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各縣市古香古色名字及建城來歷

長治各縣市古香古色名字及建城來歷

長治各縣市古香古色名字及建城來歷

長治各縣市古香古色名字及建城來歷

長子縣因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此地而得名。堯因“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沒有把位置傳長子的兒子丹朱,而是傳給了舜。後世的人或許對他的同情,作為縣名一直沒有改動。或許,是後來儒家思想所尊崇的“嫡長傳承”制度影響吧!

屯留縣因赤狄部落的名字而得留籲,春秋時期改為屯留,一直保存至今。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見證。

黎城縣因古黎國而來。黃帝時便有此國(那時的國很小,以部落為主),比長子縣更久遠。黎:黑髮人。這明顯地傳遞著老祖先的語音含義,即:黎國是黑髮人的發祥地。黎國也是黎姓的發祥地。到了漢朝時,黎侯國是召平兒子召奴的封地。劉邦聽說韓信已經服誅,派人拜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並且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為相國的衛隊。滿朝文武都來祝賀蕭何,只有召平深以為懼,於是向相國說:“禍害自此開始了。漢王在外爭戰,現在淮陰侯剛剛才因謀反伏誅,你以為那五百人是漢王為了你的安全才在你身邊的嗎?我可不這樣想。我勸你拒絕所有封地,並且將自己的私有財產充作漢軍全軍軍費。”蕭何聽從召平勸諫,劉邦非常高興。

沁源縣因在沁河之源而得名。北魏時期建縣城。

漢劉邦時始置壺關縣,因古壺關口山形似壺,且在此置關,古名壺關。之所以在此立建立縣城,是人口擴大化的表現。觀看長治市地圖,可以發現圍繞著長治很近的地方,有許多面積小的縣城,而離長治遠的地方縣城面積都大。而這一切,決定於人口數量的多少而定。也是設立縣城的準則。

襄垣縣,趙襄子領地。襄子築城於甘水之北取名襄垣。為什麼在此築城呢?因為襄垣相對於上黨盆地,他又是個更小的盆地。而這個小盆地,四周的土地生長出來的糧食,可以養活維護一個縣城人口的需求。建城的條件為戰略需求——土地供給充足——保障縣城人口需求。也有例外,比如說古代甘肅附近建城,只為了戰略需求。沒有廣袤土地,沒辦法,戰略位置太重要,只能從外面運輸糧食,維持城市的生存。這種不能自給的城往往千年都不擴大。鎮也好,縣也好,從古至今越來越大,都因為地理氣候變遷的原因,即土地能養活多少人有關係。

潞城市,因潞子國而來。路姓的發源地。

沁縣因沁州而來。為什麼這麼小的地方也成立一個州呢?分而治之,是一個原因:人口增長太快,太多,是一個原因(這個原因最正常,最符合城鎮發展史,可沁縣不是這個原因。):假大空,誰都想當大官,可大官也得有地方當,沒辦法,把縣升級,大官便有了。太平天國時期,幹過這事。

武鄉縣因有武鄉水而得名,這是中國命名最簡單的方式,以山,以水命名。

明嘉靖年置平順縣,以“剿平逆賊,地方馴順”之意賜名。平順縣建城典型的人口增多,生產力提高後的結果。

長治縣名取“長治久安”之意。也由嘉靖年間置縣。這時間發生什麼事了,建立了平順與長治縣呢?美洲的玉米引入中國,單位畝產糧食大大提高,帶來了人口快速增長,給建立城鎮準備了必要條件。

長治市,是上黨地區地勢低窪之地,又是交通要衝,卻建城最晚。從平原來說,可以種植大量糧食,為什麼古人不選擇在這裡築城呢?水患的問題。以古人的能力解決不了低窪地水澇,自然不敢在這裡建城。當個這問題解決後,城市迅猛擴大與發展成必然趨勢。所以今日,他獨領上黨風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