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在中國,孩子的考試成績似乎永遠能成為家庭關係的重要一環。由學業帶來的話題也久盛不衰,是永恆的社會熱點。

臺灣最近新出的一部流媒體劇集,同樣聚焦了家庭教育問題。它在上線前幾乎無人知曉,上線後卻迅速成為爆款,引發了大量的討論,甚至被冠上“臺灣版黑鏡”的名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部“突然空降”的“華語2018第一神劇”。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一個每週更新兩集、目前只更新到第二個故事的網劇,走紅速度能如此之快,所依靠的,就是它的類型包裝與社會話題性。

家庭與教育問題,相信大多數的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並不會感到陌生。

但這部劇所令人心悸的,是它把這些問題包裝上了科幻與恐怖的類型外殼,設置進幾個極端的故事情境中進行誇張演繹。

由此,來對它們進行刨根問底——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第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沉溺在水杯中的小男孩玩偶,映射了一段像是溺斃於水中的母子關係。

一個是被丈夫背叛,遭遇中年危機的母親;一個是處於青春期,即將中考卻又心不在焉、只想玩鬧的兒子。

在發現兒子偽造刻章、造假成績單的母親,在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能改變兒子命運的“人生遙控器”。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兒子在半夢半醒中,發覺自己度過了三天同樣的星期三——同樣撞到路人,同位出租車司機,但不變的是,他依舊連續三天將偽造的成績單交給母親簽字。

母親隨即攤牌:“我知道你偷改成績,如果你再不修正這個錯誤,你的人生,就會一直卡在同一天。”

如果說上述的情節,還能讓人從母親的角度出發,理解她是真的為兒子好,想要改掉他說謊成性、不在乎學業的不良習慣,那麼接下去的情節發展無疑會讓你大跌眼鏡。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母親不僅把遙控器當成了能修正孩子不良習慣的道具,還把它當成了“資源”。通過這個裝置,能讓兒子成天補習,一節課補十天,無法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朋友一個個離他遠去,對他來說甚至來不及傷心。

“我是為你好!”

這是我們大家在成長過程中時常會聽到的話語。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但也是這句話,讓血濃於水的親情變成了密不透風的牢籠。一個家庭,宛如裂變成了兩個區域,一邊響起的是虎媽的戰歌,一邊響起的是兒子無可奈何的悲歌。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愛是有條件的嗎?成績上的差強人意,不是摧毀一個孩子未來最致命的武器,能讓他們“不再屬於自己”的,反而是因父母的過度干預、控制而產生的對家庭產生的懼怕感。

而最新播出的第二個故事,叫《貓的孩子》,它和《媽媽的遙控器》一樣,將鏡頭對準了一對在生活中伴隨著傷痛與救贖的母子。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平時能考中等水平的兒子阿衍,被父母和家族的期望壓垮,患上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症。

他們都希望他能成為頂尖的精英、學測更是要考“滿級分”,但他怎麼努力都無法辦到,讓他成日沉浸在自卑與自責中,面對父母的失望特別難過。

母親,則是一個活生生的陰陽臉。被丈夫拋棄的她,將對生活的全部希望寄託在了阿衍身上。好的時候,她能對阿衍關懷備至;壞的時候,她就會不惜責罵、毆打。

每來一個新的家教,她就會遞給他(她)一把戒尺。這把戒尺,伴隨著阿衍的讀書生涯,把他從小打到了大。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故事開篇,阿衍撿到好幾只貓帶回家,媽媽對貓特別好,他就覺得“為什麼自己連貓都不如”。也就是在這個潛意識作祟下,他漸漸釋放出了自己的第二個人格,在這個人格的想象裡:他活在一個平行世界,每殺死一隻貓,現實世界中就可以考到滿分。但實際上,他是在現實中真實地殺死了很多隻貓,以此來告慰自己的殘損的心靈。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霸凌、痛毆,造成了劇中角色壓抑扭曲的心理狀態,同時也是不少“中國式家庭”的寫照。教育,是要讓每個孩子的天賦都能得以伸展,尊重每個個體的自我選擇。

但以現今社會上對教育的認定——能讓孩子考出好成績的,才是好教育,這才造成了大批量的“怪獸父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提出的教育問題,並非空中樓閣。這些故事都改編自吳曉樂的同名小說,她在法律系本科畢業後,花了七年時間做家教,以此途徑走進不同的家庭,在臺灣社會的各家門後見證了光怪陸離的景象:一個每日給兒子準備維他命,卻在收到兒子成績單時,能毫不猶豫地甩出一記耳光的母親;一個因為成績太差,懼怕父母而只敢成日躲在衣櫃裡的兒子……

在這個職業的背後,她感受到了自己的學生及他們的家庭帶來的巨大沖擊。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在改編的過程中,曾擔當《紅衣小女孩》系列的編劇簡士耕更是直言自己“完全是在用科幻片、恐怖片的方式寫劇本”,把原先故事中最叫人背脊發涼的人心挖出來。

《媽媽的遙控器》用上了美國電影《人生遙控器》中時空暫停、回溯的科幻概念;《貓的孩子》中的“藍色月亮”、“平行時空”、“貓與人之間代際關係的對照”等靈感,則脫胎自村上春樹的小說《1Q84》。

在“成效至上”的社會,有無數扭曲的家庭和人生,父母們錯把成績當成了衡量自己兒女的唯一標準,卻恰恰在這個過程中對雙方都造成了傷害。

今年華語第一神劇,拍出了你青春的陰影

這部劇集目前尚更新至五分之二,之後還有《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三個故事要講,想必也會提出更多、更尖銳的教育問題。

雖然它在表達上稍有刻意、過火之嫌,但無論是劇作的社會意義,還是認真的製作與表演群戲上,都顯得誠意十足。

在科幻與恐怖的包裝元素之下,這部“臺灣版黑鏡”儘可能地把這些親子衝突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同時亦有一定的社會批判,讓觀眾在細思極恐中,接受到關於“什麼是愛”、“如何去愛”的教育。

文 | 徐若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