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漢代玉璧真僞的分析

這是一件西安藏友的玉璧,由於其中一面老土大紅,很多人看了說法不一,所以藏友拿來與我交流。我認為這是一件大開門的漢代蒲紋獸面紋玉璧。

此璧直徑26.2CM,厚0.5CM,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琢飾雙面蒲紋,外區雙面各琢飾四組獸面紋,中間以一圈繩紋間隔。

下面我們就一一分析一下:

一、從入土特徵分析

玉璧表面分佈有濃淡不均的灰皮,且包漿厚重,沁色豐富,通體沁色呈現深紅色和土黃色,局部有黑色沁,過渡自然。在玉璧灰皮及黑沁色較重的部位,有蝕咬斑坑。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玉璧自然光線下表面觀察圖A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玉璧自然光線下表面觀察圖B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玉璧自然光線下局部觀察圖

從以上三張圖可以看到,玉器表面雖然布有濃淡不均的灰皮,但從肉眼可以看到包漿依然渾厚,在自然光線下的反光,不刺眼,有厚重的熟舊感。這種現象的產生,和玉質、當時加工工具的侷限性、入土后土壤中的有機物都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再把玉璧置於攝影棚的光線下,正面觀察: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玉璧A面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玉璧B面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玉璧的重疊印痕近距觀察

從這三張圖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沁色與灰皮的分佈,圖中圖A明顯要比圖B沁色要重,紅色沁及黑色沁更加鮮明,與B面形成強烈對比。而在圖B中,灰皮卻比圖A重,更難得的是,這一面有一條十分規整的圓弧痕,而且弧痕兩側的灰皮及沁色又有很大的差別,弧痕內紅色沁重,弧痕外灰皮重,在弧痕部位的外緣處出現了較大的裂痕。從弧痕輪廓和沁色來看,在此面應該疊壓了另一塊玉璧,造成了此種現象。通過對比分析,在墓中玉璧的A面應為陰面,B面應為陽面。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入水觀察圖A面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入水觀察圖B面

從這兩張入水觀察圖可以清晰看到,玉璧灰皮變淡,灰皮之下的沁色顯露無疑,而且沁色過渡十分自然,變化也比較豐富。把玉器放入水中觀察,灰皮消失,沁色更明顯,這是檢驗帶灰皮玉器的一個方法,假貨一般不會兩者兼顧。在玉璧的邊緣處產生了較大的裂痕及牛毛紋,從圖中可以看到牛毛紋是沿順著玉質的肌理分佈,而且有裂之處的玉質沁色更重。而作偽的牛毛紋,一般是呈現炸裂狀,不規則分佈。

玉璧的老土大紅沁色,很多人不太理解。其實這和玉璧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大家知道,玉器沁色的形成,必須具備玉質疏鬆、沁源、水作為媒介、時間四個條件同時存在,缺一不可。只要這四個條件同時具備,環境裡有什麼沁源,就會形成什麼沁色。玉器上的不同沁色,其中大部分是土壤中的鐵離子的化學價次不同造成的,比如氫氧化鐵的水溶液呈現紅褐色,三氧化二鐵的水溶液呈現紅色等。

包漿的自然;玉璧上幾種不同沁色的自然疊加;正反兩面的沁色不同;較大的裂及牛毛裂產生的自然狀態及裂中沁色的自然分佈;另一件玉璧壓在上面留下的印記,以及印記部位出現明顯的開窗;玉璧上受侵蝕而留下的土咬現象等等,這些都是玉器在入土環境下經過幾百上千年造成的,非常自然,是造假者永遠不可同時造就的現象。

如此厚重的包漿及沁色等入土特徵的明顯、深入肌理,說明此玉璧這些現象的產生,絕不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形成,從而也就排除了宋代仿或者清代仿的可能性。

二、從加工工藝分析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陰線加工痕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獸面眼部加工痕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蒲紋加工痕一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蒲紋加工痕二

從60倍的獸面紋加工工藝放大圖上看,陰線均以短小的陰刻線相連接而成,接砣痕跡十分明顯。在拐彎處,有明顯的歧出現象(俗稱“掃把尾”)。每一條相接的短陰線中,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落砣和起砣的痕跡,且陰線內部不生澀,包漿與外部完全統一。

從蒲紋的加工工藝來看,分割六邊形蒲紋的陰線均以推磨而成,陰線蒼勁有力,且蒲紋邊角無崩口。由此可以斷定,此璧的加工工藝特點符合古代正反轉、慢速砣機琢制玉器的特點。

這些特點,正是由於當時正反轉砣機的侷限性造成的,這一點,在我的《古玉鑑》一書中有詳細的論述。

三、入土特徵與加工工藝之間的關係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綹裂穿越陰線一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綹裂穿越陰線二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綹裂穿越陰線三

一件漢代玉璧真偽的分析

蒲紋陰線內土蝕土咬

從以上四張放大圖上可以清晰看到,玉璧產生的綹裂沿順玉質肌理,穿越陰線延伸,未被陰線阻斷。這說明陰線是先加工的,排除了玉料上原帶玉裂二次加工。漢代制玉,玉料上有諸如綹裂等明顯的瑕疵,一定會剔除掉的。再者,在蒲紋陰線內外,自然分佈的土蝕土咬坑自然、統一分佈,這說明是工在前,入土後受坑內環境影響而產生的物理變化。若作偽古玉,細小的綹裂往往中間都會被陰線切斷,用氫氟酸腐蝕的玉表也不會如此斑駁,分佈自然。

綜合以上分析:此璧入土特徵明顯,加工工藝微痕符合古代制玉工具留下的特點,入土特徵和加工工藝之間的邏輯關係,符合科學的規律現象,紋飾特徵符合西漢玉器的風格特點,因此,斷定此玉璧為西漢時期的蒲紋獸面紋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