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學子赴惠州調研 情系圍屋,築夢周田

在“保護古建築、古村落”的號召之下,8月1日至8月6日,華南農業大學實踐調研團前往惠州市惠陽區周田村開展為期六天的調研,探尋鄉村振興背景下圍屋的保護和開發的策略。

華南農業大學學子赴惠州調研 情繫圍屋,築夢周田

客家圍屋,又稱圍龍屋,是中國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圍屋結合了客家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圍屋建築的發展情況折射該村政治經濟文化的問題,對圍屋建築問題進行研究,以點帶面,對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的意義。

周田村是我國第一批傳統村落,該村有百年圍屋建築二十餘所,有九處已被列入各級保護單位。近年來,周田村正在探索旅遊業,希望藉此帶動發展。因此,如何盤活圍屋資源,成為周田村發展的一大重點和難點問題。

華南農業大學學子赴惠州調研 情繫圍屋,築夢周田

在走訪中發現,周田村圍屋數目多,並且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圍屋裡更走出了一批批英傑。“北伐將軍”葉挺、“吉隆坡王”葉亞來、“長征女傑”廖似光皆身自長自周田圍屋。但是,令人心痛的是,歷史被時間沖刷,記憶沖淡,留下的只有斷壁殘垣。遠看圍屋的恢弘氣派,彷彿能想象當年迪春公、迎春公來此發枝散葉的場景。據村幹部

介紹,一座圍屋住幾百人沒有問題;而走進圍屋,我們只能在調查登記表上一再記錄“外牆完好,內部坍塌嚴重”的語句,下鄉隊員無不痛惜於此境況。

華南農業大學學子赴惠州調研 情繫圍屋,築夢周田

看到我們在圍屋前頻頻駐足,一位熱心的村民特意過來與我們交談。他告訴我們,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想修好圍屋,保護好它。因為那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祖祖輩輩積攢下來的,那裡有他們的印記。可是面對龐大的圍屋面積,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們又走過一座圍屋,它叫碧灩樓,由“吉隆坡王”葉亞來出資修建。可以說,它是客家文化、華僑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的見證者與訴說者。“是的,圍屋看似一座建築背後可是文化的寶藏。”葉書記在接受訪談中對我們說到。為了進一步瞭解圍屋背後的情況,我們與葉書記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交流。葉書記非常歡迎我們的到來,他表示,圍屋要保護肯定要走保護和開發結合的路,而這一點也逐步受到重視,相信有更多人的關注,我們留得住圍屋與鄉愁。

清晨,薄霧未退,遠山上的太陽已緩緩升起,一片金黃撒向大地。放眼望去,綠水青山,鳥啼蟬叫,圍屋點綴其中,好一處風景與難得的靜謐,這是美麗周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