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和杜蘭特得分能力?網友:杜蘭特是進攻放大器,科比是永動機

科比和杜蘭特得分能力?網友:杜蘭特是進攻放大器,科比是永動機

在具體的比較兩個人能力之前,我們先來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杜小帥同學的高分之迷

當然了,高分和得分能力沒啥關係,我也不打算拿這個來批判小帥,但這會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切入點

作為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得分手之一,小帥的常規賽和季後賽的砍"高分”能力確實有點“辣眼睛”,他常規賽和季後賽的最高分總和哪怕在現役都只能排到第15位(97分),作為對比,我們來看看2006以後獲得過得分王的其他人

科比和杜蘭特得分能力?網友:杜蘭特是進攻放大器,科比是永動機

杜蘭特的分項排名是:倒數第一;倒數第二;倒數第一

當你在每一項統計都排名最後的時候,我們很難說這只是一種巧合,不喜歡他的人會說是因為“體力不夠”,喜歡他的人會說這是“熱手硬傳”,這背後的深層邏輯是什麼呢?有沒有一個籃球原因?

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在常規賽和季後賽爆鬼畜高分?這個話題對科比和杜蘭特的對比又有什麼意義?

我認為是有的,答案可能就在“得分王的類型”中

以下是九大得分王的進攻選擇分項目,無球部分包括切入和繞掩護,標紅的為單項最高,標綠為單項最低

科比和杜蘭特得分能力?網友:杜蘭特是進攻放大器,科比是永動機

我們可以很清晰的從攻擊模式的角度為他們分個類

【側翼單挑王——不瘋魔不成活】組

神秘人;06科比;13安東尼;10勒布朗

他們的特點是什麼呢?接近4成的進攻比例是陣地戰的單挑,無球的比例極低,擋拆比例遠小於自己面框單打的比例

【持球大核心】組

09韋德;17維斯布魯克

持球擋拆的比例接近1/3,高於自己面框單打的比例

以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人——2018的哈登,在魔球的薰陶和球隊環境下,在具有超高的單打比例的同時,也具有超高的持球擋拆比例,你很難把他算進具體的某一個類型裡面

以及,諸位會發現我漏掉了兩個人——16庫裡和14的小帥

首先,他們的得分比例非常的均衡,庫裡有三項進攻進攻手段的佔比超過20%,杜蘭特四項進攻佔比超過15%

其次,他們的無球比例分別20.2%和17.6%,除他們兩以外,這項最高的僅有韋德的9.7%

但同時,他們又不太相同,庫裡的持球擋拆比例讓他更靠近核心後衛一些,而KD更靠近側翼單挑王一點

那麼,這種類型意位著什麼呢?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小帥的高分場次少?

我們來看一下,杜蘭特和幾位側翼單挑王,生涯至少打進分區決賽的季後賽之旅的得分表現對比,橫軸是POSS%(可以看作升級版的USG%),PPP表示得分效率(可以看作多考慮了失誤的TS%),因為安東尼只有一個賽季打入分區決賽,故不採納

橫軸數值越大表示承擔的進攻責任越重,縱軸越大表示進攻效率越高,以及我們的基本準則,只有橫軸/縱軸相近,才能直接比較得分水準

紅色線為神秘人線,灰色為勒布朗線,黃色為科比線,藍色為小帥線

科比和杜蘭特得分能力?網友:杜蘭特是進攻放大器,科比是永動機

1.神秘人和勒布朗的下滑幅度較小,凱文杜蘭特隨著進攻責任的加重下滑的斜率極高,而科比的得分表現呈現了反向的增長(這和科比的00點起點太低也有關係,但去掉那個點,科比的波動是比較平穩的),當杜蘭特承擔了近似科比的進攻責任時(14、16),無handcheck時代的科比(08-10)在產量和效率上都全包圍小帥

2.小帥在POSS%小於27%的時候,得分表現是所有人裡面最優秀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個現象呢?

我們一直在強調的,陣地戰得分的手段分為持球類和無球類,持球類又分為單打類和擋拆類,其中得分效率的順序一定是無球大於有球、擋拆大於單挑,別誤會,這當然不是說後者比前者高貴,你後仰90度美如畫跳投和一個樸實的切入都是兩分,這又不是體操表演,能輕鬆得的分,何必要困難的得呢?

但是,隨著比賽強度的改變、哨子尺度的放寬、以及你手上的進攻責任增加,前者的比重會越來越少,後者的比重會越來越高,你永遠也不可能靠轉換、無球將自己的進攻端戲份推到一個極高的程度,而如果再向高推,那麼擋拆也不行,因為擋拆要求更好的空間環境和隊友資源

當球隊需要你拿出30%+的回合佔有率一力CARRY的時候,單打是你最好的提升產量並維持效率的武器

所以說,大膽科吹,你就是想說我杜的得分能力肯定不如科比嘍?

當然不是,在回合佔比20%-27%的區間內,整個NBA歷史上,有幾個人可以比小帥更優秀呢?

所以他們的得分能力無法對比,要看你具體球隊的需要

我知道那些抱著撕逼之心點進來的人肯定要噴我“說了半天,你不等於沒說”

但是事情的真相確實是這樣的,當你在夢之隊,三少雷霆,連冠勇士這樣的球隊裡,杜蘭特比科比優秀,但在兩連湖人、14、16雷霆這樣球隊裡,科比是會比杜蘭特更好的選擇,他們壓根就不能用粗暴的數據直接比較

在高階數據日益普及的今天,逐漸形成了極致的效率崇拜時代

,然而哪怕只玩數據,還有更深層次的邏輯和原因等待我們進一步挖掘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但是隻比高得分、只比命中率多簡單省事啊,研究得分王的類型,哪裡有一句“別印象流了,XXX效率完爆XXX"來的爽快呢?

他們的價值是根本不同的,根本不能用同一個評價體系,凱文—杜蘭特是球隊的進攻放大器,而科比—布萊恩特則更像是永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