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文丨指月

近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的2018“小宇宙”企劃作品巡禮告一段落。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站將這些國內前列的高校動畫學院畢業設計代表作品統一放出,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在動畫業界,學生習作、畢設是獨立動畫大類裡的重要內容來源,此類作品幾乎都由作者個人主導,其動畫內容、審美風格的先鋒性歷來為人稱道,本屆動畫作品同樣如此——

風格重回《魔方大廈》反諷醫療現狀的作品《過剩》;畫面可愛,角度貼近生活的《我喜歡吃火鍋》;水墨中國風的《春困》;畫面極其精緻的意識流作品《Tryst》……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Tryst》

這些後起之秀無疑令動畫愛好者們振奮。只是,橫亙在這些鋒芒畢露的獨立動畫作品面前的,始終是包括藝術與商業、熱情與現實之間的諸多矛盾。相比更早的先驅者們而言,如今這些矛盾是不是多少有些緩和了呢?

缺少的不是創意——那些“一個人的大片”

導演張小北在獨立動畫《李獻計歷險記》豆瓣條目下評價過這麼一段話:“在所有的影視類型中,或許只有動畫片才能在現有技術條件的支持下,做到這種徹底的自由和奔放。一個人,一臺電腦,再加上無法衡量的內心衝動,就可以在動畫片這個領域讓自己的夢想得到釋放。”

獨立動畫並非是一個概念清晰的分類,百度百科沒有對應條目,而在某二次元百科網站上則這麼描述:“參與制作動畫者人數較少,是一種篇幅較短的動畫。很多優秀的獨立動畫都是在電影節,動畫學院的放映部以及動畫工作室內部放映。”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這無疑與獨立電影、“作者電影”概念較為貼近。在國內,大批的獨立動畫短片都出自動畫學生、業餘愛好者之手,其中不乏為之付出數年時間和大量私財的理想主義者。憑藉《大世界》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的導演劉健就是其中之一,自編自導、耗時三年時間,劉健幾乎一人完成了電影的所有工作,包括編劇、畫分鏡圖、做動畫、導演和剪輯。

在《大世界》獲得廣泛知名度之前,劉健另一部獨立動畫成名作《刺痛我》獲得了外媒這樣的評價:“它不具有上海學派的大師範兒,不是中國上千年繪畫傳統的迴響,更沒有講述一些關於和尚和猴子的故事,以及表達一些山水之情。

他的第一部敘事電影《刺痛我》標誌著中國動畫電影生機勃勃的迴歸。”這樣一部打破外媒對國產動畫固定印象的作品,是劉健賣掉自己房子換來製作費完成的。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大世界》導演劉健

劉健的故事是一個縮影。他的經歷幾乎能代表許多獨立創作和學生作品的源動力——純粹的起點、強悍的決心、不被商業和觀眾喜好所打擾的超然。

《大護法》導演不思凡、《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大魚海棠》導演梁旋和張春等歷經多年艱難創作的電影作者們同樣如此,還包括辭職三年做出豆瓣8.6分反戰短片《打,打個大西瓜》的楊宇,用2年多業餘時間做出豆瓣9萬人評價、8.7分短片《李獻計歷險記》的李陽都是同一類被熱愛驅動的人。

在2010年前後,互聯網視頻發展如火如荼,出現了一批在圈內影響頗大的獨立動畫作品。學生作品如《紅領巾俠》(2010)《地鐵大逃殺》(2012)《小胖妞》(2010)等等,上文所述《刺痛我》(2010)《打,打個大西瓜》(2008)《李獻計歷險記》(2009)也基本都在2010年前後出現。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紅領巾俠》

這些獨立動畫短片都獲得了對應受眾群體的好評。只是除《李獻計歷險記》得以破圈之外,其餘作品基本未獲得廣泛的知名度,《李獻計歷險記》改編成電影票房僅800多萬,李陽此後再做了一部真人短片《壞未來》便淡出了大眾視野。

獨立動畫短片雖然具有特別的審美價值,但也不可避免存在缺陷:劇情普遍薄弱、受眾有限,資金短缺導致持續生產能力弱,一部作品就耗費了作者的大量時間心血。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李獻計歷險記》導演李陽

在當年,對這些“一個人的大片”的評語多是基調“悲壯”的。當時的論壇存在一個說法——“中國動畫不缺創意,但缺少創意生長的土壤”。彼時的互聯網產業並不能給創作者足夠的回報,創作者之中的很大一批人並未依靠一部短片站穩腳跟,能有第二部作品面世的已是少數。

但如今,院線端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創造了近10億元票房;互聯網端,二次元起家的B站已經赴美上市,騰訊視頻、愛奇藝在動畫領域爭先恐後,動畫產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土壤”正在慢慢變得適合內容生長了。

獨立創意的成長與傳承——國產動畫不止IP改編

2018年,B站舉辦了被戲稱為“B斯卡”的動畫評獎活動,何偉鋒自編自導自配音的《刺客伍六七》獲得了最佳連載國產動畫獎項。回顧往昔,何偉鋒正是上文所述2010年前後那批獨立動畫人之一:

他2010年的畢設作品《小胖妞》在豆瓣獲得超過3萬人標記、8.7分的高評價。《小胖妞》整個場景在室內完成,為了完成拍攝,何偉鋒把從同學那裡借來的單反攝像機放在玩具車上,前後推拉,製造飛速效果以及360度鏡頭旋轉的效果。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小胖妞》

八年以後的《刺客伍六七》明顯有了更為充足的資金和團隊支持。何偉鋒的創意得到了全面發揮,最終形成的特立獨行的畫面風格在大眾眼中新鮮感十足,但很多人不曾想到,這些創意的種子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埋下了。

無獨有偶,據媒體報道,《紅領巾俠》的兩位導演李夏、程騰學成歸來,已經加入了彩條屋影業的動畫項目《姜子牙》進行創作。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何偉鋒、李夏們憑藉學生作品一鳴驚人時,也仍然只是一群經驗尚淺的學生,他們的最大競爭力或許是創意與學習能力。

2010年《紅領巾俠》剛面世時,李夏接受獨立動畫媒體AnimeTaste採訪說:“著手做這個片子的時候我們幾乎都只做過flash動畫,也只會flash。但是骨子裡又對日本和迪士尼的畫面和視聽享樂有說不出的執念,所以邊做邊學。軟件和製作流程也是摸索著來的。所有教程都是電驢上下載的,還有火星時代的免費教程。”這段話讓看過《紅領巾俠》正片那流暢爽快畫面的觀眾為之驚歎。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紅領巾俠》

現如今的主流動畫行業裡,頭部IP的改編團隊通常是成名已久的動畫公司。《魔道祖師》《全職高手》背後的重慶視美動畫底蘊深厚,第一部TV動畫出自2006年;《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靈域》則由繪夢動畫製作,彙集了李豪凌、王昕等重量級動畫導演。

這些作品和公司無疑代表著商業化動畫的主流形式,但《刺客伍六七》和這一代獨立動畫人們則指出了另一條道路——

不依賴於所謂流量或者IP,也能打造出個性十足的成功作品。這種銳利鋒芒的創作力,也許就來自於多年前那個“一個人的大片”的時代。

獨立動畫這些年:從“一個人的大片”到“創意”的領軍者

《刺客伍六七》

在看到B站、騰訊視頻爭先恐後與動畫學院合作推出畢設作品活動時,筆者毫不懷疑這些行業平臺已經明確看到了獨立動畫的稀有意義。

據藝恩網統計,2017年我國動漫行業總產值已經達到1500億元,動畫作為動漫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也在迅速擴張。

獨立動畫意味著稀缺的創意資源和動畫人才,而B站、騰訊視頻這些逐漸擴大影響力的平臺們也提供了遠超當年的曝光渠道,B站“小宇宙”企劃這項從2016年開始舉辦的活動企劃在2018年的當下具備了更多意義。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當年那些“一個人的大片”並非只剩下背影與情懷,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堅持到現在開始嶄露頭角。江山代有人才出,再過數年,我們肯定也將看到現如今“小宇宙”企劃的作者們出現在主流動畫的導演一欄中。

他們年輕時的那份純粹理想與現實相觸後,並非註定落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