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真正的茅台酒之父,茅台酒的誕生源於一片孝心

周恩來被茅臺人尊為"國酒之父",這是有道理的。但這個尊稱是一種特指,不能泛用。

因為正是周恩來對茅臺酒不遺餘力的支持、保護、喜愛,為茅臺酒今天至高無上的地位,注入了強大的政治基因,也為茅臺酒的文化底蘊,增添了既是中國特色、又是它酒難以比擬的濃墨重彩。

所以,茅臺酒成為"國酒",周恩來功不可沒。 "國酒之父",實至名歸。

但是,必須要明白的是,周恩來可以是"國酒之父",但他並不是茅臺酒之父(參看本人《茅臺酒事一)!

茅臺酒的誕生和成長,有幾個關鍵的節點。每一個這樣的節點,都有清晰的記載,因而它的"血統",也是非常清的。

今天先說第一個關鍵節點。

清末天下大亂,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領軍遊走於川黔滇三省,曾七次進出茅臺。作為水陸碼頭,鹽運要道的茅臺因而殘破,民眾十不剩一。

原籍遵義、後來遷至貴陽定居的大鹽商華聯輝在一次家宴中,其母偶爾談到有一次在茅臺時,曾經喝到過一種很好喝的燒酒,如今長毛猖厥,不知道那種酒還有沒有?在不在?

華聯輝本是舉人,半道從商,以孝治家。他把母親一句隨便說說的話放在了心裡。亂平之後,因茅臺本來就是貴州重要的鹽運口岸之一,華家在此有碼頭倉儲會所住宅等產業,華聯輝再次來到茅臺時,便派人尋找這種母親喝過的、很好喝的酒。當然,此時的茅臺,一片斷垣殘壁,自然是找不到這種"很好喝的酒"了。

好在華家有錢,這點事在他那裡,就變成了不是事。於是請酒師,修窖池,看期辰,建燒房⋯⋯一番折騰之後(怎麼折騰的,我以後再說,總之是夠開腦洞的),終於把酒烤了出來,也得到了其母的認可,成為了華家宴客迎賓、自巳享用的家酒。

誰知道這酒自誕生之時起,逐漸就名聲大噪,都說華家有酒,迥異於常。同僚同道,親朋好友,各色人等前來索酒者絡繹於門。華家先是沾沾自喜,後是不勝其擾。好在商賈人家,自有辦法,乾脆就把燒房命名為"成義",其酒則命名為"茅臺燒春",上市售賣。因為此酒工藝複雜,費時費力,產量甚少,當時價格,就比常酒高出十倍以上。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政府整合茅臺的三家燒房,成立茅臺酒廠,成義即為其中之一。

華聯輝之前,茅臺之酒皆為野酒。

華聯輝之後,茅臺所產之酒有了產地、市場,廣告,商標等等意識,成為一種商品。

因而茅臺酒的誕生,萌發於一片孝心,初成於華聯輝一人。要說茅臺酒之父,華聯輝不遑多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