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開66宗供地信息值得借鑑,引導預期之關鍵仍靠落實

透明化是良好開端,保質保量落地才是關鍵。

◎ 作者 / 楊科偉、柏品慧

北京公开66宗供地信息值得借鉴,引导预期之关键仍靠落实

北京市規土委公佈了未來計劃供應住宅用地的具體地塊信息,共有66宗宅地將陸續上市,可謂拿出了“壓箱底的存貨”。其實,廣州每年都會公佈當年的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並落實到具體項目信息,北京、廣州的做法在當下市場更具示範效應,值得各城市尤其是市場持續供不應求的城市借鑑。土地信息透明化究竟對房地產市場有什麼影響?核心一二線供地緊缺的現狀,又該如何緩解?

1

土地信息透明化能夠合理引導開發企業和購房者對未來市場供求預期

長期以來,核心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偏緊,尤其是住宅用地供應緊缺,熱門宅地供應更是長期缺位。不過,受惠於出眾的經濟活力以及更高的收入水平,核心一二線人口虹吸效應顯著,外來人口持續淨流入,市民購房需求異常堅挺。因此,核心一二線房地產市場大都呈現供不應求的基本格局,且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房價只漲不跌的市場預期。

正由於供需明顯錯配,土地信息披露難以做到全覆蓋、全面透明化,便會加劇核心一二線土地資源稀缺度。

並且,土拍市場價高者得的機制也會導致部分房企鋌而走險,人為忽視短期投資風險,競相爭奪非理性拿地。典型如前期市場高熱階段,核心一二線土拍競爭異常激烈,單價、總價地王頻出,疊加新聞媒體大肆報道渲染,進一步推升房價上漲預期。

北京、廣州等市預先公示計劃供地的具體項目信息,可謂是做到土地信息透明化,有助於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進而緩解房價上漲壓力。

一方面,基於土地供應相較充裕,即使相較於旺盛的市場需求,核心一二線土地供應仍有缺口,也並如想象中的那麼大。一旦市場共識核心一二線儘管面臨一定幅度的供需缺口、房價猶存上漲壓力,但整體漲幅有限,起碼可以打消恐慌性以及投資性購房需求。與此同時,剛需以及改善性客群更不會蜂擁搶購,市場供求關係有望逐步迴歸至供求平衡的階段。

另一方面,在投資拿地環節,開發商將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可能會等待心儀的地塊出讓,屆時再介入土拍市場拿地。而在市場高熱階段,部分房企可能會退而求其次,選擇參拍一些非熱門地塊,甚至暫時性不拿地,這都有助於緩解土拍市場過熱的境況。

2

供地計劃保質、保量落地完成才是關鍵

每年初,多數熱點城市均會公佈當年的供地計劃,但實際完成情況並不理想,尤其是那些土地資源緊缺的核心一二線城市,供地計劃實際完成率堪憂。我們認為土地信息透明化僅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更為重要的是,在實際執行環節要狠抓落實,按照原先公示的供地進度,保質、保量完成供地計劃。

一方面,核心一二線要加大土地一級開發力度,加速土地資源流轉,釋放更多的供地指標,以便將供地計劃具體落實到執行層面。對於財政資金捉襟見肘的城市,地方政府可以“搭臺唱戲”,著重建立土地一級開發相關的配套乃至退出機制,積極引導有資質的房企參與土地一級市場開發,並提供政策、資金等相關支持,進而加速土地一級開發進程,緩解供地壓力。

另一方面,中央宜全面統籌各城市供地指標,並建立市場問責機制。

對於那些供地計劃完成情況不甚理想的城市,建議大幅調降未來的供地指標,並以當年實際土地供應量作為基數,制定新一年的供地計劃。

3

北上深等城市更要挖潛、盤活利用好存量土地資源的“金礦”增加土地供應

儘管核心一二線土地資源緊缺,土地供應明顯受限,但存量土地資源潛力著實不容小覷。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工業、倉儲等用地利用率整體偏低,低效閒置現象並不鮮見,土地粗放利用、浪費等問題亟需引起重視。下一步,核心一二線要加大土地供應,推進土地集約化利用便是重要主題,積極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將那些利用率偏低的工業、倉儲等用地陸續改造成經營性用地出讓。

而在實際執行層面,上海已走在全國前列,現已全面啟動土地存量挖潛工程,將體量較小的零星土地改造成租賃住房用地。截止目前,上海陸續完成33宗零星用地改造成租賃住房用地,在提高土地實際利用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租賃市場發展,堪稱兩全齊美之策。

另外,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還要優化供地結構,在未來的供地指標中,適當調降工業、倉儲等用地供應,相應增加經營性用地尤其是宅地供應。

北京公开66宗供地信息值得借鉴,引导预期之关键仍靠落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