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你知道歷史是怎麼保存到今天的嗎?

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你知道歷史是怎麼保存到今天的嗎?

每一個朝代都會為上一 個朝代修史,

中國具有歷史悠久的史官制度。中國古代史官建置甚早,這是官修史書傳統的基礎,也是中國素以史學發達著稱於世的原因之一。據《周官》、《禮記》等書所記,古代所置史官名稱甚多,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別。史官職責亦各有異;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禮記·曲禮上》還說:“史載筆,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說明史官對所記之事是有選擇、有區別的。從確切的文獻記載來看,周代的史伯是一位很有歷史見識的史官,《國語·鄭語》記他同鄭桓公論“王室將卑,戎狄必昌”、諸侯迭興的談話,是先秦時期很有分量的政論和史論。

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你知道歷史是怎麼保存到今天的嗎?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也都設置了史官,這是同西周末年以後各諸侯國國史的撰寫相關聯的。《左傳·昭公二年》記晉國韓宣子聘於魯,“觀書於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為王也。’”這說明史官又有保管歷史文獻的職責。春秋時期著名的史官,晉國有董狐、史墨,齊國有齊太史、南史氏,楚國有左史倚相等。隨著各諸侯國權力的下移,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的一些大夫和具有特殊身份的貴族,也有史臣的建置。如周舍是晉大夫趙簡子的家臣,他的職責是“墨筆操牘,從君之過”[7]。秦、趙史官,又有御史之名[8]。秦國還有太史令之職,史載:秦太史令胡母敬以秦篆撰《博學》七章[9]。先秦史官,名稱繁多,職掌亦甚廣泛,由漢至唐,又有許多變化。

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你知道歷史是怎麼保存到今天的嗎?

漢承秦制,至漢武帝時置太史令,以司馬談任其職。談卒,其子司馬遷繼其任。司馬氏父子,是為西漢著名史官。其後,知史務者皆出於他官,而太史不復掌史事,僅限於天文曆法職掌範圍。這是古代史官職責的一大變化。東漢時,以他官掌史官之事,如班固以蘭臺令史之職撰述國史。三國魏明帝置史官,稱著作郎。晉時,改稱大著作,專掌史任,後增設佐著作郎。南朝梁、陳又置修史學士(亦稱撰史學士)之職。十六國、北朝,大多設有史職,或有專稱,或雜取他官兼任。其體制、名稱,多源於魏、晉而有所損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古代史學形成多途發展的趨勢,而歷朝“正史”撰述尤為興盛,故史官當中名家輩出,被譽為“史官之尤美,著作之妙選

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你知道歷史是怎麼保存到今天的嗎?

我們現在看到的史書大多都是後代根據前朝的官方史書編撰而成的.

而像史記,三國志等這些私人編撰的史書.多是靠民間名流保存下來的.

文人的散文,詩詞:多是由家人整理流傳開來的,宋朝開始也有書商出版,一直流傳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