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民宿惹「民訴」 監管要提速

近年來,隨著文化旅遊產業全面推進,以及全域旅遊概念提出,人們對旅遊住宿方面的要求正在發生轉變,不再滿足於住酒店,也開始鍾情於民宿。

民宿經濟火熱,滿足了部分遊客的意願,也彌補了酒店在一些服務功能上的短缺,使一些閒置的資源被充分利用起來,實現了房屋所有者和遊客的雙贏。但是,小區民宿的“野蠻生長”也誘發了很多社會問題,乃至於頻惹“民訴”。

比如,重慶某些網紅景點周邊的居民小區,迅速被民宿佔據,甚至一個小區就有300多個民宿在經營。這些肆意增長的民宿,催生了遊客與居民之間、民宿經營者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衝突,有些小區的業主聯名抵制民宿。

民宿惹“民訴”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民宿打破了居民小區應有的安靜和私密性,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城市民宿本質上是住宅改商用,需要經過相關部門審批,但有的民宿處於灰色地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解決民宿擾民問題迫在眉睫,相關監管也必須提速。要針對城市民宿建立規範性制度約束,嚴格限制居民小區中民宿的比例,禁止非法改建,對於民宿居住人數也要嚴格限制。只有強化監管,規範民宿經營運作,才能讓民宿在法治的框架內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