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有的經濟衰退會持續幾十年?

為何有的經濟衰退會持續幾十年?

因為那些經歷過經濟泡沫及其破滅痛苦的人不會再重蹈覆轍,在這些人離開人世或者完全退休之前,下一個經濟泡沫並不容易產生。這種規律,或者週期往往需要前後數十年才能完成。

(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被日本資本和金融市場人士選為受信賴的經濟學家之一)

資產負債表衰退發生的誘因是全國性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而這些泡沫的產生往往都是源於私營部門對經濟前景的過度自信。在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對日本管理技術的一片讚美聲中,日本人產生過這樣的過度自信。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認為IT革命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偉大進步的信念也助長了全世界的人們和投資者的這種過度自信。

經濟過熱造成的資產價格高企必然引起社會大眾的激烈批評,迫使政府和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從而導致泡沫的破滅。當然,也有一些泡沫的破滅是由於自身過度膨脹所致。因泡沫破滅而引發的資產價格暴跌會給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造成嚴重破壞,迫使企業進行債務償還,從而抑制企業的信貸需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因此而最終出現的資產負債表衰退讓貨幣政策失去效力,反倒是財政政策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樣要一直持續到企業完成對資產負債表的修補,再次開始願意借貸時,貨幣政策才能重新發揮作用。

作為代替貨幣政策的財政政策,也就是政府借貸和支出,在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將成為阻止經濟和貨幣供應量萎縮的主要力量。在有足夠的時間和財政支持的情況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問題最終會得到解決,但是對於眾多企業主管來說,在經濟衰退期間曾經歷的沉重債務夢魘依舊揮之不去,這將使他們即使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被修復以後,對於借貸依然心存牴觸。

2001年之後,日本、德國,甚至包括美國的企業部門出現的財務盈餘顯示,在IT泡沫破滅後,這些國家的企業所患的債務牴觸綜合徵正在產生影響。在這些國家,儘管油價攀升,對於通貨膨脹的擔憂也日漸高漲,但是長期利率仍然由於企業信貸需求的低迷而跌至歷史新低。

不管怎樣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使私營部門擺脫債務牴觸綜合徵,讓企業主管們重建信心。從那時到作為下一個泡沫產生前提的“即使舉債也應該投資”這種過度自信出現之間,即使不需要幾代人,也至少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之所以會如此漫長,是因為那些經歷過經濟泡沫及其破滅痛苦的人不會再重蹈覆轍,在這些人離開人世或者完全退休之前,下一個經濟泡沫並不容易產生。經濟活動就是這樣,必須在經歷了一個階段之後才能夠進入下一個階段,這種規律,或者週期往往需要前後數十年才能完成。

如果我們把資產價格泡沫當做這個週期的起點,那麼整個週期的過程就如下所示:

(1)政府和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從而導致泡沫破滅。也有一些泡沫的破滅是由於其自身過度膨脹所致。

(2)資產價格的暴跌造成企業負債超出資產,迫使企業運營從利潤最大化模式轉變為負債最小化模式,最終導致整體經濟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

(3)由於企業的債務償還,私營部門沒有資金需求,貨幣政策因此失靈,政府不得不依靠財政政策來維持總需求。

(4)企業最終完成債務償還,資產負債表衰退結束。但是企業的債務牴觸情緒依然存在,一般個人也繼續熱衷於儲蓄,從而導致利率低迷。與此同時,由於企業將原本用於償債的資金流轉為投資,使得經濟開始回升。

(5)企業對借貸的牴觸情緒漸漸消退,開始更加積極地進行融資。

(6)私營部門的資金需求重新恢復,貨幣政策再次發揮效力。而同時,預算赤字開始擠出私營部門投資。

(7)小政府受到歡迎,財政整頓開始實施,貨幣政策取代財政政策成為政府進行經濟調節的主要工具。

(8)經濟形勢日趨繁榮,私營部門充滿活力,重新找回自信。

(9)私營部門的過度自信引發下一個經濟泡沫。

就這樣,整體經濟又回到了循環的起點。

因為人們需要將造成前一個泡沫的錯誤完全遺忘,所以這樣一個週期前後至少也要經歷兩代人,或者60年左右才能完成。當然在泡沫比較小的情況下,修復受損資產負債表所需的時間相應就會短一些。同時,政府能否針對本國經濟的狀況採取適當的措施也是決定一個週期時間長短的關鍵。

為何有的經濟衰退會持續幾十年?

摘自《大衰退:宏觀經濟學的聖盃》,辜朝明著,東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