀眾對電影裡印度現實社會中的矛盾反思,早已經超越了由視覺效果帶來的爽感。換句話說,相比起”談情說愛“,他們更願意在印度電影裡感受針砭時局裡的現實意義。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拿今年上映的印度電影來說,《贏在起跑線》裡為孩子上學各種折騰的父母,簡直無縫連接了中國父母同樣的心酸;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裡,用無私的愛融化那橫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民族間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印巴衝突“界限,給觀眾帶來了極大情感震撼;

即使是《廁所英雄》裡那些半夜起來野外如廁的女性,她們險惡的生存環境,也不由自主的引起了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的同情。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這些電影,雖然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也鋪陳了幽默搞笑的包袱,但是最終的情感落腳點無疑都在可以超越文化差異的喜怒哀樂上。這樣的情感,在成就電影口碑的同時,自然也成全了它們不錯的商業影響。

反觀電影《蘇丹》,故事雖然也涉及到了家庭矛盾,成長與救贖,但是,一筆帶過的潦草,讓它的情感昇華與觀眾連接的不夠充分,進而導致了它在市場上的後勁不足。

同是“摔跤“類的印度電影為何偏偏《蘇丹》翻了船?

也許,如果能早兩年在中國上映,《蘇丹》的命運可能會是另外一番光景。但是如今,在經歷了先前如《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的“眼界大開”後,略顯審美疲勞的中國觀眾,對於印度電影的期待越來越高。

而對於印度電影來說,雖然很難預測電影《蘇丹》的失利會不會影響未來印度電影的前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痛點和情感衝擊不是更加深刻,《蘇丹》式的悲劇未來還會繼續上演。

文:Samy W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