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娘家 擱置的東西太多

鄰居家秀英嬸過得並不開心,女兒本來答應著要帶著女婿回來和她過中秋,結果外孫突然生病,原來的計劃泡湯了,看著家家戶戶熱鬧過節,人月兩團圓的情景,秀英嬸這心裡真不是滋味。女兒前年出嫁到現在,每年回家的次數連五隻手指都數不到,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帶大的貼心“小棉襖”,怎麼說沒就沒了。我們只能安慰秀英嬸說,她只是剛好有事,有空了一定回來看你的。一說完這話,自己都覺得心虛,回想自己也都有半年沒有回家看父母了。

出嫁後的女兒,回孃家的頻率真的是逐漸遞減,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現在很多父母其實都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可是對於女兒來說,結婚前和結婚後,父母的態度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對此表妹深有體會,表妹結婚快一年,正懷著孩子。父母現在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她已經嫁出去了,是別人家的人了。

雖然知道父母只是提醒她要好好經營家庭生活,總是這樣說外人外人的,表妹的心裡還是覺得不舒服,畢竟自己曾經也是被父母精心呵護的掌上明珠。表妹對上還有一個哥哥,表哥結婚比較早,侄子都已經5歲了。舅舅舅媽對錶哥的事情特別上心,小侄子在三歲之前都是舅媽在帶,一直到上幼兒園之後,表哥夫妻倆把侄子放在市區的幼兒園,表嫂要自己帶。表妹媽媽好幾次說著要去帶侄子,但是嫂子不願意,表妹媽媽人後一直埋怨嫂子,人前又對錶嫂好得不得了,因為表嫂是生下家中第一個男孫的功臣。

而表妹和她老公,在她爸媽的眼裡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兩老只有在需要時候才記掛起表妹,平時有什麼小病小痛,都是表妹和她老公帶兩老上醫院。前幾天中秋,表妹婆婆讓她送點東西給爸媽,結果回去一看,發現自己婚前的房間竟然不見了,變成了一個電腦房的樣子,一問才知道,舅媽覺得房間空著也是浪費,就給表妹侄子改了一個電腦房,這樣他寒暑假就可以過來玩。

表妹當時覺得很心寒,家裡不是沒有其他空房間,為什麼偏偏是她的房間。相信舅媽舅舅是愛表妹的,但是女兒出嫁後,身份轉變了,很多事情也就不同了,哪怕你和父母再親,回到家裡的時候都感覺像一位客人,很多女兒出嫁後不知如何面對這份陌生拘謹的尷尬。

回家一次像搬家女兒嫁人後,整個生活重心都會發生改變。很多人就像秀英嬸的女兒一樣,生了寶寶,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照顧寶寶上,一切以寶寶為重。回一次孃家,住得近還好,要是住得遠,免不了要住上一段時間,寶寶吃的用的玩的,通通都要收拾,伊能靜為女兒小米粒收拾的各種生活用品,就足足裝滿了6個行李箱。

雖然我們不會這麼誇張,可大包小包地收拾也不是那麼容易吃得消。加上節假日,路途遙遠,人流擁擠,寶寶在路上也會吃苦受累了,當媽媽怎麼捨得讓寶寶受這份罪呢?相比要讓孩子受罪,很多媽媽寧願割捨自己的團聚之願,將回孃家的計劃一次又一次推遲擱置。

要生活也要生存回家,與父老慈母團團圍坐在飯桌邊,吃一口園子裡的菜,啜一口老酒,說一句外鄉的見聞,報平安,讓父母心安,少一些牽掛,是多少在風塵苦旅中游蕩兒女心中最樸實的願望。但是生活並不會因節日就會停下固有的步伐,只是節奏稍微有些不同。假放或不妨,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要堅守在工作的崗位。

工作這麼忙,社會經濟壓力這麼大,房貸車貸孩子家庭,逼迫著多少媽媽在謀生存謀生活的路上疲於奔命。自然而然的,工作忙沒時間就成了不回孃家的一個最普遍的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