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出計削弱項羽,劉邦欲採用,張良臉色驟變:此計會令陛下慘敗

楚漢相爭階段也產生了一批批傑出人才,楚項羽有范增、鍾離昧人,漢劉邦有張良、韓信、蕭何等人。然而張良對劉邦能取得天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劉邦在論功行賞曾評價張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荀彧對魏國基業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三國曹操也時常將荀彧比喻成張良,由此可見張良確實是曠世奇才。

此人出計削弱項羽,劉邦欲採用,張良臉色驟變:此計會令陛下慘敗

劉邦過人之處就是從諫如流,無論別人地位有多麼低微,只要能說服劉邦,劉邦就採用。然而並不是說服劉邦的建議就是有道理可言的。項羽劉邦推翻秦二世之後,楚漢相爭。糧草是軍隊必需品,項羽深知此道理,在一次戰役中拿捏住漢軍的糧草,漢軍缺乏糧草,戰鬥力大打折扣。

此人出計削弱項羽,劉邦欲採用,張良臉色驟變:此計會令陛下慘敗

劉邦陷入困境,身邊謀臣酈食其給他出了主意,不如現在召集六國後人,君臣老百姓必然感恩陛下的德行,紛紛響應您,陛下擁有的德義,稱霸天下也指日可待了。“陛下誠能復立六國之後,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響風慕義,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這個主意劉邦覺得很棒,大喜,一般人也挑不出毛病。不需耗費兵力,靠的就是一個德義就能將項羽制服。然而張良聽了之後,臉色大變。

此人出計削弱項羽,劉邦欲採用,張良臉色驟變:此計會令陛下慘敗

張良回覆劉邦,陛下如果採用此條計謀,那麼以後就會失去大勢。劉邦摸不著頭腦,張良便娓娓道來,自秦始皇一統全國後,他將六國宗廟全部毀壞,六國後人散落在全國各地。而一旦召集六國後人,天下謀士必定各為其主,紛紛站到自己國家那邊,那麼還有誰能願意為陛下取江山。還沒有把項羽擊破,反而會招惹出新的敵人,這分明是自尋死路。劉邦聽完張良的言語,心驚膽戰,趕緊把此計取消,把酈食其罵了一番:“豎儒幾敗而公事。”

這就是張良,永遠能分析出事情的利弊,掌握天下大勢,這就是劉邦,誰有道理我就聽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