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儲觀察:聯想到底在想什麼?

之前傳言許久的聯想與NetApp成立合資公司,今天成了事實。

來自NetApp官方、聯想與NetApp業內資深人士消息都已經確認了,聯想與NetApp的合作已經敲定。

不過,現在的聯想+NetApp,會不會如之前的聯想+HDS、聯想+EMC一樣?


全球存儲觀察:聯想到底在想什麼?


從目前已經公開的信息來看,最終聯想幾乎會放棄IBM存儲,然後與NetApp成立合資公司,採取之前聯想與EMC相似的合作方式,並推出聯想品牌的企業級存儲。

合資公司由聯想控股,佔股51%,NetApp佔股49%。據悉,董事會中,聯想和NetApp將分別佔據四個和三個席位。合資企業將採取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獨立管理的方式,預計於2019年春季投入運營。

合資公司的業務定位在中國,僅限於中國本地市場。成立的目的很簡單:一方面聯想與NetApp的合資公司更符合中國市場本地化的合規性,對於以後涉足政府行業領域的採購帶來便利;一方面合資公司以後推出的產品將以NetApp軟件為"靈魂",以聯想硬件為"載體",寄望於形成1+1超越2的效果。

為此,業內朋友指出,在回顧聯想企業級存儲發展的多年情況來看,多年前聯想OEM日立存儲,也就是之前的HDS現在的Hitachi Vantara,但銷售不足一年便放棄了。

然後,聯想又與EMC合作,推出了聯想EMC合資公司和聯合品牌繼續搞企業級存儲,後來因為戴爾收購EMC,戴爾服務器與聯想x86服務器形成直接的競爭,並且是全球化的競爭加上中國市場的競爭,為此聯想不得不放棄與EMC的合作。

他認為:現在的聯想與NetApp開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從形式上來看,這樣的合作與之前聯想&日立存儲(Hitachi Vantara)、聯想&EMC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此估計這樣的合作時間也不會太長。

此外,在聯想與NetApp宣佈成立合資公司合作之前,聯想一直在代理銷售IBM存儲。據聯想DCG國內相關人士透露,聯想代理銷售IBM的V3000系列、V5000系列、V7000系列還是不錯的,每個季度都在增長。


阿明為聯想與NetApp合資公司特別獻上了一張LOGO設計,如何?

因此,問題就來了:

第一,聯想與NetApp的合作會不會如之前聯想&日立存儲(Hitachi Vantara)、聯想&EMC的合作那樣短命?

第二,聯想既然與NetApp合作如此深入了,那麼IBM的V3000系列、V5000系列、V7000系列還會繼續代理銷售麼?

第三,企業級存儲:聯想到底在想什麼?

針對第一個問題:

援引業內資深人士的分析來看,實際上聯想這次與NetApp的合作與之前HDS(Hitachi Vantara)、EMC、IBM的情況還是不同的,之前聯想走了HDS、EMC、IBM那麼多年臨時路線,現在與NetApp意欲固定化了。

臨時路線的合作,就是貿工技的貿而已,很難上升到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只是銷售上的合作,無非就是貼牌OEM,或者直接代理銷售。想要在企業級存儲領域樹立起自己的旗幟,沒有自己技術基因的產品就根本不可能辦到。

於是,聯想會不會與NetApp在技術研發上共建實驗室或研發中心呢?如果有可能的話,那麼就說明聯想在企業級存儲領域的訴求已經不同了。

在國內,聯想企業級存儲會面臨與華為存儲、浪潮存儲等最直接和最激烈的競爭和衝突。

在國外,聯想企業級存儲會面臨來自Dell EMC、Hitachi Vantara、IBM等國際大廠不約而同的絞殺。

本就在x86服務器產品上略顯低迷的聯想,在雲與AI上搖擺不定,想要在本就薄弱的企業級存儲領域樹立起自己的旗幟,現在看來還是困難重重的。不過,其中的關鍵在於NetApp到底可以幫助聯想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

針對第二個問題:

既然都全線產品合作了,那麼聯想就具備了NetApp全部的產品系列,這可以明顯替代IBM的V3000系列、V5000系列、V7000系列,如此重疊的NetApp與IBM存儲,聯想不得不二選一了。要不然,聯想DCG負責存儲的團隊就得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會如此,也會引發強烈的內耗與對抗,這對於DCG的未來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從當前來看,依然比較亂象,只是依靠聯想品牌和渠道老資本,以及IBM x86之前的資源在推進,其它業內板塊的進展並不令人滿意。如果在企業級存儲領域出現了內耗,勢必會引發整個DCG更加混亂的局面,必然會拖DCG的後腿。那麼楊元慶寄望DCG可以為聯想集團帶來更好的銷售與利潤增量,也就很有可能成為夢幻泡影。如果成為事實,那麼這勢必會對聯想集團的轉型形成不小的打擊,未來就更堪憂了。

為此,業內資深人士分析透露,隨著聯想NetApp合作深入,最終IBM存儲也將推出聯想集團的歷史舞臺,V3000系列、V5000系列、V7000系列都將被聯想放棄,一個都不會剩下。既然選擇了NetApp,聯想也就很難再腳踏兩隻船了,為了更穩定的發展未來,聯想不得不在不久之後做出這樣的選擇。

針對第三個問題:

企業級存儲競爭如此激烈,在全球在中國一直處於白熱化狀態,雖然近年來的第三方分析機構數據顯示,企業級存儲整體市場還是有一定的發展機會,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還是有的,但是,對於在服務器領域都沒有保持好自己全球和中國市場地位的聯想來說,如何在企業級存儲市場贏得自己的未來呢?

可見,企業級存儲,對於聯想來說,也只是一盤生意而已。其地位,很難超越x86服務器業務。

即便如此,聯想這次還是決定真正出手了。


聯想和NetApp本次宣佈合作,其真正的意義不只是在合資公司這一個層面,其中包含了5層深意。

援引業內資深人士的分析來看,其一,雙方是全球OEM關係,聯想馬上會有基於現有Lenovo ThinkSystem服務器的DE系列,DM系列兩款OEM產品面向全球發售。

其二,聯想提供全球工廠和渠道能力,NetApp提供技術和軟件,未來兩家公司會發布創新產品提供全球客戶。

其三,聯想和NetApp在中國共同投資一家合資公司,為中國本地客戶國產化要求提供更貼合產品,該公司獨立運營。

其四,今天大部分人用“賣、收購、合併”,或者類華三、類戴爾、類IBM案例來形容聯想和NetApp合作,都不準確。

其五,聯想和NetApp的中國合資公司還會有成立一箇中國研發中心,規模挺龐大,初期預估幾百人。


全球存儲觀察:聯想到底在想什麼?


從這5層深意來分析,引發出來的新問題還是不少。

問題一:國內企業級存儲研發人才匱乏,研發中心如何建?

其中最有挑戰的事情就是建立企業級存儲的研發中心。就看研發團隊如何組建了?國內企業級存儲研發人員能拿出手的資深人士也不多。

對此,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說:在企業級存儲研發人員中,最重要的是帶頭人,碼農好找。帶頭人,可以從NetApp硅谷研發中心的華人裡面找,很多人選啊,據說不少都想回國牽頭。再說了以前從NetApp研發中心出去幾個人,就能做個PureStorage出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些人的水平如何。

當然了,如果合作協議裡面有一條NetApp協助合資公司組建研發團隊,倒是挺好的舉措。如果協議中沒有這一條,只要價格合適,邀請NetApp研發資深人士跳槽就行了。

問題二:既然是一個全球性的合作,雙方誰得利最多?

有了聯想的合作,對NetApp也是明顯有利的,多了一個全球性的銷售渠道。從OEM到資本合作再到技術研發合作,立足全球來看,雙方合資公司也不過是聯想+NetApp的調味劑。

從短期和長期來看,NetApp畢竟多一個出貨渠道,總比少一個好。再說聯想服務的全球用戶也可以逐漸考慮買NetApp了。這樣也是一種好的增量覆蓋,至少可以將之前聯想賣IBM存儲部分逐漸替換過來。

事實上,聯想DCG業務,國外客戶比國內客戶多得多,聯想DCG的服務器主要靠國外市場。NetApp也是一樣,國外的市場銷售體量超大,尤其在北美和歐洲如此。

問題三:NetApp以後如果轉型了,聯想該怎麼辦?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聯想負責硬件,NetApp軟件化有可能轉型成為存儲界的“VMware”,這個思路分析下去就是,聯想有想法再造存儲界的“Lenovo+Windows”的輝煌時代。

這個分析思路很有意思,但還是不夠準確。面向未來發展,NetApp最終肯定還是走混合雲、軟件定義、超融合這條路線,所以企業級存儲BOX這塊的代工、生產線,未來肯定會處於低資產運營。

如果合作順利,僅BOX這塊,NetApp未來有可能把製造,生產、勞動密集型的工作交給聯想負責。

全球存儲觀察分析指出:這種可能性倒是有的,IBM之前的x86服務器工廠製造能力還不錯,聯想收購後屬於一個非常好的資產,如果將NetApp的硬件BOX這部分拿下來做,也是對聯想有增量幫助的。

在企業級存儲廠商裡面,NetApp對雲的理解還是不錯的了。現在只是需要強調混合雲與軟件定義的內容,超融合基本也齊全了。

可見,假設未來NetApp一旦轉型成純軟件型的企業級存儲公司,那麼對於聯想來說沒有壞處,並且又將增加一次新的合作機會。

問題四:收購IBM x86之後,聯想一直在代理銷售IBM存儲,為什麼不考慮與IBM合資做存儲或者下狠心收購IBM存儲?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IBM存儲產品比較繁雜,而且在IBM未來路線裡不確定因素也很大。IBM現在定位是雲服務商,Bluemix、Softlayer和Watson才是IBM的重點。對於聯想集團來說,收購一個IBM都不太想繼續的部門,未來的發展風險也太大了吧,比MOTO手機的收購風險還要大。

與其如此有風險的收購,倒不如先和勢頭一直處於上升期的NetApp來個深度合作,看看情況後再做進一步的資本重頭戲。並且目前來看,NetApp勢頭良好,產品線又全,是聯想不可多得的企業級存儲整體方案的合作對象,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聯想與NetApp合作的整體信心。

因此,對於目前步履蹣跚的聯想集團來說,在面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轉型的關鍵時期下,合作與合資的總體戰略必須要看長遠發展才會有機會。

否則,只看眼下的合作,定會走入未來發展的死衚衕。如果真的那樣就得不償失了,此類例子如之前聯想與HDS(Hitachi Vantara)、聯想與EMC。

除此之外,值得再次強調的是:聯想+NetApp未來一起對抗Dell EMC 或HPE,能否產生新的“化學效果”,值得大家繼續關注和思考。(Aming)

備註:在此,特別感謝業內資深人士和朋友們參與本文相關話題的討論,以及對本文撰寫提供的幫助與指教。

——阿明/撰文——

(本文章和作者回復僅代表該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