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這兩條處世原則,一讀方醒,福報盡在此!

昔日,有一年輕人夜訪禪師,說:“我放不下一些事和一些人。” 禪師答:“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他說:“可我就偏放不下。”

禪師讓他拿著一個茶杯,然後就往裡面倒熱水,直到水溢出。年輕人被燙到馬上鬆開了手。禪師說:“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對每個人來說,生命都是短暫且唯一的,來也空空,去也空空,而人生百年,不過是教人如何取捨。當我們決定放下時,唯一會失去的,只有以前放不下的煩惱。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想要一生福氣相隨,安然的度越此生,就必然要修得一顆清淨之心。而在人生中,就有這兩天處世原則,一旦領悟,讓煩惱不起,福報不請自來。

人生,有這兩條處世原則,一讀方醒,福報盡在此!

一、縱慾者,眾惡之本;寡慾者,眾善之基。

釋義: 放縱自己內心的慾望,沉迷於聲色享樂,是世間罪惡產生的根本。而無慾無求或者欲求少,才是世間善念的基礎。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當一個人內心欲求少時,會更易得到滿足與自在安樂。但很多人喜歡貪名逐利,沉迷於聲色享樂,卻不知樂是苦因。過於的放縱內心的慾望,最後多是既傷身又敗德。

《為道章》:“欲者,兇害之根。”而對於內心的欲求,唯色慾最難斷。《壽康寶鑑》雲:“手淫者貧賤一生,一事無成。而邪淫者削減福報,有福削福,無福削壽,壽盡則死。”如今網絡更迭迅猛,但也致使很多青年犯下手淫病,以其為樂卻不知其害,傷身殞命,實在讓人痛心。

《四十二章經》雲:“離欲清淨,是最為勝。”大丈夫處世即便不求聞達於天下,也須無愧於本心,一個人不管事業有沒有大成就,但為人能夠做到正心誠意、內心清淨,這就是成功的人生。

人生,有這兩條處世原則,一讀方醒,福報盡在此!

二、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釋義: 那些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總是以謙恭好禮、守法合矩的態度自處。而那些驕傲自誇、獨斷專行的行事態度,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和不測。

王陽明《傳習錄》:“人生大病一場,只是一‘傲’字。”真正有智慧的君子,會格外注重在謙遜中培福,而對於自傲招禍的事情,一定是敬而遠之。

一個驕傲自滿的人,在事業中,或許能得到一時的豔羨,但也極易招致別人的記恨和不滿,甚至日後會遭人暗中使絆,在無形中反而給自己樹立了障礙。

人生,有這兩條處世原則,一讀方醒,福報盡在此!

從古及今,傲慢狂妄的人也是最難有所善終的。三國時期,曹操部下的謀士楊修自視甚高,多次賣弄才能,挑戰曹操的底線,楊修雖謀略百出,但卻過於自傲而不知收斂,最後惹得曹操忍無可忍,以雞肋之事賜死楊修。

俗語云:“滿招損,謙受益。”在《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中,唯獨“謙卦”是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皆利的卦。就謙卦彖辭而言,天地鬼神都討厭妄自尊大者,而喜歡卑以自牧的君子。為人處世,應當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切不可自欺,切不可自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