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篩查怎麼做?

胃癌,大家都不陌生。在80-90年代,胃癌是中國首位的惡性癌症,近年由於生活環境的優化,結直腸癌的排位超過了胃癌,從而使得胃癌的排名有所降低。然而,但是胃癌的發病絕對數仍在不斷上升,我國每年新發的胃癌患者可達到40萬以上,同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數達到30萬人,換算一下

每3分鐘就有1個人死於胃癌,這是十分恐怖的數字。

最新共識 | 胃癌篩查怎麼做?

胃癌相關的內容,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也談過不少,如下:

46 癌從口入,胃癌是這樣吃出來的!|《龍江醫生·健康寶典》

(如希望瞭解更多,請關注本公眾號,回覆下表中數字獲取,如回覆「45」.)

45

【胃癌1】胃癌會遺傳,拿破崙因此而死

46

【胃癌2】癌從口入,胃癌是這樣吃出來的

47

【胃癌3】如何將胃癌的好基友幽門螺桿菌拒之門外

48

【胃癌4】十人九胃病,胃病到胃癌只有這4步而已

49

【胃癌5】改掉這些習慣,讓你與胃癌沒有交集

2017 年底,由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李兆申院士牽頭,聯合多個相關學術委員會,組織了多學科專家,在 2014 版《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國內 120 餘家醫院參與的大數據、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進一步細化並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制定了《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 年,上海)》

最新共識 | 胃癌篩查怎麼做?

該共識的重要內容如下:

1篩查對象概念的更改

既往篩查對象多采用「高危人群」這一概念,但這一概念容易引起混淆,且使篩查對象產生較大精神壓力,因此,共識意見中篩查對象採用國外常用的「胃癌風險人群」或「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表述。

2篩查目標人群的範圍

本共識仍遵循 2014 版共識的規定,篩查範圍為:凡是年齡在 40 歲以上,並且符合下列各項其中之一,屬於胃癌風險人群,需要積極進行篩查:

1.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差別,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高於南方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山東、內蒙、青藏高原地區、太行山脈地區(位於山西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個省、市地區)、福建和江蘇等地。(小編注)

最新共識 | 胃癌篩查怎麼做?

2. 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

3. 患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疾病;

4. 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5. 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高鹽、醃製食物、吸菸、重度飲酒等)。

3篩查方法

1. 血清學檢測項目仍推薦血清胃蛋白酶原 Ⅰ、Ⅱ(PGⅠ、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Hp 抗體等項目,認為能較好地反映胃黏膜萎縮及胃癌發生的風險;

2. 本共識在我國近 15000 例胃癌風險人群研究的結果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適合我國人群的血清學檢測臨界值。研究表明,當胃蛋白酶原比值(PGR)低於 3.89,G-17 高於 1.50pmol/L 時,胃癌的發生風險顯著增高;

3. 血清腫瘤學標誌物方面,常用的 CEA、CA19-9、CA72-4、CA125、CA242 等被認為在早期胃癌中的陽性率極低,因此不推薦作為篩查方法。但本共識首次提出我國自主發現的新型胃癌標誌物 MG7 對胃癌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高,值得進一步研究。MG7 是由西京消化病醫院樊代明院士團隊發現並深入研究的。

4. 與 2014 版不同的是,對 Hp(幽門螺桿菌) 感染的檢測增加了尿素呼氣試驗

5. 內鏡檢查方面,仍推薦對

非侵入性方法篩查出的高風險人群進行有目的的內鏡精查策略,而不推薦進行普通人群中大規模內鏡篩查。此外,還首次提出了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具有與胃鏡相似的敏感性及特異性,是一種可供選擇的篩查方式。

6. 否定了上消化道鋇餐的價值,不再推薦於胃癌篩查。

4建立新型胃癌篩查評分系統

本共識的最大亮點是建立了「定量」的風險評分系統,使我國具有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可操作的風險分層管理方法。

該系統包含五個變量,總分 0~23 分,分為三個等級:高危人群(17~23 分)、中危人群(12~16 分)、低危人群(0~11 分)。具體評分方法見下表。

最新共識 | 胃癌篩查怎麼做?

(來源: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

5建立了早期胃癌篩查流程

最新共識 | 胃癌篩查怎麼做?

(來源: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

總之,癌症的預防我們有強調過很多次,除了保持飲食健康、加強運動、進行基因檢測瞭解患病風險的一級預防;更重要的是

癌症風險人群定期進行癌症的早期篩查,也就是二級預防

早發現!

早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