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產業轉型:智慧旅遊建設關鍵在於運營模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無錫9月14日訊(記者 魏金金)作為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新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物聯網+”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正在成為新時期旅遊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以旅遊資源、旅遊經濟、旅遊活動、旅遊者等方面信息為主體的旅遊大數據應用,正不斷為旅遊體驗、旅遊管理、旅遊服務、旅遊營銷等領域提供更加高效的決策依據和支撐。

聚焦产业转型:智慧旅游建设关键在于运营模式

智慧旅遊發展峰會現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智慧旅遊將重塑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9月14日召開的智慧旅遊發展峰會,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李仲廣表示,當前智慧旅遊已經將旅遊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並且成為旅遊行業發展的新動能,形成了若干個旅遊產業發展的新空間。從旅遊宣傳角度而言,技術因素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微信、抖音等代表的新技術在不斷重塑旅遊景區、旅遊目的地發展的新面貌。從旅遊政務角度而言,智慧旅遊的運用能夠針對旅遊當前存在的安全、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等痛點問題進行有效地推動和解決。放眼未來,旅遊發展中重大問題的解決方案、長效機制必須依靠智慧旅遊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推動。

同樣,針對當前國內旅遊產業有待優化的領域和維度,如旅遊產品同質化嚴重、文化內涵不突出、旺季客流空間流的預測預警與管理調控缺乏、公共服務和管理不夠精細、旅遊營銷資源整合不夠等問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張凌雲現場進一步明確運用“智慧”因素在旅遊產業方面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並詳細介紹了以人工智能AI、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雲計算CC 、大數據技術DT 、計算機仿真技術、電子支付、物聯網技術IOT、移動互聯網MI、社交網絡SNS、可傳達智能設備WD等為代表的十大信息技術在旅遊業中的應用場景和發展前景。在張凌雲看來,旅遊的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將增強旅遊氣象指數、避暑指數、舒適指數、體驗指數、滿意度指數等數據的可視化和指數化,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目的地營銷、輿情調查與分析、滿意度調查和投訴成因分析、客流空間流動預測與預警,以及服務質量標準評價等將有效實現旅遊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智慧旅遊建設關鍵在運營模式

那麼,當前我國的智慧旅遊在建設過程中又面臨哪些問題?作為中國智慧旅遊自萌芽至興起的見證人,中國智慧旅遊產業聯盟秘書長蔣駿認為,智慧旅遊的發展前提是要從運營角度出發,從長遠角度來分析、設計智慧旅遊系統的使用,包括利益分工、商業運營模式、數據應用等問題,“建設一套系統很容易,過程當中的技術的問題更容易解決,但問題是在建設(這個)系統的過程中我們是如何使用,誰花錢,怎麼用,用完之後到底有什麼效果,我們有沒有能力把它用好”。

需要承認的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線旅遊的市場滲透率實際上並不高。也因此,國內智慧旅遊的發展既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也有很多基礎性的工作要紮實推進。對此,江蘇路通物聯總經理賴一鬆表示,鑑於一些基礎設施尚不夠完善,很多景區的數字化普及度還較為落後,過多複雜性的技術應用也相對缺乏,當前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先把基礎建設做好,有效整合旅遊發展的一些基礎性資源,以此來為後續的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