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对普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进行考核验收

国家民委对普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进行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组在西盟县考核验收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何永富) 9月10日至14日,国家民委考核验收组对普洱市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工作进行考核验收。5天来,考核验收组先后走访了孟连、西盟、澜沧、宁洱、思茅等5县区,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寺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场所了解情况。在14日召开的专题汇报会上,考核验收组对普洱市自2013年以来狠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表示了肯定。国家民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牛晓峰、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陆永耀参加专题汇报会并讲话。普洱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刘勇在专题汇报会上向考核验收组全面深入地介绍了普洱市的创建工作,市委书记卫星在会上发言。

考核验收组认为,普洱市的创建工作有5个突出特点: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抓创建。孟连县景信村的“宾弄赛嗨”团结互助机制,通过共建党支部促进创建工作创新,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老达保的党支部书记不仅自己致富,更是带领全村群众建设小康村。二是融入中心工作抓创建。普洱市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牢牢把握边疆民族地区的战略定位和重要使命,积极探索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坚持把创建工作融入各级各地、各行各业的中心工作之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力精准脱贫,激发各族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创建。普洱市充分挖掘“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阐释和宣传教育,赋予了其丰富的新时代内涵,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四是紧扣民生根本抓创建。普洱全力加大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扶贫力度,投入大量资金,边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新月异。广大普洱的干部延续了“誓词碑”精神,不忘初心,集中力量抓好民生建设,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五是夯实基层基础抓创建。普洱市坚持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力量向基层充实,资源向基层倾斜,打造了“七进”亮点。积极探索边境地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新经验,因地制宜地立足普洱独特的文化优势和茶产业优势,将创建工作融入各族群众日常工作,实现了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展现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面貌。

陆永耀在发言中说,普洱市是云南省16个州市中,属非自治州最具民族自治地方特点的典型代表。普洱市所辖9县1区,有9个民族自治县,其中2个民族自治县为全国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是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任务最繁重的边疆地区,其民族工作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云南民族工作在全国的“缩影”。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起步早、基础好、措施实、成效显著,可以说普洱市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是我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发祥地之一;普洱边疆各族人民紧跟共产党,在保卫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从不停止,唱响中国大地的“阿佤人民唱山歌”就是真实的写照,给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