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寒潮下創業樣本:融資遇阻 運營成本增40% 社保支出升80%

活下去!寒潮下創業樣本:融資遇阻 運營成本增40% 社保支出升80%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晶榮

“保守估計,如果按照社保稅進行合規繳納,公司運營成本將提升30%~40%。”看了公司財務列出的賬目明細,北京一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趙東(化名)驚訝地發現。這樣正在努力尋找融資的他,感到肩上的壓力更大了。

同為創業者,廈門的陳昱(化名),雖然公司只有40多個人,但看到新聞報道後,也為自己算了一筆“社保賬”。如果他的企業完全按照工資基數,為員工合規繳納社保,公司每月光社保就要多支出2萬元以上,一年就是20多萬,增長80%以上。雖然公司已經盈利,但成本的增加,還是讓陳昱感到擔憂。

近日,社保納入稅務部門徵收的消息公佈後,一些創業公司創始人開始擔憂,社保合規繳納之後,企業用人成本將會急速上升。在創投圈“錢荒”的大背景下,創業公司日子可能會更加難熬。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創業公司應該靜觀其變,還是未雨綢繆?成為創業者們共同關注的問題。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命懸一線:企業運營成本增加40%

“社保轉稅後怎麼辦?”這個問題讓創業者趙東一時語塞。沉默片刻之後,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了一句,“壓力會很大。”

去年5月,趙東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創新型科技公司。目前,公司已在10多個城市駐紮了運營團隊,員工總數150人左右。然而,公司資金卻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過去一段時間,他一直在不停地約投資人見面,但由於創投圈整個處在“錢荒”之下,暫時還沒有意向投資方。

幾天前,又一次在網上看到了社保稅的新聞,趙東坐不住了。臨近下班,他把公司合夥人和財務負責人拉進了會議室。他想知道,如果社保新規施行以後,對公司能產生多大影響,希望儘早商量一下可能的應對方法。

其實在上個月,趙東就得知了這個消息,感覺到將會對公司的運營成本產生影響,但因為政策一直以來並未明朗,再加上他一直處在東奔西跑當中,始終沒有精力靜下來思考這件事情。

近日,相關部門下發改革方案,明確了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消息引發了眾多創業公司的擔憂。

有消息稱,隨著社保徵收主體轉變為稅務部門,將會對少繳、漏繳、欠繳的企業進行嚴格執法,企業不僅要給全體員工按照實際工資基數繳納社保,稅務部門還有可能會對欠繳的企業進行追繳。

活下去!寒潮下創業樣本:融資遇阻 運營成本增40% 社保支出升80%

這是一位文娛行業CEO發的朋友圈。

這張在老闆朋友圈刷屏的圖片顯示,社保劃歸稅務局統一徵收後,一家50人的公司,以平均工資6000元、10000萬、15000元分別計算,每年社保需分別多支出43萬、113萬、200萬;以此類推,100人的公司分別需多支出86萬、226萬、400萬,500人的公司需多支出430萬、565萬、2000萬。

“小企業如果嚴格執行的話,壓力會很大,尤其是對利潤要求比較緊迫的創業公司,能活下來就很不容易了。”趙東坦言,財務負責人把統計數據告訴趙東,如果完全按照員工工資基數合規繳納社保,保守估計公司運營成本將提升30%~40%。

“這對創業公司的影響不容小覷,本來創業就處在艱難存活的狀態中。”趙東感到很焦慮,商量了很久,大家並沒有想到一個十全的辦法,只好等政策明朗後再做決斷。他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必須儘快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構,否則對公司來說就是雪上加霜。

除了趙東,陳昱也讓公司財務算了一筆賬。陳昱是個行業老兵,他的公司位於福建廈門,成立於2012年,一直有營收,但公司並未融過資。今年8月,他想擴大公司規模,新增了許多技術成員,加大了技術研發投入,當前正在向外界尋求融資。

陳昱告訴鉛筆道,就他的公司而言,今年9月,公司社保費用共支出34962.69元,其中個人承擔12761.6元,單位繳費22201.09元。目前,公司共計49人,其中本地員工13名,外地員工36名。

如果社保新規實行,按照實際工資基數繳納社保,公司需要為外地員工以7710.18元的工資均值進行繳費,金額為387.36*36=13944.96元,個人繳費為211.46*36=7612.56元;公司為本地員工以10844元的工資均值進行繳費,金額為2093.05*13=27209.65元,個人繳費為1138.71*13=14803.23元。

活下去!寒潮下創業樣本:融資遇阻 運營成本增40% 社保支出升80%

變更前後,企業增幅85.37%。

也就是說,改革後,在陳昱的公司,單位繳費金額和個人繳費金額增幅將分別達到85.37%和75.65%,平均增幅為81.82%。

活下去!寒潮下創業樣本:融資遇阻 運營成本增40% 社保支出升80%

個稅起徵點確定調整至5000元之後,員工到手工資變少和企業付出變多。

此前,個稅起徵點確定調整至5000元之後,網上一張流傳甚廣的圖片,也說明了這種增長帶來的影響。圖片內容顯示,雖然個稅起徵點提高了,但是企業合規交社保後,員工到手工資可能還會減少。

“這段時間裡,因為社保交稅的事情,我的朋友圈裡早就是一片叫苦聲。”陳昱表示,因為公司一直有盈利,所以即使合規繳納社會,短時間內也不會受到什麼致命影響。然而,如果一直拿不到融資,可能加大研發投入的計劃就要被擱置了。公司未來發展如何,他也不得而知。

企業合規繳社保為何這麼難?

此前,京東集團劉強東曾發過一條微博,表示如果京東通過勞務外包或者少繳社保,一年至少可以多賺50億人民幣。

活下去!寒潮下創業樣本:融資遇阻 運營成本增40% 社保支出升80%

劉強東此前發佈了一條足額繳納社保的微博,被網友稱為“中國好老闆”。

事實上,對於京東這樣的行業巨頭而言,少賺50億可能並不會影響生死存亡,但對很多創業公司而言,特別是並未盈利、還在燒錢的小企業而言,對人力成本的計算是需要“斤斤計較”的。

根據國泰君安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社保基數合規的企業只有24%,按最低基數繳費的企業有23%。剩下的公司中,有11%是按照除獎金外的固定工資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還有42%的企業是基數不合規企業。

活下去!寒潮下創業樣本:融資遇阻 運營成本增40% 社保支出升80%

此圖數據來自國泰君安,數據還表明這個基數合規情況這些年還在下降。

現實中,為什麼社保基數合規企業比例如此之低?一直以來,社保繳納基數採取的是申報制,有上下限的規定,最低不能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不能高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然而,現實中,由於社保部門並不掌握員工的實際工資水平。因此,有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就會按照最低基數或者是固定工資基數來為員工繳納,就出現了一個監管之外的“灰色地帶”。

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犧牲員工的社會保障為代價。公司給員工辦理社保的一些手續十分麻煩,同時也會增加用人成本,而且很多員工為公司服務的時間並不長,比如勞務工、臨時工。”一位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李智(化名)告訴鉛筆道。

還有創業者表示,對於一些從事低端產業的小企業來說,員工多是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工資較低,這部分員工生存壓力很大,所以有現金偏好,個人繳納社保的意願也不高。有些公司在兼顧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會順從員工的心願。

有的外來務工人員,並不希望在工作地上社保。因為全國社保並未實現真正地聯網運行,他們覺得自己最終要回到老家去養老,在工作地上社保沒有用,是白花錢。”李智表示,這種觀點在農民工中反映比較突出,與其說這一部分人還不具保險意識,其實更是因為他們對現實生存狀況比較擔憂。

企業如何未雨綢繆?

最近,創投圈時有不太平的傳聞出現。此前有消息稱,創投基金將按個體工商戶的標準徵收高達35%的累進稅。隨後國家相關部門表示,明確創投稅率將保持原有的優惠力度,且確定了不追溯以往、總體稅負不增,相當於給了創投業一顆定心丸。

一波剛過,社保新規又讓初創企業感受到壓力。有人認為,如果社保新規得以執行,將會對中小企業造成重壓。隨著企業用工成本增加,為了減輕經營壓力,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必須及早想到對策。裁員可能是大多數企業縮減成本的首選。

“如果不裁員,就會增加運營成本。為了找回利潤空間,會在商品價格上找回來。”一家北京零售企業的老闆劉坤(化名)告訴鉛筆道。劉坤的公司有十幾家門店,每家門店有二三十人。他表示,如果未來非要減少人力的話,會用更好的系統來替代人力。

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馬光榮也表示,假如社保新規施行,不同行業、地區企業受到的衝擊會存在差異。

他表示,在行業層面,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的影響更大。中小企業相對於大企業更加不規範,受到的衝擊也會更大。

此外,不同地區受到的影響會有明顯差異。以往的社會保障是由各個城市分別統籌,不同地區徵管鬆緊不同。

“接下來如果稅務部門嚴格徵管的話,預計東南沿海的省份受衝擊更大,尤其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北京、山東、河南、海南等省份。”馬光榮表示。

事實也確實如此,張哲(化名)座標深圳,他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公司當前還處於燒錢研發狀態。他對鉛筆道表示,“我更強調公司未來在社會中的價值,現在並不想著賺錢。人力成本增加的話,對企業的影響確實挺大。”

“首先,團隊採用合夥制,根據項目劃分更細的合夥人體系,讓核心成員專注某個項目,公司化運作;其次,項目獨立運營,共享母公司資源,政府關係,社會資源等;再者,多找政府要政策,和稅務相關機構談返稅比例;最後,控制內部各項成本。”劉雲(化名)在上海兢兢業業打拼了十幾年,創辦了一家企業服務公司。他表示,對他的企業而言,必須提前想好對策。目前,他已經和團隊商量出一套詳細的應對方案。

有消息稱,自8月份開始,已經陸續有地方部署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徵管職責劃轉工作。

“不過,未來地方上執法可能會有一定的靈活性。”相關財稅專家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稅務部門正在對接對接相關數據,還有商量的餘地。當前,相關部門強調,還是以穩定為主,並沒有談及強化徵管。

某稅務部門負責人也向媒體表示,雖然改革方案中明確了社保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但據他了解,改革不會一步到位。像社保繳費登記、變更信息、繳費人數等,仍由人社部門負責,稅務部門只負責社保費的申報和徵收,對社保費的稽查暫未確定,因此明年不會出現大幅增收的狀況。

未來尚不可知,但企業必須開始未雨綢繆,社保稅可能產生的影響,已經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The End/

編輯 | 吳晉娜 校對 | 王子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