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銀行「天壇式」股權結構思考

​​2014年12月23日,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簡稱“中原銀行”,前身是河南省十三家城市商業銀行,致力於打造河南省域銀行。

2017年7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代碼1216.hk。

中原銀行的股東比較多,而且股東持股比較分散,沒有持股10%以上的股東。


中原銀行“天壇式”股權結構思考

中原銀行LOGO

一、“天壇式”股權結構現狀

1.“天壇式”股權結構

從股權結構現狀來說,中原銀行股權相對分散,實際單一大股東是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僅直接持有約7.01%股份。

中原銀行的高管們宣稱中原銀行形成了基礎股東、主要股東和大股東(戰略股東)三個層級的“天壇式”股權結構,基礎股東為持股在2%以下的原13家城商行眾多股東;主要股東為5-8家持股在2%-5%的股東;大股東(戰略股東)為3-5家持股比例在5%-10%的股東。

2.股權結構現狀

截至2017.12.31,內資股股東中:

第一大股東,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1,407,285,479股,佔比7.01%;

第二大股東,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1,156,751,425股,佔比5.76%;

第三大股東,河南盛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753,000,000股,佔比3.75%;

第四大股東,河南光彩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持568,000,000股,佔比2.83%;

第五大股東,河南興達投資有限公司,持566,395,712股,佔比2.82%;

第六大股東,鄭州康橋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持474,836,916股,佔比2.37%。

此外,在外資股股東中,部分企業持有相當數量中原銀行H股,比如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多家海外公司持726,000,000(L)股,佔3.62%(根據一些報道,中民投在進一步增持中原銀行H股,截至2018年5月4日,通過場內增持2.75億股,共持股約5%);比如上海華信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直接持573,964,000(L)股,佔2.86%。

總之,中原銀行大股東包括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基礎股東包括河南盛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光彩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河南興達投資有限公司、鄭州康橋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華信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二、“天壇式”股權結構成因

1.城商行自身發展歷史因素

從分散原因來說,歷史因素起主要作用。城商行起源自城市合作社,設立之初就吸引多元股東,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尤其壞賬因素,又吸引到較多股東。

2.十三個城商行合併因素

中原銀行由河南省十三家城商行合併組建而成。中原銀行吸收合併十三家城商行,形成國資相對控股,民營資本佔絕對多數,但單一民營資本又佔比很小的格局。

3.部分其他城商行股權狀況

在實踐中,城商行發展自合作社性質,股東原本較多。在長期發展和探索中,往往形成股權都是比較分散的狀況。

比如北京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ING BANK N.V.(荷蘭商業銀行),持股13.03%(截至2018.3.31),第二第三大股東分別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8.63%)和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8.59%)。

比如上海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3.30%(截至2018.3.31),第二第三大股東分別是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有限公司(持股6.48%)和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8%)。

比如江蘇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持股7.73%(截至2018.3.31),第二第三大股東分別是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持股7.56%)和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54%)。

比如南京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法國巴黎銀行,持股14.87%(截至2018.3.31),第二第三大股東分別是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2.41%)和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43%)。

比如中原銀行辦公樓隔壁的鄭州銀行,第一大股東鄭州市財政局,直接持股9.22%(加上間接持股,共持股12.33%),第二至第五大股東分別持股4.92%、4.70%、4.50%、4.25%和4.05%,鄭州市財政局和鄭州市國資委相對控股。

三、“天壇式”股權結構效果和作用

1.保障經營權

從作用來說,股東分散有利於平衡股東勢力,和凸顯經營權,降低來自政府方面的直接行政干涉能力。執行董事和高級管理層能夠在中原銀行發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保障既能擁有政府資源支持,又方便進行市場化經營薪酬管理

2.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東監督效果

當然,股權多元也會有一些不利效果。股東多元,又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對大股東的監管意願,並不利於大股東對執行董事和高級管理層的監督,使公司治理出現新的問題。

注: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公司成為公眾公司,股東的多元化難以避免,大股東的監督效用有弱化傾向。部分美國金融公司的股權分散程度更高,公司治理出現失敗是美國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完善公司治理效果是一個更廣泛和更重要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