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載歷史,「塞上江南」文化之魂的前世今生

水載歷史,傳承不息。水文化作為中華文化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利事業持續發展的思想旗幟和動力源泉。寧夏水利建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秦漢時期,就已有屯墾開渠、引河溉田的記載,歷經滄桑變化從未中斷。

水載歷史,“塞上江南”文化之魂的前世今生

乾隆時期寧夏黃河流域及渠口位置圖。

千百年來,引黃古渠生生不息、血脈流潤,造就了溝渠縱橫、稻黍飄香的“塞上江南”。在長期的治水實踐中,勤勞智慧的寧夏人民興利除害,積累了豐富的治水、用水、管水經驗,湧現了大量功績標榜史冊的治水人物,創作了大量具有深刻思想內涵、感人藝術魅力、鮮明水利特色的水文化財富,是黃河文明、農耕文明的生動體現。建國後,特別是自治區成立以來,寧夏水利人始終堅持傳承水歷史、弘揚水文化先後整理出版了《寧夏水利志》、《寧夏水利五十年》以及唐徠渠志等志書,編印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等畫冊。並於2008年開始逐年編印《寧夏水利年鑑》,為水利事業發展提供資政史料。2011年組織興建了寧夏水利博物館,全面展示我區悠久厚重的水歷史文化,豐富了水文化建設載體。可以說,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史無不與璀璨瑰麗的水文化息息相關、一脈相承,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水文化,逐漸成為寧夏人民引以為豪、自強不息的精神食糧。

水載歷史,“塞上江南”文化之魂的前世今生

清代衛寧平原渠系圖。

寧夏引黃古灌區始於秦漢,歷經滄桑變化從未中斷,是中國四大古老灌區之一,歷代開鑿的秦渠、漢渠、唐徠渠、惠農渠等古渠至今仍在汩汩流淌、惠澤千秋。造就了“塞上江南”之神奇,流淌千年的寧夏引黃古灌區被國際灌排委譽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範。

水載歷史,“塞上江南”文化之魂的前世今生

寧夏引黃古灌區。

2016年10月,寧夏水利廳黨委啟動了寧夏引黃古灌區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工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水利部、國家灌排委的幫助指導下,“申遺”工作高位推動,取得成功。2017年10月10日,寧夏引黃古灌區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不僅填補了寧夏“申遺”空白,更向世界亮出了寧夏“金”字名片,有力增強了我區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使“塞上江南”有了文化之魂,賦予寧夏引黃古灌區千年文化內涵,匯聚起全區實幹興水、開放治水的強大合力。

水載歷史,“塞上江南”文化之魂的前世今生

寧夏引黃古灌區獲得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榮譽領獎。

國際灌排委專家盛讚:寧夏引黃古灌區是世界灌排工程的典範,是古代水利工程的經典,代表著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卓越成就。與長城一樣,是秦漢以來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見證。

水載歷史,“塞上江南”文化之魂的前世今生

清代銀川平原渠系圖。

水載歷史,“塞上江南”文化之魂的前世今生

古老水車。

水載歷史,“塞上江南”文化之魂的前世今生

唐徠渠渠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