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安「一網通一次辦」」《人民日報》發表長篇報導:山西公安打造「一網通一次辦」平台,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山西公安“一网通一次办”」《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山西公安打造“一网通一次办”平台,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9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山西公安打造‘一網通一次辦’平臺,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精心搭好‘網’服務更貼心”的長篇報道。

報道指出,今年以來,山西公安機關認真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在全面梳理公安審批服務事項基礎上,積極推進數據共享和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全力打造了“一網通一次辦”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涵蓋254項審批服務的,更加便捷和更加貼心的公共服務,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熱情讚譽。

附:《人民日報》報道

「山西公安“一网通一次办”」《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山西公安打造“一网通一次办”平台,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山西公安打造“一網通一次辦”平臺,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精心搭好“網” 服務更貼心

人民日報記者 張洋

最近,“山西公安”公號上的“一網通一次辦”平臺受到廣大群眾稱讚。平臺上,戶口、治安、出入境、交管等板塊一目瞭然,並下設各類審批項目,群眾只需動動指尖,即可網上辦事。

自今年6月上線運行以來,“一網通一次辦”平臺用戶近800萬人,日均增長用戶5萬人,應用點擊量近8000萬人次,已辦理各類公安業務近400萬件,特別是藉助該平臺,山西公安審批事項的95%實現一次辦結,85%實現網上辦理。“充分藉助科技,對審批服務進行深層次改革,就是努力讓群眾來山西公安辦事更便利、更快捷、更貼心。”山西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劉新雲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全省一盤棋梳理優化公安審批

“說網上平臺,還得從網下工作介紹起。”8月29日下午,山西忻州公安局會議室,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曾萬壽抱來20多本資料,如《駕駛證業務之互聯網業務21項》《機動車業務之互聯網業務18項》。翻閱資料中的每個事項,都有服務指南、辦理流程圖、申請材料示範文本。

“哪些可以網上辦、哪些屬於窗口辦,各自應該怎麼辦,我們逐一梳理、細化規範。”在曾萬壽看來,這是一項必須做細做實的基礎性工作。“公安審批,以前要求一日辦結,如今是一次辦結;以前需要群眾多個窗口多次排隊,如今是一窗通辦一網通辦。這就必須事先做好預約、受理、辦理、繳費、制證等環節的規範與銜接,才能確保網上運轉順暢、兌現便民承諾。”

今年3月,山西公安正式啟動“一網通一次辦”平臺建設,首要任務便是全面梳理公安審批事項。“我們統籌各地各警種,逐項研討制定清單,切實做到中央部署、法律制度、山西實際的有機統一。特別是充分利用這次改革機遇,下好全省‘一盤棋’,統籌各地市的實踐差異,打破各警種的數據煙囪,推進公安審批事項在山西省、市、縣、所(隊)四級的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山西省公安廳改革辦副主任高守萍說。

梳理過程中,哪些事項辦理的權限可以往下放、時限可以再壓縮、材料可以再減免、流程可以再優化,始終是研究重點。“我們不僅要摸清底數,一張清單管到底,還要精益求精,優化升級審批服務。我們聽取基層民警的工作感受、人民群眾的辦事體驗,瞄準痛點難點,加以改進完善。”高守萍說。

基礎工作精心,服務才會貼心。山西公安梳理出254項審批服務事項,並實現公安業務與網絡技術的無縫銜接。在此基礎上,按照應有盡有、能減則減的原則,“一網通一次辦”平臺整體縮短業務辦理時間837個工作日,提升效率42.5%;精簡申請材料185項,精簡16.2%;壓縮辦理環節130個,減少20%。其中,針對老弱病殘群體,專門開發“預約上門服務”功能,目前全省提供上門辦戶、辦證近26000次。

兼顧數據共享和信息安全

“方便用”還要“放心用”

無犯罪證明,上學、就業、出國可能都需要,有時要得匆忙,可是群眾來派出所找民警時,往往因為後者出門巡邏、辦案了,撲了個空,耽誤了事。即便民警在崗,也需要登錄幾個公安內部系統,逐一核查比對,群眾難以及時獲取。

如今,這一煩心事在山西不再有。8月30日下午,在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和平南路派出所,記者看到:註冊登錄“一網通一次辦”平臺,輸入姓名、身份證、住址等基本信息,不到三分鐘,就拿到一張加蓋戶籍所在地派出所電子公章的無犯罪證明。“變化的關鍵在於公安內部數據的互聯互通。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山西籍群眾,都可以隨時隨地、自主打印證明了。”萬柏林分局副局長張軍說。

“我們一方面著力打通公安內部的數據壁壘,一方面積極與20多個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數據共享機制,共同為群眾提供更便捷的審批服務。”高守萍介紹說,“人才引進落戶,積極對接教育部門;交通事故快處快賠,著力推進警保聯合;還有一些網上支付、違章繳費,我們會同財政、銀行反覆研究,開通銀聯、第三方支付等渠道,大大方便了群眾。以前窗口人工收費,有人會懷疑錢進了公安口袋,如今網上支付直接打入指定賬戶,民警完全不過手,這也提升了公安的公信力。”

一方面是數據共享,一方面是網絡安全。如何防範無犯罪證明造假,張軍指出證明上的“山西省公安廳”水印,這是專門製作的防偽標識。記者瞭解到,“一網通一次辦”平臺建設始終堅持安全防護的同部署、同安排,充滿科技含量,比如在用戶認證上,不僅有短信認證、身份認證,還有聲紋認證、人臉認證。

“為了防攻擊防滲透防洩密,我們針對公安內網、社會外網在數據交換、資源整合中的安全風險,建立集用戶安全、信息安全、應用安全、系統安全為一體的立體化、多因子安全防護體系,確保數據為我所用由我所控,讓群眾對平臺方便用、放心用。”劉新雲說。

方便群眾,解放警力

讓更多人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8月29日上午,忻州公安局民生警務大廳,張先生領著父母來辦理出國護照,進入大廳不再被引導至填表區,而是提示關注“山西公安”公號。網上快速認證、錄入信息,預約單號立即形成,隨後在自助區完成證件拍照。來到出入境辦事窗口,工作人員掃描預約單號,現場拍照核查、錄入指紋信息,申請表格自動生成,只需確認簽字。“請按照回執單的時間領取護照,我們也提供郵寄服務。”工作人員說。整個辦事流程不到10分鐘。“以前也辦過護照,這次體驗完全不一樣,太方便了。”張先生說。

在山西公安,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日漸常態,群眾辦事成本減少了。“前段時間,一對長期在日本工作的年輕父母為新生兒上戶口的事情發了愁,讓家人來諮詢。我們第一時間介紹了‘一網通一次辦’平臺。這對年輕父母隨後在異國他鄉直接上傳材料,輕輕鬆鬆辦成事。”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和平南路派出所民警趙詠梅說。

“警力得到了解放,民警工作壓力減輕了。”曾萬壽以“快處快賠”為例,“發生輕微交通事故,雙方只要無爭議,即可自行上傳現場照片,經交管部門鑑定後轉給保險公司理賠。這方便了群眾,民警也減了負。”

“以前群眾辦事難免會找人,現在不見面就能辦成事,用不著託關係了。”忻州市公安局直屬分局播明派出所所長李芳深有感觸,“一些審批權限下放到基層,同時網上辦公全程留痕,放管結合讓基層民警不敢不作為、亂作為。”

如今,山西公安還制定了便民利企36條措施,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智能警務小助手“小晉”,全天候、智能化為群眾解疑釋惑。“伴隨‘一網通一次辦’的紮實推進,我們還將打造出更多元、立體的服務產品,努力讓更多人享受到改革的紅利。”劉新雲說。

「山西公安“一网通一次办”」《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山西公安打造“一网通一次办”平台,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