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後宮佳麗三千 祖爺妻妾同住一處 住這的皇帝很「簡樸」


談及故宮位置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北京,但是也許有些人不知道,在東北,在遼寧,瀋陽也有一個故宮。儘管年齡上比北京故宮“小”219歲,佔地面積僅為北京故宮的1/12,但作為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國內僅存的兩座大型皇家宮廷建築之一,瀋陽故宮自有它獨特的魅力。

瀋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後稱奉天行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滿清入關前的皇宮。由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

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是愛新覺羅氏的龍興之地。380年前,清朝的開創者就是在這裡,邁出了他們入主中原的最後一步。

和清宮劇演繹不同,這裡皇帝的寵妃都是群居在一個房間裡面的。當皇帝寵幸某位妃子時,旁邊的暖閣就派上了用場。住在這裡的皇帝都是清朝後期皇帝的爺爺輩兒,如果在天之靈知道他的子孫都是後宮佳麗三千,不知道有何感想。相比較之下這裡的皇帝顯得“簡樸”了許多。

瀋陽故宮位於市舊城中心,佔地6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始建於1625年,建成於1636年。全部建築90餘所,300餘間。是中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

在建築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集漢、滿、蒙族建築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瀋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闢為瀋陽故宮博物院。

北京、瀋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以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郁的滿族特色而迥異於北京故宮。

瀋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更是“別無分號”。

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大軍以銳不可擋之勢挺進遼東,並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遼東重鎮遼陽,大興土木,修築宮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時,努爾哈赤突然召集眾臣和貝勒議事,提出要遷都盛京,諸親王、臣子當即強烈反對,但努爾哈赤堅持自己的主張。

努爾哈赤為何如此“倉促遷都”?民間一直流傳:努爾哈赤深信“傳統風水”,按照風水先生的指點,他在當時的東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廟;在東門裡修建彌陀寺;在風嶺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廟把神龍壓住,以保龍脈王氣。


但是,三座廟宇只壓住了龍頭、龍爪和龍尾,城裡的龍脊樑並沒被壓住。於是龍一拱腰,就飛騰而去,一直向北飛到渾河北岸。罕王以為龍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龍潛之地再修造城池,於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並將此命名為“奉天”。又因為渾河古稱瀋水,而河的北岸為陽,所以又稱“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