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物品,後來才有了清朝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敗

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物品,後來才有了清朝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敗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26年),以當時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 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八國聯軍使用的火器是中國發明的 。

火器的發展史

宋代由於戰爭不斷,對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時設置了軍器監,統管全國的軍器製造。軍器監僱傭工人四萬多人,監下分十大作坊,生產火藥和火藥武器各為一個作坊,並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史書上記載了當時的生產規模:“同日出弩火藥箭七千支,弓火藥箭一萬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萬支”。這些都促進了火藥和火藥兵器的發展。

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物品,後來才有了清朝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敗

南宋時出現了管狀火器,公元1132年陳規發明了火槍。火槍是由長竹竿作成,先把火藥裝在竹竿內,作戰時點燃火藥噴向敵軍。陳規守安德時就用了“長竹竿火槍二十餘條”。公元1259年,壽春地區有人制成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竹筒作的,這種管狀火器與火槍不同的是,火槍只能噴射火焰燒人,而突火槍內裝有“子巢”,火藥點燃後產生強大的氣體壓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彈。突火槍開創了管狀火器發射彈丸的先聲。現代槍炮就是由管狀火器逐步發展起來的。所以管狀火器的發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飛躍。

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物品,後來才有了清朝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敗

突火槍又被稱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製造的而得此名。《永樂大典》所引的《行軍須知》一書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時曾用過火筒,用以殺傷登上城頭的敵人。到了元明之際,這種用竹筒製造的原始管狀火器改用銅或鐵,鑄成大炮,稱為“火銃”。

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物品,後來才有了清朝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敗

明代在作戰火器方面,發明了多種“多發火箭”,如同時發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發射32支箭的“一窩蜂”;最多可發射100支箭的“百虎齊奔箭”等。明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與建文帝戰於白溝河,就曾使用了“一窩蜂”。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發齊射火箭,堪稱是現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當時水戰中使用的一種叫“火龍出水”的火器。據“武備志”記載,這種火器可以在距離水面三、四尺高處飛行,遠達兩三里。這種火箭用竹木製成,在龍形的外殼上縛四支大“起火”,腹內藏數支小火箭,大“起火”點燃後推動箭體飛行,“如火龍出於水面。”火藥燃盡後點燃腹內小火箭,從龍口射出。擊中目標將使敵方“人船俱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級火箭。

火葯是怎麼流傳到歐洲國家的

早在八、九世紀時,和醫藥、煉丹術的知識一起,硝也由中國傳到阿拉伯。當時的阿拉伯人稱它為“中國雪”,而波斯人稱它為“中國鹽”。他們僅知道用硝來治病、冶金和做玻璃。13世紀火藥是由商人經印度傳入阿拉伯國家的。希臘人通過翻譯阿拉伯人的書籍才知道火藥。火藥武器是通過戰爭傳到阿拉伯國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軍隊使用了火藥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軍隊在與敘利亞作戰中被擊潰,阿拉伯人繳獲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藥武器,從而掌握火藥武器的製造和使用。阿拉伯人與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了長期的戰爭,戰爭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藥兵器,例如阿拉伯人進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時就使用過火藥兵器。在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歐洲人逐步掌握了製造火藥和火藥兵器的技術。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歐洲,“不僅對作戰方法本身,而且對統治和奴役的政治關係起了變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同歸於盡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的精銳的火炮在歐洲的工廠中製造出來,裝備著威力強大的艦隊,揚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物品,後來才有了清朝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敗

著名發明家戴梓還發明瞭類似機槍的連發火槍。可惜這些發明隨著清朝入主中原而統統被愚昧的“騎射傳統”所淹沒,戴梓被流放邊疆,燧發槍也只用於皇帝狩獵,稱為“御製XXX”。從此,本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火器製造工業沒落了,後來才有了清朝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敗。

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物品,後來才有了清朝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