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鉗工到老總,40年商海風雲,他堅持了一件事!

从钳工到老总,40年商海风云,他坚持了一件事!

新北好人

提起龍虎塘農機具修造廠(下稱農機廠)

在老一輩龍虎塘人心裡可謂無人不曉

當年誰家有人在這家廠上班,那可驕傲了

从钳工到老总,40年商海风云,他坚持了一件事!
从钳工到老总,40年商海风云,他坚持了一件事!

馬 健

作為農機廠廠長,馬健在龍虎塘創業40多年

農機廠也在他的手上進行了轉制

現在是常州市佳健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1

從學徒到廠長

傳承的是工匠精神

1977年1月26日,馬健進入農機廠。他先從鉗工學徒做起,一做就是3年。

當時進廠很不容易,從一個農民變成一個工人,可以說是千分之一的概率,所以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從老一輩技術工人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種工匠精神。在聽師傅講解技術的時候,腦子不敢打岔,然後找廢料進行打孔練習,自己反覆琢磨師傅教的東西。車、銑、滾、磨、鏜、鑽,這些都要有所感悟,融會貫通。一個聰明的學徒,三年就能基本掌握這些技能。

除了鑽研技術,還要能吃苦。馬健說,當時只要是車間主任安排的活,一定千方百計完成,不計較工作時間,那個時候的工人從不遲到,也不敢早退,嚴格遵守廠裡的紀律。

從學徒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伴隨著工作能力的進步,馬健先後當上了車間主任、生產科長、生產廠長。

从钳工到老总,40年商海风云,他坚持了一件事!

2

藉助東風

企業產值翻番,盛極一時

1986年10月,時任生產廠長的馬健在縣政府的號召下,帶著文件去上海,尋找商機,尋找家鄉熟人。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上海第一紡織機械廠的總工程師劉果成,武進縣人。

當時馬健拿著政府的紅頭文件去找他,兩個人一拍即合。原來,上海第一紡織機械廠正好要找單位來生產紡織機械毛紡設備的小零件、小部件。於是立馬下了年40萬的採購訂單,這在當時(1987年)可謂是一筆巨單!此後的幾年,農機廠的產值每年以超100%的速度增長。

此間,農機廠的名字也改成了常州市第四輕工機械廠,馬健任廠長。

3

從鄉辦企業到私營企業

不變的是社會責任

1998年,機械廠又一次經歷低潮,也就是在這年,企業進行了轉制。即使在低潮期,馬健也沒有輕易放棄一個職工。

員工是企業的財富,在行情不好的時候,我們也以不低於行業工資標準的待遇挽留工人,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司逐步扭虧為盈。

馬健認為,作為一名企業家,不管是鄉辦企業,還是私營企業,懷著一顆對社會感恩和責任心來做事,力所能及反哺社會,是企業貫穿成長過程中的責任之一。

為政府部門排憂解難,扶助部分貧困人群和家庭,解決少量四殘人員就業……雖花了一定的精力和財力,但我們無悔。

END

从钳工到老总,40年商海风云,他坚持了一件事!
从钳工到老总,40年商海风云,他坚持了一件事!从钳工到老总,40年商海风云,他坚持了一件事!
从钳工到老总,40年商海风云,他坚持了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