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稱父母親爲「阿叔、阿姆」?

客家人在對親屬的稱呼方面,有著自己的傳統習慣。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大部份人對自已的父母親叫法為:阿伯或阿叔,阿姆或阿姨。當然阿爸和阿媽的叫法都有。據說,解放前世界各地客家人對母親都稱為“阿姆”。“姆"(客家話mei),據漢語大辭典註釋:古代對中年婦女的稱呼。這說明在古代“姆”不一定指母親,可以指關係比較疏的女性。

為什麼會出現叫自己父親為“阿伯”或“阿叔”?稱母親為“阿姆或阿姨”。老一輩的長輩們述說,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祖輩代代相傳下來的稱謂。

其二:我們客家人的傳統風俗中有,小孩稱呼自己的父親不要那麼親、叫疏一些也就比較容易養育的說法。再加上有些長輩認為有些兒孫命硬,不易養育,所以需要過房給其他親屬做兒子。和減少父子、母兒之間的命運衝突,即是相沖相剋(佛相學術語)。因此就產生了稱自己父親為“阿伯”或“阿叔”,稱母親為“阿姆”“阿姨”的現象。

为什么很多人称父母亲为“阿叔、阿姆”?

直到80年代以後,這種叫法也逐步在減少,而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叫習慣父母親為“阿伯阿叔”“阿、阿姨”也很難改口。如今,90後,00後出生的人都稱父母為“爸爸”“媽媽”或者嬌氣一些的叫法“老爸”“老媽”。

客家人的很多習俗都在隨著社會的變遷而變遷。但是無論何種叫法,一句“阿爸阿姆”。都是客家人對父母親最親切的稱呼,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是客家人的一種標誌。

小編稱呼父母為“爸爸媽媽”,你呢?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